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輝
(江蘇省宿遷市實驗小學古楚分校,江蘇宿遷 223800)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優化,新課標對小學教學早已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學教育階段不但要傳授學生相應的理論技能知識,還要塑造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讓學生在成為一個好學生的基礎上,成為一個好公民[1]。語文作為小學教學階段的重要科目之一,與班級管理相輔相成、息息相關。在開展語文教學與班級管理時,教師都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語文教學中蘊含著班級管理的精髓,是最貼合班級管理理念的學科。語文教學中的語言藝術和人文精神等,能幫助教師優化班級管理;而優秀的班級管理能讓教師更好地開展語文教學。本文對如何將語文教學與班級管理相融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作了以下探討,希望對廣大班主任能有所幫助。
當今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缺少分享與合作意識,在解決問題遇到困難時不懂得如何尋求幫助,在獲得成功后沒有人一起分享收獲的喜悅。這很容易導致學生獨來獨往、眼界狹隘,缺少交際、合作與動手能力,進而導致學生陷入學習的誤區,成為只會死讀書、不會處理人際關系的書呆子。對此,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過程時,要注意到學生的心理健康,以人為本來開展教學工作,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不斷明白做人的道理與處事的方法,培養他們養成一定的社會生存能力。學習興趣小組的建立,能很好地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讓他們在根據自身興趣的前提下,尋找志同道合的同學共同形成小組關系。學生在開展語文學習時能夠共同思考、共同探討和互相幫助,不但能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還能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在相互幫助、相互促進和相互探討中共同進步,在提升小組成員整體成績的同時,磨合、融洽他們之間的關系,增強他們的集體榮譽感,讓班級成為一個更有力量與契合度的整體,也更方便教師開展班級管理工作。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只專注于傳授給學生知識,卻往往忽略了整個班級的學習風氣與學習氛圍,導致課堂效率低下而不自知。其實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級學風、班風及其重要,好的班風、學風能讓學生奮發向上;而不良的班風、學風會令班級整體學習環境不如人意,導致學生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班級氛圍的塑造與優化對學生學習效率與質量起著決定性作用。小學正是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這種行為習慣的養成讓學生終身受到影響。由此可見,教師必須重視班級氛圍,在語文教學與班級管理中加強對學生個人良好習慣養成的督促。
例如,筆者在開展語文教學工作時,發現學生由于個人差異,有接受能力強弱之分。為了能創建積極向上的班級整體氛圍,筆者采用了“快帶慢”的教學模式:讓成績較好的學生與成績較差的學生成為同桌,并讓快生給予慢生一定學習上的幫助。這種“快帶慢”教學模式,不但能讓慢生學習快生的學習習慣和方法,還能讓快生在幫助慢生的同時,鞏固自身基礎知識、獲得幫助他人的快樂。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不但是一種十分實用的語言工具,更是有著充實心理、塑造心靈和健全人格的作用[2]。小學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塑造的重要時期,學校作為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之一,對學生的成長起著巨大的影響。因此,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自身教學藝術,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利用語文中的語言藝術、人文精神幫助學生理解事物、明白道理;并培養他們的自主意識,讓他們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現代教學重視對學生三觀的樹立,讓他們在提高理解與認知能力的同時,培養他們愛自己和愛他人的道德品質,使他們在面對抉擇時能做出更理智和更正確的選擇。
例如,筆者在教學《金色的魚鉤》這一課時,恰逢競選班務時期。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班務這一職務的不易,樹立舍小我顧大局的品質,筆者在教學完課文后,對文中老班長的行為進行了發散,讓學生自主思考:為什么老班長會這樣做?老班長有什么良好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同時切入班會,開展班務競選,再對學生進行提問:如果你成為班務,你能為大家做些什么?你能承擔起你的責任嗎?通過對課文的理解與教師的發散,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使他們對責任與權利有基本了解。通過這種方式,不但能加強學生對班務選舉的敬畏感,還能讓他們學習到良好的品質,塑造健全的人格。
班主任如果對學生不夠了解,是做不好班級管理工作的。每一名學生都是鮮活與自主的個體,他們有著自己的想法與思維。教師在開展教學與管理工作時如果一刀切,很容易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加大教學與管理難度。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主動了解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學習進度,在開展班級管理時,要時刻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與狀態,在課后多與家長建立溝通和交流的橋梁,讓學生的生活與學習串聯起來,從而能夠更加針對性、滲透性地開展工作,使學生與教師的交流變得更加默契。
獎勵能使人進步,懲罰能使人警醒。在管理小學班級時,學生的優秀讓教師深感欣慰,但學生的頑皮也讓教師頗為頭疼。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利用語文教學建立一定的獎懲制度,讓學生明白,做得好的會得到獎勵,而頑皮的會受到懲罰;同時,這種獎勵與懲罰必須適度和適量,對學生起到一定的警告作用即可。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中列出“星榜”,作業完成得好、做了好事等的學生能夠得到一個小星星的獎勵;而作業完成差、上課遲到等的學生則會被扣掉一顆星星。每周星星最少的六位學生需要打掃兩天教室,最多的六位學生可以得到鉛筆和橡皮等獎勵。這種獎懲制度的建立能讓班級管理更加嚴謹和有效,對學生起著督促作用的同時,也能讓學生的語文知識得到相應的訓練,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作為文學的載體,在管理集體、塑造人格和培養品質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教師必須充分利用這種優勢,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班級管理,在班級管理中發揮語文藝術,讓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使學生能夠在更融洽和更美好的環境中學習生活,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促進自身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