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英
(江蘇省常熟市古里中學,江蘇常熟 215533)
名著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教學項目,但是不少教師對其重視程度不夠,只是提出要讓學生積極展開拓展閱讀,卻很少對學生的閱讀做出正確的引導。同時,受應試教學的影響,不少學生對課外閱讀缺乏興趣,習慣于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缺乏自主深入感悟的過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喚醒學生的內驅力,促使學生利用假期積極展開名著閱讀,正確理解文本的內容,從中獲得啟發,并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根據文本的內容設置一些懸念,讓學生對閱讀充滿期待。教師可以給學生的閱讀指明方向,讓學生明白該如何入手閱讀分析文本。有不少作者有鮮明的寫作風格,教師可以根據這一點入手設計與之有關的懸念,將作者的創作風格融入懸疑問題中,促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嘗試探究作者獨特的寫作風格。
在學習《我的叔叔于勒》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展開名著閱讀,將《莫泊桑短篇小說選》作為閱讀對象,更充分地了解莫泊桑的創作風格。莫泊桑的小說往往很鮮明地展現了人物形象,同時也體現了一定社會中的典型人格,其文章的情節給人意料之外,但是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覺。教師可以從這個方向入手設計問題,讓學生對閱讀莫泊桑的小說作品產生濃厚的興趣。如可以提出疑問:“大家是否能想到,有人為了一條假冒的項鏈耗費了一生的精力,節衣縮食了一輩子,最后只是購買了一條并不值錢的項鏈。這究竟是為什么呢?大家不妨閱讀一下《莫泊桑短篇小說選》,看看其中的《項鏈》是如何講述這個故事的吧。大家可以將它和《我的叔叔于勒》對比一下,說說這個作者的創作特點是什么?”教師的話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不少學生都積極地投入到閱讀中,并從《我的叔叔于勒》《米隆老爹》《兩個朋友》《項鏈》等經典小說中總結出作者的創作風格。
著名教師錢夢龍認為在指導學生展開名著閱讀時要處理好“導”和“讀”之間的關系,教師要尤其重視“導”,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因勢利導,促使學生激發閱讀興趣[1]。設置懸念的方法實際上就是對學生的引導,教師可以利用有趣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到對文本的理解和探究中。
如今影視劇作品替代了學生對文字的閱讀,不少學生觀看過根據名著改編的影視劇作品,但是并未讀過原著本身。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影視劇作品進行對比,嘗試說說影視劇作品和原著之間的區別在哪里,思考導演為何如此改編,導演是否省略了原文中的一些內容,又對某些內容進行了細化展現,為何會做出這樣的取舍。
在學習《在烈日和暴雨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閱讀《駱駝祥子》原文,但是不少學生對閱讀缺乏興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觀看根據《駱駝祥子》改編的影視劇作品,然后進行對比判斷。教師可以在學生觀看的過程中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駱駝祥子》的原文和影視劇改編作品講述的故事是否完全一致?嘗試說出小說版的作品有哪些具體的情節?哪些情節是在影視劇作品中被強化了的,哪些內容又被導演省略了?”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嘗試分析一下影視劇作品和小說作品的人物形象?!叭绻皇情喿x小說,你認為祥子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你覺得影視劇作品中展現的祥子形象和你頭腦中的那個祥子形象是否一致?”這些問題促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入手進行分析,對《駱駝祥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不少學生對經典名著的重視程度不夠,普遍認為文字書籍枯燥難懂。但是如果利用學生熟悉的影視劇作品則能令學生對文學作品重新重視起來,同時也能讓學生嘗試關注文學作品和影視劇改編作品之間的差距,進而促使學生對原著的情節、人物形象等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
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名著的過程中,也可以利用學生對網絡的依賴,讓學生運用網絡了解一些和文本有關的信息[2]。這樣也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內驅力,讓學生在網絡的帶動下充分了解文本的背景資料,積極閱讀與之有相關性的文本,在不知不覺之間提高閱讀量。
在學習《鼎湖山聽泉》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閱讀《文化苦旅》,并思考問題:“很多精彩的散文都并非單單只是描寫某個地方的景物,而是將自己對人生和宇宙的思考融入其中。在閱讀了《鼎湖山聽泉》后,大家已經有所感悟,現在可以看看《文化苦旅》,看看作者是如何展開自己的思考的?!苯處熯€鼓勵學生積極利用網絡,看看網絡上是否有一些關于《文化苦旅》的評價。網絡具有超鏈接功能,能輕松地查詢到學生想了解的內容。如果學生想了解一下作者余秋雨的生平事跡,了解作者如何會有如此深邃的思想,也可以使用網絡進行查詢。凡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都可以利用網絡查詢,這樣學生不僅得到了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的答案,同時也對整部著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教師可以將網絡作為一個有力的抓手,讓其成為驅動學生自主閱讀名著的強大力量。在繽紛多彩的網絡的幫助下,學生獲得了精神上的愉悅感,其主動探索的熱情自然也會被點燃。
讀寫結合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然而不少學生在展開課外閱讀時總是一帶而過,很少主動動筆寫下一些什么內容。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閱讀的同時嘗試寫下自己的感受,在寫作的過程中展現自己的個性。為了激發學生的內驅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評選出最優秀的作品,這樣能促使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到讀寫結合的練習中。
在閱讀《囚綠記》后,學生感受到作者描寫“綠”是為了展現一種強大的生命力,表現對生命的崇敬和向往之情。在課外閱讀中,教師鼓勵學生嘗試圍繞“生命”這個主題進行閱讀,如可以閱讀名著《熱愛生命》。在學生展開閱讀后,教師鼓勵學生根據自己閱讀的感受進行寫作。教師啟發學生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思考要如何尊重生命,如何感受生命。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積極展開了閱讀,并根據自己的閱讀感受進行寫作。如有學生在寫作中寫了自己的感受:“在閱讀了《熱愛生命》后,我突然發現我對生命的感悟是那么膚淺。生命并不意味著一個兩個的生命個體的存在,生命應該是一種存在于大自然中的力量,是每一個人都要敬畏的對象……”該學生在作文中表達了自己在閱讀后的感悟,其生命觀、價值觀也得到了改善。
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寫作,也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可以探究的話題,讓學生圍繞這些話題展開寫作。在選擇話題時,盡可能地選擇一些發揮余地較大,有一定爭議性的問題,這樣能讓學生在思想碰撞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閱讀潛能,學生閱讀的深度能得到進一步拓展。
總而言之,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假期名著閱讀時,不能一味布置任務,而應該采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如果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內驅力,學生會更積極地投入到名著閱讀中,閱讀的效果也會得到明顯提高。
[1]張海彥,周正梅.初中名著閱讀教學的問題與對策探析[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3,(9):50-52.
[2]筅張妍.初中名著閱讀教學實施策略初探[J].語文教學通訊,2013,(11):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