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鶯燕
【摘 要】目的:藥物學基礎為一門醫學基礎理論橋聯醫學臨床應用的過渡性學科,基于學科的特點分析,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再適用。本課題圍繞藥物學基礎的教學內容與臨床實踐需要進行自主學習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實現“自我學習”。為真實反映“自主學習”模式下的藥物學基礎教學的教學質量,設置實驗班與對照組,對比其教學效果。
【關鍵詞】自主學習;藥物學基礎;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9--02
在我國教育改革背景下,課堂教學的重心開始由以教師、教材與課堂為中心向以學生主體性為中心轉移,更加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學習能力。針對藥物學基礎的教學進行分析,藥物學基礎為橋聯醫學理論基礎與臨床應用的基礎性學科,其意義在于借助生理學、解剖學、病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對藥物的作用與機制進行研究,從而指導臨床的合理用藥。藥物學基礎的主要內容包括藥物學基本理論、藥物的適應征與臨床應用、用藥的注意事項以及藥物的不良反應等,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習過程的枯燥程度。就藥物學基礎的教學現狀來看,教學效果并不理想,考慮與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模式不適用、學生基礎理論水平低、自主學習能力不足等因素有關。鑒于此,本文對基于“自主學習”模式下藥物學基礎教學的教學效果進行分析。
1 課題背景
藥物學基礎學習具有內容淺顯易懂、學科交叉性強、知識概念性強、知識點散亂分布等特點,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但相關的調查結果與文獻資料顯示,醫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上,無論是學習行為還是學習動機,存在嚴重不足。因此,分析學生的自主學習現狀,在此基礎上探尋有針對性的對策,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就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藥物學基礎教學活動來看,以教師與教材為中心,采用大班授課的方式,進行灌輸式教學,導致學生過渡依賴教師的授課,在潛意識中只愿被動的接受知識。此外,傳統教學模式中的考核方式較為單一,書面考試的占比過高,導致學生將學習的重點放在知識點的記憶,盲目背誦考試重點。因此,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科研創新能力與批判思維的培養極度缺乏,亟需一種新的教學模式。
綜上所述,針對藥物學基礎的教學現狀,在應用新的教學模式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藥物學基礎教學質量的提高與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皆有重要意義。
2 基于“自主學習”模式下的藥物學基礎教學
基于“自主學習”模式下的藥物學基礎教學,應當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方法等方面做出調整。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學內容的設計主要依賴于課本,進而導致教學的內容存在重復現象,教學占用的時間相對較長。鑒于此,應當結合教學實際與臨床應用的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精簡。在充分了解課程所涉及的知識點的基礎上,做出適當取舍,教師以引導式的教學為主,鼓勵學生在課下進行自主學習,僅對必要的重點理論進行講解。借此,可有效縮短課程的學時,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有理條件。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并進行拓展學習,或彌補自己的薄弱之處,以跟上教學的進度。
教學方法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即借助大班授課實現灌輸式教育,嚴重影響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鑒于此,應對教學方法做出改進,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啟發式教學,綜合運用小組病例討論、課外查閱資料、專題討論與實際操作等多種教學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強調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溝通能力。就藥物學基礎的教學內容來看,所涉及的知識較多,如藥物的適應征、不良反應、臨床應用等。在課前一天將所要講授的內容與病例討論的相關資料通過網絡傳給學生,引導學生提前預習,查閱資料,從而為課程的教學做好充分準備。與此同時,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將得到有效提升。對教學質量進行考核是反映教學活動是否有效、合理的重要途徑。傳統模式下的考核方式較為單一,可能導致學生出現盲目記憶的情況。鑒于此,應當調整理論考試在教學評價中的比重,采用平時成績、討論成績、理論考試、實際操作成績等多元化考核方式,避免學生花費大量時間進行枯燥乏味地背誦課本。在教學過程中,記錄學生的考勤、發言情況、小組討論情況、實際操作情況等,進行現場考核評價。結合課程教學的進度,安排階段性考試,考試形式不局限于書面測試,并將學生的成績以適當比例納入最終考核。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能夠明顯改善學生的學習觀念與學習態度,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
3 改進策略實施的效果
在本次教學改革實施中,先就學生對教學改革的支持度進行調查,隨機抽取100名學生,采用不記名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學生對教學改革持支持態度。在課程內容的精簡、教學方式的優化與考核方式的改進等方面,學生的支持率均超過50%。從整體來看,基于“自主學習”模式進行藥物學基礎教學,不僅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其文獻檢索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二者的差異顯著。此外,實驗班學生表示,通過對教學內容的精簡與整合,能夠節省更多的時間,用于課后的自主學習。但在新教學模式的應用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師資力量不足,教師的綜合水平偏低,學生對課余時間的應用效率不高等,仍需在實踐的過程中做出改進。
4 結語
在藥物學基礎的教學過程中,因課程的特殊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必須在學生內在學習動力的支持下,從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教學模式等方面著手進行改進。在此基礎上,合理設計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高效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此外,針對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分析原因并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與未來的學習、工作創造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耿勁松,唐望晶,王國華,等.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5):55-56.
曹少博,朱俊勇,武軍駐,等.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的醫學教學改革[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3,12(1):20-23.
劉祖娟,周蓉,宋生桂,等.醫學專業學生確立自主學習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4,14(12):2349-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