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小平
(重慶市涪陵第十七中學校,重慶 408109)
近些年來,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普及,國家對教育事業越來越重視。在初中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除了對其相關的學科知識進行有效的傳授之外,不斷加強對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也是非常重要的[1]。其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等相關知識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未來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的開展中,要積極加強對初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從而更好地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所謂自主學習,其主要是與被動學習狀態相對的,但是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進行知識學習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以自主的學習意識為指導進行系統的學習,而不是通過教師布置任務被動地學習。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自主學習更加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其不僅可以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學生可以在養成良好習慣的同時,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從而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進步與發展。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新課改的推行,教育部門也逐漸開始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考察[2]。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初中教學中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對其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的探討,從而在充分了解問題的同時,制定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以更好地促進初中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在初中階段,雖然學生在年齡與心智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成長,但是,其仍然還有較多不成熟的地方。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積極培養初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從我國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初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較差,大部分的學習任務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的,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低。尤其是在對新知識進行探究的過程中,主動性較差,總是依賴于教師的講解和答案。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忽略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3]。
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缺乏對自主學習的認同感,也是其自主學習習慣難以養成的重要原因。學生意識不到其自主學習的重要性,甚至有的學生認為自主學習、提前預習等學習習慣是在浪費時間。比如,在對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中“情緒的管理”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并沒有深入到實踐中去,對其中的相關內容不能結合實際更好地理解。因此,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積極使學生獲得自主學習的認同感是非常重要的。
學生在對《道德與法治》中理論性較強的相關內容進行學習的過程中,自主學習的相關體驗有限,而理論性知識又很容易讓學生產生不良的學習情緒。在這樣的情形下,學生自主體驗的機會少,無法找到自主學習的樂趣,不利于其道德與法治意識的提高。例如,在對有關法律理論知識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只是單純以傳統的教學方式對相關的法律條文進行講解,而沒有配合其他的教學方式,對其基本內容的展現不到位,影響了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
在前面的論述中,初中教師在對《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對學生自主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系統的研究與分析。可以清晰地發現,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進步與發展,一些學校在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其在很多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的不足之處,亟待進一步的完善,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學習質量與水平的提升。具體來講,其完善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注重與生活實際的聯系,積極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生活環境與情景模式。教師可根據具體學習需求,將學生分為幾個不同的小組,并給學生提供相應的題目進行探討與解決。在這個不斷討論與思考的過程中,不僅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逐漸養成了自主學習的好習慣。例如,在對“公民的基本權利”這一問題進行探究與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對其相關的權利進行系統的探究,如學生這個年齡段的言論自由、受教育權等。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在遇到有困難的問題的時候,不再只想著依靠教師去解決,而是結合社會生活與自己實際情況積極思考,自主學習,破解難題。
積極的社會意識對于社會形態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所以,教師要積極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進行有效的重視并滲透到平時的教學之中。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一些其他學生自主學習的典型事例等,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從而更好地促進《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的提高。通過一些典型事例讓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學習這一門學科,不僅僅是對相關的理論知識進行系統掌握,更重要的是明白其對自身學習質量提升以及良好習慣培養的重要意義。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道德與法治》教材中“運用你的經驗”“ 探究與分享”等欄目,積極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活動,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實踐。還可以布置課外的調查活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在充分感受學習樂趣的同時,加強對自主學習習慣的認同感。
總的來說,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積極采用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具體來講,要密切聯系生活的實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4]。因此,為了更好地提升初中學生的學習質量,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積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此過程中,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結合具體的上課實際,更好地促進我國初中教學水平的提高,為國家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