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彥利
(吉林省扶余市肖家鄉第二中心小學 吉林 松原 131812)
在學校教育中,育人是第一要務,學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圍繞育人來進行,作為育人的主渠道——課堂教學,更要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就是將數學學科與德育本身所固有的因素結合起來,使德育內容在潤物細無聲中滲透到學生的內心,使學生的心理品質能夠健康地發展,這是素質教育的本質特征,也是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下面,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通過數學問題故事化、數學信息情景化和開展數學活動,創設教學情景,注意與本課堂的教學內容緊密相關,而不要東拉西扯,故弄玄虛,用來嘩眾取寵。比如,我在《平均數》教學中介紹一則“愛心捐款”故事;在《四則運算》教學中,向學生講述陳景潤是如何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奪取數學桂冠,贏得全世界各國人發的尊敬的故事;在《分數應用題》教學中給學生播放珍稀動物的音像資料等。把數學知識和德育巧妙結合起來,在合作學習等數學活動中,既要注重知識的獲得,也要關注學生學會尊重、謙讓、傾聽,團結協作和尊重他人等習慣的培養。
數學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緊密,在學生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數學。同時,數學中蘊含著諸多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時機,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數學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在進行《百分數》教學時,我就讓學生算算自己家的存款利息,進而使學生感受到近年來人民生活發生的巨大變化;在進行《統計》教學時,我采用對比的方式,分別繪制我國“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私家機動車用量的條形統計圖、折線圖、扇形統計圖等,讓學生在觀察中到我國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進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在教學《比例尺》時,我課前向學生介紹按“比例尺”計算“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介紹按“比例尺”繪制圖紙。同時告訴學生,在諸如科研、建筑、軍事等等很多方面比例尺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等等。這些介紹非常有用,通過介紹,學生就會把學到的這個新知識與平時的生活、以后的學習和身邊的建設等都聯系在了一起,充分明確了所學知識的重要性,增加了學好知識的興趣和動力,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的主動性大大加強。
數學應用題都是由具體的事項和數量關系構成,在敘述事項和數量關系時,往往蘊含著比較豐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內容,教師應抓住這結內容,找準德育滲透點,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在教學《歸一問題》應用題時,我出示了這樣的例題: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全民都應該積極參加植樹活動。今年的植樹節,學校組織了植樹活動。我們六年1班42名師生在一塊地里植樹,3小時共植樹378棵。六年2班的45名師生在另一塊地里植樹,這塊地能夠植樹540棵。如果六年2班的師生與六年1班師生的工作效率相同,六年2班需要幾小時才能完成植樹任務?在與學生共同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在學生們比較順利地達成知識學習目標后,我引導學生說:“植樹造林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是一項惠及子孫后代的偉大工程,大家能說說植樹造林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具體的好處嗎?”學生們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七嘴八舌地發言,從多個方面說得也是頭頭是道。這樣結合例題內容的一問,就對學生進行了“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思想教育,效果很好。
教師可以結合數學訓練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思想品德教育。正確引導學生,從點滴的小事抓起,既堅持經常,又從始至終。比如,在教學《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時,我沒有按照教材的設計思路——先講解典型例題,再總結出長方形面積公式,最后進行鞏固練習的順序進行講解,而是讓學生拿出長方形硬紙卡,通過剪、折、疊、拼等方式,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進行探究,歸納總結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學生們有的把長方形折成三角形,有的把長方形剪拼成平行四邊形和正方形……通過這樣的學習,不僅使學生掌握了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探索和創新精神。
可以說,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方式很多,方法也不勝枚舉。但不管是什么方式方法,都要立足于學生的知識基礎,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德育因素,力爭使思想性和科學性能和諧統一,把數學教學與德育有機結合,從而全面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