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職電子科學與技術教學中,需要有效的將理論與實踐內容相結合,進而培養學生的理論基礎以及掌握科學實驗的方法,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技能。當下要能夠針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予以提升。在電子科學與技術教學中,可以有效的引入微課教學模式,聯動學生課上與課下時間,更好地對集中知識點進行教學。本文對高職教學中微課模式的優勢進行探究,并且結合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的特點予以微課模式教學策略,望為相關工作者的研究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微課 電子科學與技術 應用 策略
一、高職電子科學與技術微課教學的意義
在高職教學中有效的運用微課開展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微課也就是使用微視頻進行教學,更多的都是將視頻作為知識的載體,將相應的知識制作成短視頻,每個視頻為十分鐘左右。視頻中的知識點都是較為集中的,學生可以在課上或者課下觀看相應的視頻,而由于視頻中的內容是非常精悍的,主題也非常明確,并且學生利用普通的移動終端設備就可以觀看,這樣可以有效的聯動學生的課上與課下時間,同時通過視頻的方式,也能夠將相關知識以動態化的方式呈現出來,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高職教學中有效的運用微課教學具有積極的意義,首先微課教學可以有效的帶領學生進行預習,學生如果在課前進行良好的預習就能夠明確在接下來知識的學習中有何難點,這樣就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并且如果學生通過傳統的模式進行預習,花費的時間是較多的,而教師將相應的知識點系統性地通過視頻呈現出來,就可以節約學生的學習時間。在課堂上也可以有效的借助微課來呈現出教學內容,這樣能夠為學生的知識學習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同時也能夠將其中更加抽象的知識形象化的展現出來。通過在課堂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同時利用微視頻之后的任務布置可以提升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總結能力,學生能夠主動性的參與其中,提高自己對于知識的學習興趣,這樣也能夠深刻的理解知識,而不是傳統的死記硬背。最后有效的運用微課,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進行課后鞏固復習,學生在學習完相應的知識點之后,可以針對自己沒有聽懂的內容在課下反復觀看,同時也可以針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單獨觀看,這樣就能夠充分發揮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這對于提高學生學科成績有著積極的意義。
二、高職電子科學與技術微課教學策略
(一)高效設計微課課件
在高職電子科學與技術教學中有效的利用微課進行教學,首先就應該明確教學目標,并且高效的設計微課課件。課件制作的好壞會嚴重影響到微課教學的效果,教師要能夠保證在課件的制作中知識點是非常明確的,同時也要做到主題明確,視頻時間以及結構都是非常簡練的,這樣可以在短時間內增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保證學生在短時間內具有較為集中的注意力。同時教師也應該保證每一個知識點展示時間為十分鐘左右,尤其是要能夠將抽象的內容充分具體化,這樣可以有效的幫學生減輕學習壓力,并且也會避免課程時間過長而對學生造成一定的壓力。
(二)采用多元技術開展教學
教師可以采用多元的技術手段來開展電子科學與技術教學。對于微視頻的制作來說有多種制作手段,比如采用網絡視頻剪輯的手段或者是對自己的授課過程進行錄像,同時也可以通過手寫板錄制微視頻等,通過不同的微視頻制作方式進行結合,可以更好的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每個章節的特點來發揮微課教學的最大價值。同時要能夠保證整個視頻的制作能夠符合學生的興趣需求,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化被動為主動,從傳統的要我學轉變為現在的我要學的狀態,并且在課下也會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如果對于某個知識點存在相應的問題,學生就可以在課下反復觀看,而教師大多都可以通過攝像機記錄教學過程的方式來制作視頻,這樣可以節約制作時間,并且也能夠讓學生隨時觀看,有效得提升了學習質量。
(三)做好微課評價工作
對于微課教學來說,教師還應該做好課后評價工作。如果不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評價,也就無法在下次微課教學開展中進行改進,因為微課本身就是作為傳統教學中的輔助模式而存在,如果沒有對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狀況進行正確的反映,也就無法真正發揮微課教學的價值。教師要能夠結合學生之間的自我評價,以及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客觀的評價,進而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意識,并且也能夠從評價反饋微課教學存在的不足,并且在下次開展過程中予以有效的
補足。
三、結束語
教無定法,教師要能夠明確微課教學是作為傳統電子科學與技術教學的一種輔助方式而存在,教師要能夠平衡傳統教學以及微課教學的時間,不能為了使用微課教學而舍本逐末。充分借助微課的特點以及相關知識點的難度來開展具體的授課,并且將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性也考慮在內,通過興趣作為主要的引導來更好地調動學生在電子科學與技術課程上的積極性,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 “電子科學與技術”多樣性人才培養[J].沈為民,孫一翎,楊凱,樓俊.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9(S1)
[2] 關于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生科研訓練的初探[J].徐月華,劉憲云.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11)
[3] 江蘇省一級重點建設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6(06)
[4]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改革的探索[J].于健海,郭慧.高教學刊.2017(02)
[5] 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學報2016年第11卷總目次[J].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學報.2016(06)
作者簡介:丁季丹 性別:男 籍貫:漢族 出身年月:1983.11.24
研究方向:電子科學與技術 單位: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 郵編:2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