葛妮婭
(福建省福鼎市秦嶼中心小學,福建福鼎 352000)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作文不是生活的點綴,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說話完全一個樣[1]。”這句話告訴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生活化”的作文教學,要在作文教學中,讓生活成為教學內容,讓生活步入作文課堂,讓生活與學生的寫作更加貼近,讓教學充滿著時代的活力和氣息。那么,作為學校最基礎的語文學科教育,自然也不能出乎其外,因此作文教學就要讓學生學會向生活討素材,展現生命的“原生態”,寫出生活的靈動與真實。要不斷誘發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和體驗,讓學生在各種生活化的情境中,享受表達的真實與自由。
“新大綱”指出:留心周圍事物,養成勤于觀察思考、樂于動筆的習慣。學生在寫作時總覺得欠缺寫作素材,如何幫助學生解決這個問題呢?筆者覺得應該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和思考生活,在生活觀察中進行比較、判斷、選擇、綜合、分析……以便得到更全面、更深刻和更獨到的認識。在司空見慣中挖掘“獨特”,從而產生寫作欲望。
有一次,有位學生給筆者講了他經歷的一件事:因在校門口玩套圈游戲,被老板一步步騙光了口袋里的零花錢。近段時間,筆者發現套圈的攤點隨處可見,上當受騙的學生也不少。于是,筆者讓學生完成一項課外實踐作業:觀察套圈游戲。一周后的作文課上,筆者要求以觀察游戲為素材寫一篇自命題作文。課堂上,學生像打開了話閘子似的暢所欲言,一發不可收拾。上交的寫作都很有特色。“深受其害”的那位學生在文中寫道:……當我已經用掉兩個圈子,還是一無所獲時,我有點心虛了,繼續拿第三個圈子對準那個我最喜歡的“長江七號”一扔,還是歪了,我失望地正準備離開時,圈子卻像安裝了彈簧似的“噌”的一聲,從地上跳了起來,不歪不斜正套在我心儀的七仔的頭上。在同學們的歡呼聲中,我高興地領到了“戰利品”。我突然發覺自己的運氣真好,于是我又開始新一輪“創業”——掏出口袋里所有的錢買了五個圈子,結果全部打水漂了,一無所獲。其中,有一個圈子還從最貴的獎品頭上飛過去,我氣得直跺腳,既心疼我的錢,又恨那不爭氣的圈子……同學們的這篇習作真實地記錄了自己的參與情況和內心的起伏變化,同學們在寫作時一氣呵成,行文十分流暢生動。可見,幫助學生及時捕捉寫作素材,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可起到不容小覷的作用。
作文教學要從實際出發,不能出現“套、空、大”。記得前幾年筆者在偏遠山區孔坪村支教時,曾遇到一道續寫作文題,有這樣一個開頭:今天天氣晴朗。早晨,我穿著一件漂亮的新衣服去上學,心里特別開心。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在上這節作文課時,筆者是這樣做的:“同學們,想象一下,在一個晴朗的早晨,你穿著新衣服去上學,你會是什么樣的心情呢?”同學們回答:“感到高興。”“那么,你們感受到高興的兩個主要因素是什么?”“天氣晴朗、新衣服。”“那么,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一定會與新衣服和天氣有關系了,在我們村子里,在我們上學的路上,可能會發生哪些事情呢?”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頓時腦洞大開,接著,趁熱打鐵,可進一步打開他們的思路。
課堂安靜了五分鐘后,小手陸續舉起來。其中一位同學說道:“我哼著小曲,剛走到半路,突然下起了一場傾盆大雨,我擔心我的新衣服被淋濕了,拼命往前跑,一不小心,一跤滑進路邊的田里,當我掙扎起來時,新衣服已變成泥衣服了……”另一位同學說:“一路上穿著新衣的我美滋滋的,步伐自然就緩慢了,快到學校時,上課鈴響了,我急忙小步跑起來,這時剛好碰到舅公趕著羊群上山吃草,其中有一只羊在田里打過滾兒,渾身都是泥,我離那只羊太近了,我的左衣袖被蹭滿了泥漿……”多精彩的情節呀!學生的思路結合平時生活實際經驗,筆下自然就有東西寫了,也不必去模仿作文書上別人的范文了。
兒童的作文有著兒童自己對世界的獨特發現和感受。教師應該讓學生有自己的語言、有自己的表達、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那么,教師就能見到“真作文”。比如,有位學生寫了一篇題為《我的媽媽》的作文,有這樣一段文字:我的媽媽長得雖比不上丁老師漂亮,但在我心里永遠是最美的。因為她愛笑,一笑起來,眼睛就變成了可愛的月牙。但是這眼睛有時也不可愛,比如,我寫作業時,媽媽常常會“一眼雙用”,一只眼睛看手機、一只眼睛看我學習……
這篇簡單的小作文里,雖沒有精彩之處,但文中的話語卻獨特地描寫出媽媽的特點,生動地體現出媽媽眼睛的“可愛”與“不可愛”的雙重性。表達出自己的喜愛和不喜愛,語言十分真實。筆者沒有修改他這段文字,而是給了表揚的評語。從此,這位學生更喜歡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
游戲對小學生來說有著無窮的魅力,許多學生會在游戲和動畫中癡迷。因此,游戲作文課深受學生的喜愛和歡迎。在游戲活動作文課中,讓學生趣味盎然地參與游戲,快樂地表達自己的所觀所感,再不留痕跡地“引導”學生“玩后說”,他們文思泉涌,自然能將寫作一氣呵成。記得在執教《紙張里的樂趣》這一節寫作課時,整堂課回旋著笑聲,課堂上完成的寫作更是一段段個性張揚的文字在暢游。
“快瞧,葛老師開始從三個不同盒子里抽取紙條了。同學們頓時像著了魔般地挺直了腰背、瞪大眼、豎著耳等著。老師大聲念道:‘丁寧……’全班同學把目光投向丁寧,丁寧一聽老師念到自己的名字,臉一下子漲得通紅,好像一位醉酒的老漢。‘在課桌上散步。’老師話音剛落,課堂上立刻爆發出‘哈哈哈’的肆無忌憚的笑聲:有的同學笑得直不起腰,有的同學笑得前仰后合,王曉宇同學還笑出了眼淚,我的同桌笑得更絕,他笑得直拍肚皮……‘哈哈哈……’笑聲連綿起伏,久久不停。”
“……陳浩凱這小子倒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仰天狂笑起來。同學們先是一愣,隨即又是一陣狂笑。要不是在課堂上,我早就笑著在地上打滾兒了。再看看別人,也不比我好多少……”
這一段段精彩而又真實的文字何嘗不是一種享受!看著學生興奮的臉龐,筆者清楚地知道,這節課的紙張游戲已經成功地借助學生對游戲的喜愛和癡迷激發了他們觀察生活的興趣和寫作欲望。
在教師的寫作教學中,有許多向生活討素材的途徑,無論是觀察大自然、生活實踐、創設模擬情境,還是隨機就地取材,學生在各種生活情境中獲取的感性信息得到一定程度的積累,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自然就文思泉涌,筆走如飛了。這樣的作文能不閃現出生活的真實,生命的精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