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亮
(福建省大田縣鴻圖中學,福建大田 366100)
文言文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是學習的重點,也是高考的重要考點。諸多跡象表明,很多農(nóng)村學生難以學好文言文。古代的語匯和現(xiàn)代的語匯語義懸殊,農(nóng)村學生古漢語的功底薄弱,如何提高教學成效成了文言文教學的盲點。
就筆者所在的農(nóng)村高中,無論是從文言文課堂上觀察,還是從高考成績的分析來看,農(nóng)村高中在文言文教學上有不少的問題亟待解決。
在教的層面,文言文教學存在的一大問題是教學方式過于單一。不少教師一直沿用“解題—作者、背景介紹—串講翻譯—課文分析”的傳統(tǒng)模式上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注重講不重視讀,過于注重對文言文的翻譯,而忽略了文言文中所蘊含的情感和韻味,課堂死板而無生機。傳統(tǒng)授課模式造成課堂的氣氛壓抑,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致。也有部分教師平時讀書少,“根”不深,課堂不夠?qū)拸V,吸引不了學生的眼球。更有個別的教師對文言知識一知半解,對文史知識含混不清,結果在課堂上語焉不詳,錯誤時有。
在學的層面,農(nóng)村學生閱讀量少,知識面窄。而文言文本身艱深晦澀的特點導致其在學習時感到枯燥和乏味,在學習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很大程度的抵觸心理。加上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也只是指導學生對文言文進行翻譯,對文言文的學法指導不夠,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能機械地去記憶積累文言詞匯。學生思想不重視,興趣不高,缺少主動學習和持之以恒的學習態(tài)度,加上平時學習的壓力,只有在老師要求或是考試需要時才臨時抱佛腳,就造成了惡性循環(huán),越學越差,興趣越來越低。
學好文言文,首先要認識古漢語的特點。文言文言簡意豐,有歷久變化不大的特點,雖然文言文經(jīng)過一代一代相傳和變遷,但不少詞匯的一些基本用法和句式都沒怎么變。歷朝歷代的文人寫文章,在詞匯上可能有一些變化,但并沒有改變文言文的基本面貌。教師只需要舉某些典型例子,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掌握其中的基本規(guī)律,學好古漢語便不是什么難事。
其次,要在認知上重視古漢語。舉歷年高考實例讓學生了解古漢語在高考試題中的重要地位。其重要性不僅體現(xiàn)在語文試卷上,還體現(xiàn)在歷史和政治試題上。學習好文言文,不單單是可以提高語文成績,還涉及歷史和政治的分數(shù)。可以說,學好文言文者可在高考中和其他的同學拉開差距。
中華文明熠熠生輝,文言是其載體。我們學習文言,不僅是簡簡單單地學習幾個詞匯應對考試,重要的是要傳承、發(fā)掘、弘揚沉淀在歷史長河中的文化瑰寶。我國古代留下很多像《道德經(jīng)》《孫子兵法》《齊民要術》等博大精深的經(jīng)典著作,還有很多流落民間的精華。歷朝歷代的詩文作品蘊含豐厚的精神內(nèi)涵,更是習作的典范。以中醫(yī)界對《黃帝內(nèi)經(jīng)》的重視為例,結合央視十套的“健康”欄目引導學生明白,文言文在我們繼承、研究中華各類文化時所具有的意義。
學習文言文是提升自身修養(yǎng)手段之一。以《論語》《莊子》選文為例,讓學生明白其精神內(nèi)涵能培養(yǎng)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審美情趣,從而提升自身的修養(yǎng)。
就農(nóng)村高中而言,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絕不是輕而易舉和短時間就能完成的。應該是多措并舉,持之以恒。
第一,教師要多讀書,多思考,讓你的“根”深“葉”茂。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所知道的東西,應當要比他在課堂上要講的多十倍……到了課堂上,能從大量的事實中選出最重要的來講。”一個博學的教師才可以讓課堂豐富,讓課堂廣博深遠。教師在課堂上才華橫溢,張弛有道,學生才會激情涌動,聚神凝思。一位教師除了博覽,還要勤思。不參與研討,沒有深刻的思考,有朝一日必定淪落成不受學生歡迎的教師。
第二,采取多維的教學方式。傳統(tǒng)的課堂往往是臺上侃侃而談,臺下面無表情。與其如此,教師不如更多關注學生的內(nèi)在需求和學習情趣,關注教改動向,在教法中注入新元素。課堂不僅是傳授知識和技能的舞臺,更是充溢著生命的涌動和成長的空間。例如,老師把班級分為多個小組,給每個小組都安排一段文言文的內(nèi)容,讓學生進行小組內(nèi)的討論和研究,最后讓每個小組的成員都站在講臺上講出這一段的內(nèi)容并找出這一段中所出現(xiàn)的重點詞匯和句子,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學生對自己所研究過后得出的結果會比老師在課堂上所教的記憶更加深刻。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興趣的重要條件。”因此,一言堂還不如放手讓學生動起來,自主體驗,自主理解,讓學生從參與中體會文言的妙趣[1]。
第三,養(yǎng)成持之以恒、日積月累的讀書方法。葉圣陶先生說,語文老師不是給學生講書的,而是引導學生看書、讀書的。農(nóng)村的學生資源少,閱讀量少。從高一起,教師應該每天讓學生讀一段文言文,積跬步以至千里,積細流以成江海,閱讀百篇以上就可能引起質(zhì)變,培養(yǎng)出良好的語感,掌握更多的文言文知識。此外,教師還必須指點閱讀的方法,指導科學使用《古漢語常用字典》,指導學生讀、譯、析的方法。
第四,幫助梳理、歸納、掌握文言詞匯。文言文難,表現(xiàn)在諸多方面,如實詞方面,有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等。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比較歸類,使學生舉一反三。文言文虛詞教學更是難點,這就需要幫助學生找出規(guī)律,促其牢固掌握。例如,學習《勸學》時要找出文中出現(xiàn)頻率最多的實詞如“興,望,長”,再找出文中常出現(xiàn)的虛詞如“而,焉,于”等,并對這些實詞虛詞進行分類,把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歸為一類和不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歸為一類,然后仔細弄懂新出現(xiàn)的詞語,最后積累常考的實詞虛詞在考試前重點復習。老師多讓學生自己自主學習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積累。這種自主學習可以按兩點實行:第一點讓學生根據(jù)文中的注釋去理解和解析含義;第二點是在第一點的基礎上讓學生在新語境中去翻譯內(nèi)容。
第五,興趣是關鍵。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往往勝過責任感。”要調(diào)動學習的積極性,因為興趣是學生渴求知識,發(fā)展思維的驅(qū)動力。調(diào)動興趣的方式很多,有插播視頻、排情景劇、知識競賽等。例如,學習《過秦論》時,教師可讓學生在課前查找有關歷史故事,然后在課堂中讓學生把查到的故事分享。
有些文言文就好比一部精彩的電影,比如《鴻門宴》,有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也有引人入勝的內(nèi)容。這也是文言文吸引學生學習的關鍵點,但是往往也有人忽視了這個重點,所以應該多讓學生去尋找文言文中的樂趣所在。
總之,文言文教學的常規(guī)方法很多。但不管哪種,都應該求實求真,持之以恒。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對教學進行科學的、人文的、有效的設計,就一定能在文言文有效教學方面取得可喜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