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華
摘 要: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穩定發展時期,發展綠色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成為社會共識。本文主要闡述了建設節水型社會的意義,就節水型社會的建設作出初步的探索。
關鍵詞:水資源;節水;可持續
中圖分類號:TV2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833057
單縣是山東省農業大縣,境內少有客水流入,農業生產基本上靠天吃飯。近年來,單縣城市化建設快速發展,城鎮用水逐年增多,水資源短缺日益明顯,成為制約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瓶頸。對此,單縣水務部門協同其他水職能部門積極開展節水活動,實施科學的節水措施,使水資源利用率大幅提升,促進了單縣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
1 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意義
經濟與社會長期可持續性發展,依賴的是人與自然和諧。衡量二者和諧不外乎2個重要指標,那就是資源承載力和環境承載力。在這2個指標中,水資源都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水是生命之本,是保障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生命線。可以說,離開了水資源,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就變成了無比之末。應當看到,我國是一個水資源人均占有量較少的國家,水資源分布極不均勻,特別是中國北方水資源極為匱乏,嚴重的缺水不僅使工農業發展和人民群眾飲水受到威脅,還加劇了區域生態環境質量下降,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遠遠超出其承載能力,開發難度進一步加大;不僅如此,水資源還存在著利用效率不高甚至浪費問題,因此,建設節水型社會,確立以水權、水市場理論為基礎的水資源管理體制,成為水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發展趨勢。水務部門要采用經濟手段,引導社會形成自律式發展的節水模式,不斷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2 科學實施節水型社會建設
2.1 抓好工程建設,提高供給量
水務部門要積極爭取政府財政投入,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水利減少領域,完善水資源體系,增加水資源供應。要加快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爭取早日使用;要做好現有重點水利工程的技術改造,實施清淤,擴大庫容,增強河道蓄水調水能力;加快主要干渠明渠改暗渠工程;做好節水工程建設,強調防滲渠道高標準建設,在河道攔水建壩,增加河流蓄水保水能力。
2.2 健全管理機制
做好資源配置、機制創新、制度建設是建設節水型社會必須加強機制建設,水務部門積極借鑒先進經驗,建立健全適合自身實際的節水型城市規劃體系,嚴格參照國家節水型城市考核標準,編制具有自身特點的節水型城市規劃,科學規劃節水總體目標,制定嚴格的周密的考核制度和辦法,確立區域節水長效機制;嚴格落實水資源管理制度,細化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責任制、把控好用水效率控制關,明確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對非居民用水實施定額管理,重點用水單位要制并且落實逐年節水計劃,用科學合理的手段落實節約用水;創新水價機制,明確市場導向,依托市場主導資源配置,根據市場機制制定階梯水價標準,做好飲用水計量改造工作,加快非居民用水超計劃、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落實工作;依據旱情制定和啟動應急水價,優化配置突發性水資源,非常時期做好飲用水供應。
2.3 抓好節水減排,實施結構調整
水務部門要做好水資源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緊圍繞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做文章,促進區域經濟轉型、結構調整。要穩步做好工業的節水升級,督促企業采用先進適用的節水技術,淘汰高耗能落后的水工藝和裝備。嚴格環評新上項目要,高耗水要禁止發展,低耗水高附加值項目積極鼓勵發展;協同農業部門做好農業節水工作。強化節水灌溉,把其作為革命性措施緊抓不放,加大推廣噴灌微滴灌等節水技術。協助政府做好產業結構調整,重點發展農業節水型經濟;培育和引進以節水型產品為主的制造企業,鼓勵成立節水中介服務機構,通過他們為社會提供節水產品檢測、節水技術咨詢、節水產品認證等節水服務,以此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2.4 培育節水文化,樹立節水理念
水務部門要在全社會形成節水理念,就要深入群眾,發動群眾,把節水宣傳融入到節水文化之中,并且上升到節水文明的高度。水務部門要牽頭成立節水文化領導組織,與其他涉水職能部門相互協調,因地制宜,共同制定具有本地特色的節水文化目標任務和落實措施。在此基礎上,各職能部門齊頭并進把節水文化的宣傳納入到各自的職能工作,形成弘揚宣傳節水文化一盤棋;水務部門還要同各種媒體合作,通過節水型社會建設公益性定位,借助新聞媒體,以多種節水宣傳視聽節目,宣講節水型社會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水務部門要走上街頭,深入社區、學校、村組,發揮群眾節水主體的作用,引導群眾參與節水文化建設,形成全民參與的大格局。
3 結語
在新的時期,水務部門要充分認識到節水型社會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在上級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協調其他水職能部門,勇于擔當,未雨綢繆,培育節水文化,引導全社會樹立節水新理念,建立健全節水型社會建設機制,抓好水利工程節水改造,促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參考文獻
[1]白興全.山西節水型社會建設研究[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