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倩
(中共普安縣委黨校 貴州 普安 561500)
《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明確指出:“隊伍建設是黨校事業發展的關鍵,而黨校隊伍建設的重點是教師隊伍建設。要通過制定和實施人才強校戰略,造就一批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高素質教學科研人才。”[1]而在習近平同志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也指出:“黨校教師是我們黨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師隊伍,是我們黨一支不可多得的理論力量。要實施黨校系統‘名師工程’,著力培養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好的知名教師,培養造就一批馬克思主義理論大家,一批忠于馬克思主義、在學科領域有影響的知名專家。”[2]縣級黨校是我國黨校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我國最基層黨員干部的培訓工作,其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做得如何,將直接影響到我們黨的執政根基問題。而其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與完成離不開黨校教師的努力工作,可以說縣級黨校教師“肩負著培養和造就一大批虔誠于馬克思主義、忠誠于黨和人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層黨員干部和黨員領導干部的責任。”[3]可見,縣級黨校教師隊伍建設是黨校事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我們必須正視縣級黨校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加強與改進縣級黨校教師隊伍的建設,以更好地促進縣級黨校事業的發展。
1.師資力量薄弱,急需高層次、高學歷人才來充實縣級黨校的教師隊伍
當前縣級黨校發展中最大的困難就在于黨校的師資力量普遍短缺,尤其是高層次、高學歷的人才的短缺。以普安縣委黨校為例,截至2017年底,普安縣委黨校共有職工21人,教師9名,僅占職工總數的43%。其中,碩士研究生僅1人,有8人具有本科學歷,但大部分均為函授本科,取得學士學位證的僅有4人。普安縣委黨校教師隊伍的這種現狀,難以滿足普安縣內大規模的黨員干部的培訓,而且教師總體數量的偏少,對培訓的課程設置、授課質量等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進而影響了黨校整體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2.教師隊伍結構分布不合理,難以為黨校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注入活力
縣級黨校教師隊伍結構分布不合理主要體現在學科與專業分布不合理,這就造成學校的教師專業與組織安排的課程之間的脫節,淡化了教師的專業意識。以普安縣委黨校為例,教師專業的分布極為不合理,文學專業的教師占到了44%,而其他專業的教師的尤其是有關政治學、經濟學等專業顯得尤為緊缺。這種現狀造成了黨校教師“什么都能講,什么都敢講,什么都講不深,將不透,講不好。”[3]黨校教師是黨校事業發展最具活力和張力的因素,如果黨校教師隊伍這種現狀長期得不到改善,必將限制黨校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縣級黨校教師隊伍結構分布不合理也體現職稱結構分布的不合理,即獲得副高級職稱以上的教師人數較少,而獲得中級及以下職稱的教師人數較多。以普安縣委黨校為例,九名教師的職稱全是中級及以下,這就造成普安縣委黨校在教學與科研工作的被動性。
3.教師的社會地位得不到彰顯,抑制了教師的積極性
黨校教師的社會地位得不到彰顯主要體現在培訓學員對黨校教師的身份的認知存在問題。例如,有的學員認為黨校教師只是為他們端茶倒水的服務員,而沒有認識到黨校教師的角色地位;有的學員自認為其職務高于黨校教師,對黨校教師顯得尤為不尊重。培訓學員對黨校教師身份認知存在的這種偏差,使得教師應有的社會地位得不到彰顯,進而抑制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教師黨校教師的社會地位得不到彰顯也體現在黨校教師對自己的身份認知也存在偏差,認為黨校教師搞好服務與接待是黨校一項主要工作,淡化了自身的教師身份,進而削弱了自身的對教學工作反思、總結的能力。
4.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亟需提高與改進
縣級黨校教師的教學能力不足主要體現在:首先,黨校教師所授專題常常與自己專業不符,導致黨校教師對自己所授專題研究的并不透徹,缺乏理論的系統性與深刻性,進而使得教師不愛講,學員不愛聽;其次,黨校教師的知識儲備已不能滿足當前培訓學員的需要,或是與學員需求存在較大落差,這就導致教師授課的內容帶有滯后性,使得學員學不到具有前沿性的理論知識;再次,黨校教師缺乏實踐經驗,空談理論知識并不能真正為學員的提供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建議。
縣級黨校教師在科研方面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科研條件不成熟。以普安縣委黨校為例,黨校的知網都沒有開通,教師查找有關文獻資料非常困難,再加上學校圖書室的書籍更新不及時,這就造成黨校教師理論知識更新的滯后性,再加上對科研工作的不重視,這造成黨校教師在科研方面的惰性,這種惰性一旦養成,使得黨校的科研工作更是止步不前,也使得黨校教師科研能力長期得不到提高。
5.教師的教學方法陳舊,缺乏教學的靈活性與自主性
黨校教師的教學方法仍是以專題講授為主,缺乏教學的靈活性與針對性;黨校培訓單項灌輸式教學多,缺乏教學的互動性;課堂理論教學多,缺乏現場教學的實踐性;運用傳統教學手段多,缺乏教學的現代化,黨校培訓共性化培訓多,缺乏教學的個性化。再加上部分黨校教師由于自己知識面較窄,理論知識儲備不夠,許多教師習慣于講課照本宣科,師生缺乏有效的互動性,學員的自主性得不到凸顯,導致課堂氛圍差,缺乏活力與吸引性。
黨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是提高干部教育培訓質量的重要保證。只有培養出一支素質優、專業性強、規模適當、結構合理的黨校教師隊伍,才能為縣委黨校的干部培訓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這就需要:
1.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做好引進人才的各項保障措施
縣委黨校應優化自身的師資力量,通過公平、公正、合理、科學的招考來壯大自身的師資力量,也應積極從高等院校引進人才,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教師隊伍的知識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整體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
2.建立和完善相關的體制機制,鼓勵教師教學創新、科研創新,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所說“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4]黨校也應使人才成為黨校事業長足發展的戰略資源,所以黨校要樹立尊重人才的觀念,采取有效的激勵措施,為教師才能的發揮提供有利條件,讓所有教師的才能得以充分展現,以此來促進黨校干部培訓的發展。
3.進一步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促進黨校教學科研一體化,進一步提高黨校的教學科研質量。縣級黨校應該加強自身科研條件的建設,為黨校教師進行科研提供資金、技術上的支持。當然,黨校的教師應該具有把教學專題轉化為研究課題的能力,在課題講授中思考、研究,努力把教學成果轉化為科研成果;黨校的教師也應走出校門,展開調查,聯系實際,針對本地區在發展過程中的問題,來確定具有現實性、急迫性的調研課題,為本地區的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依據與服務。
4.黨校應制定、完善并落實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實施方案,使教師形成終身學習的觀念。黨校教師必須通過不斷學習,及時更新自己的理論知識,不斷自身的理論水平與科研能力。黨校要有計劃地選派或指派教師去上級黨校或高校進行學習,參加學術論壇,或到其他黨校進行交流與學習。黨校也應組織本校教師到基層掛職鍛煉,在基層工作中積累實踐經驗,進行調研,以增強授課的現實性與針對性。
此外,黨校要實行開放辦學,建設好兼職教師的隊伍。黨校要將具有一定理論功底和豐富實踐經驗的黨政領導干部、行業標兵請上講臺,充實黨校的教學力量。黨校也要將其他黨校、高校的優秀專家、學者聘請到黨校,進行一些熱點的專題講授。黨校要鼓勵本校教師與聘請到黨校的專家學者進行交流學習,逐步建立起黨校內部與外部教師師資資源共享的師資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