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柱
(江蘇省宿遷市實驗小學古楚分校,江蘇宿遷 223814)
隨著新課程在小學數學課堂的逐步突進,教育體制也在發生改變。在課堂中全面開展分層教學符合推動素質教育的要求,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有效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改變錯誤的數學探究觀念;二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教師在分層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不同的能力培養需求,幫助構建系統化數學知識體系。教師要發揮分層教學的積極影響,形成多樣化的數學課堂模式,及時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保證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質量[1]。
學生是分層教學的主體,分層教學開展的第一步是從學生發展角度出發,對課堂模式進行優化創新。教師要在正式教學之前充分了解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以此為基礎開始教學方案設計。了解學生差異的途徑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測驗等方式掌握數學基礎,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二是拉近師生距離,用交流的方式了解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能力培養訴求,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案。教師要增加了解學生差異的途徑,為分層教學開展做好準備。
教師在分層教學開展過程中,要樹立正確的師生關系,減少課堂對學生數學思維的限制,創建能讓他們自由發揮綜合能力的平臺,使得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積極向上的數學觀念,更主動地參與到對知識的探究中。教師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要一直觀察學生在分層教學中的學習表現,給出相應建議,讓他們能高效調整學習習慣,為未來的數學道路做好鋪墊。
例如在進行《長方體和正方體》這個單元的教學時,筆者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在分層教學過程中的體現。在教學準備階段,筆者給出一些立體圖形,充分了解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為分層教學打好基礎。接著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對應的探究任務,讓形象思維較差的學生從理論知識出發,延伸到立體圖形的認識上,一步步理解知識點;而對形象思維較好的學生,則要求他們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計算技巧,進一步提高數學學習水平。在以學生為主的分層教學課堂中,能保證他們從深層次理解和掌握相關內容,將知識點學習轉變為優化數學綜合能力的主要手段,體現小學高年級數學分層教學的積極作用。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點的主要途徑,教師要認識課堂模式優化的重要意義,為學生創建高效的學習平臺[2]。分層教學的本質是在課堂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案,在實踐過程中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數學綜合能力的培養。
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可以將學生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數學基礎好和理解能力強的先進生,教師要通過“放養式”的教學方案幫助他們形成自主學習能力,有效拓展數學思維空間;第二層次是數學基礎較為扎實,但是面臨數學重難點時無從下手的中等生,教師在教學時要從教材重難點出發,引導他們逐步克服重難點,將其轉化為自身知識儲備,彌補數學能力上的缺陷;第三層次是數學基礎差、缺乏學習自信心的后進生,教師要將教學重點轉移到基礎上,讓他們通過基礎練習等方式逐漸建立學習自信心,主動跟上課堂節奏。教師要學會“量力而行”的教學方式,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案讓每個學生都能達成數學學習目標,形成積極向上的數學學習觀念。
例如在進行《多邊形的面積》這個單元的教學時,筆者從課堂層面出發,提高分層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開始,筆者按照之前對學生的了解,將其分為三個層次,布置不同難度的數學探究問題。要求先進生從五邊形、六邊形基礎知識出發,適當延伸,掌握其他多邊形的計算方式;中等生能較好地利用教材知識點解決五邊形、六邊形面積的計算;后進生逐步掌握多邊形計算中的拼接法等基礎技巧,在解題過程中改變數學學習態度。通過不同難度任務的布置,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針對性教學下深入數學教材中,一步步完成學習任務,將課堂效率最大化。教師要堅持分層教學的本質內涵,不斷調整優化課堂教學途徑,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提高數學水平,對知識點有新的認識。
單一的課堂教學很難保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適當拓展教學途徑,開展豐富的數學教學方案,讓學生發現數學的潛在魅力,有效激發數學學習興趣。分層教學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的體現也十分重要,教師要根據學生數學能力,布置不同層次的活動目標,讓他們更主動地在活動過程中發散數學思維,尋求新型的數學學習方式,全面提高數學綜合素養。
訓練是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能幫助教師發現學生數學學習問題,及時針對錯誤進行糾正,有效提高數學能力。教師要將訓練和活動結合起來,為學生創建對自身發展有益的活動場景,在其中使用有層次的訓練途徑降低學生查漏補缺的難度,完成知識點鞏固。教師可以將活動訓練任務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必做題,這類問題主要集中于數學基礎知識點,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講述內容,作為基礎鞏固的重要手段;二是選做題,這類問題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進行理論知識點的拓展,進行適當延伸,發現課堂學習中忽視的部分,同時為下階段學習做好準備。教師要結合現有教學經驗,不斷豐富活動創建方式,保證學生數學訓練的高效。
評價作為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其作用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認同。它的積極影響不再局限于教學質量提升上,更重要的是能幫助學生彌補數學能力缺陷,建立數學自主探究信心,保證他們在初中也能在數學方面取得成功。教師要在分層教學中重視評價機制的完善,不能被刻板教學觀念所局限,要通過評價的方式引導學生走上數學學習正軌,更輕松地發現能力缺陷,有效提高數學學習水平。
評價的分層是基于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發展需求。對先進生的評價主要是激勵,讓他們不滿足于現狀,主動花時間和精力在知識點的研究和拓展上,不斷填充數學知識儲備,養成良好的探究習慣;對后進生的評價主要是鼓勵,保證他們不會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心理,同時不會脫離大部隊,在自信心的保證下完成數學學習任務。
在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中,教師要明確分層教學開展的必要性,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豐富數學教學途徑,讓學生重新認識數學這門學科,一步步融入探究活動,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跟上教學節奏,豐富數學知識點獲取途徑,從而更好地完成數學綜合素養培養任務。分層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使用是新課改的本質要求,對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有不可忽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