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滿貴
(江蘇省白蒲高級中學,江蘇南通 226500)
聲音的訓練是高中音樂課堂的重要內容,音樂教師要借助一系列科學有效的手段,幫助高中生統一音色,科學展開歌曲的合唱訓練。教師在氣息、發聲、聲部、情感諸方面系統地教學,幫助高中生掌握歌唱的技能技巧,做到輕松自如地演唱、情感投入地合唱,提高高中生的合唱水平[1]。
有氣息支撐的歌唱才是科學的歌唱。音樂教師要把氣息的訓練貫穿到音樂教學當中,并作為一個基礎訓練內容,長期不懈地開展下去。氣息的把握需要一個過程,是長期訓練中胸腹部的力量呈現,為此,音樂教師要循序漸進開展科學的氣息訓練,幫助學生擁有較好的氣息支撐,這樣才能讓高中生科學地合唱。
例如,在進行歌曲《鱒魚》的合唱訓練時,我在訓練過程中展開了氣息的練習。我首先讓學生知道氣息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并強調呼吸的規律性和科學性,讓他們在系統科學的訓練中掌握呼吸的基本要領,提升合唱的專業水平。我告訴學生,氣息是歌唱的基礎,歌唱中的呼吸要有計劃有規律,要注意統一的吸氣,這樣才能讓合唱更加整齊。為此,我讓學生把音樂作品的吸氣口統一標記出來,幫助他們有規律地吸氣。結合這首歌曲,我展開了急吸緩呼的訓練,讓學生體會氣沉丹田的胸腹式呼吸方法。為了讓他們更形象直觀地感知腰部的撐滿,我引導學生感知嚇一跳式的吸氣,體會腰腹部脹滿的感覺,幫助學生完成科學的胸腹式呼吸。隨后我引導學生學習呼氣中的緩呼,讓他們有意識地去保持腰部的氣息,在腰部不斷擴張中感知氣息的流動,做到歌唱時的氣息支撐。
合唱中一定要進行科學的呼吸,這是歌唱的基礎,也是合唱的關鍵,呼吸的氣口要統一,呼吸的方式要科學。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到統一的換氣口,讓呼吸變得整齊有規律,同時也要進行正規科學的呼吸訓練,幫助他們展開有氣息的合唱。
合唱中要講求聲音位置的統一,這樣才能讓音色達到和諧統一的目的,為此合唱教學中教師要進行科學的發聲訓練,運用有效手段提高高中生的歌唱能力,幫助他們找到歌唱的高位置,體驗在輕松自如的狀態中歌唱高音,打造合唱中統一完美的音色,提高高中生的歌唱水平,讓合唱作品演唱得更專業。
例如,在進行合唱作品《星星索》的訓練時,我在課堂中針對聲音的統一位置展開科學的練習,運用有效的發聲訓練幫助學生掌握歌唱的技能技巧,打造合唱中動聽的音色。我帶領學生進行“a e i o u”的字母發聲訓練,要求學生打開口腔,打開喉嚨,將聲音掛在高位置,體會三腔共鳴的歌唱方法,讓頭腔、口腔、胸腔聯合運作,打造聲音的通暢明亮。為了達到訓練的良好效果,我在發聲訓練中進行示范性演唱,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位置,讓其聽辨與實踐訓練相結合,科學訓練聲音。我帶領學生進行閉口音“u”字母的發聲訓練,找到聲音通暢的感覺。因為“u”音在高聲區的演唱中更容易找到頭腔與口腔的共鳴。之后,我結合歌曲的樂句進行歌唱練習,引導學生用字母演唱體會各腔體的聯合運用,幫助學生在歌詞演唱中找到正確的位置,用字母帶動歌詞展開科學的發聲,讓合唱的音色更加和諧統一。
合唱中要講求統一的音色,這就需要教師在合唱訓練中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引導他們學會運用高位置展開歌唱,體會三腔共鳴的歌唱方法,達到輕松歌唱的目的。教師借助現場的示范性演唱,幫助學生感知高位置歌唱時聲音的輕松和明亮,運用字母帶歌詞的訓練,幫助學生找到歌唱中通暢的感覺,打造合唱中音色的和諧統一。
合唱中少不了聲部之間的訓練,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多旋律的訓練中,感知聲部的和諧統一,達到良好的合唱效果。多聲部的訓練要注重歌唱中的相互聆聽和呼應,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團隊意識,要照顧全面,強調聲部之間的和諧,學會在歌唱中輕聲高位置的歌唱方法,以此來打造聲部間的和諧統一。
例如,在進行合唱歌曲《長江之歌》的訓練時,我就著重進行了多旋律聲部的練習,幫助學生提高聲部的音準掌控能力和音色的統一和諧,幫助他們科學地歌唱,打造合唱完美的效果。為了讓學生有效提升合唱的掌控能力,我帶領學生進行單音的多聲部訓練。我將學生分成四個聲部,分別從低到高演唱“do mi sol do”,每個聲部唱一個音高,感知和弦之間的和諧。為了讓學生將各音唱準,我先用鋼琴彈唱,帶領學生進行聲部單音的模唱,讓各聲部在反復聆聽與模唱中找到自己聲部的音高,隨后再進行四個聲部的和聲訓練,讓他們在合唱中聆聽彼此的聲音,保持自己的音高,做到聲部和諧的歌唱。單音的聲部訓練之后,就可以進行單樂句的聲部訓練了,結合所學歌曲,我帶領學生跟隨鋼琴進行樂句旋律的模唱,在掌握了自己聲部的旋律之后,再進行樂句多聲部的歌唱訓練,讓學生在和諧統一的歌唱狀態中,呈現多旋律歌唱的完美效果。
合唱訓練中,教師一定要開展多聲部旋律的訓練,幫助高中生養成合唱聆聽的習慣,并在歌唱中找到輕聲高位的歌唱狀態,打造統一和諧的音樂感覺。教師在訓練過程中可以采用循序漸進的原則,從單音的多聲部入手,逐漸過渡到單樂句的聲部訓練,科學進行多旋律聲部的練習。
合唱訓練中,情感的處理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環節。音樂教師要注重音樂作品的情感細節,從作品的內涵思想入手,夯實歌唱的基礎,準確把握歌曲的情感色彩,科學地展開合唱,用統一的情感表現提升合唱的專業水準。
例如,在學習歌曲《沂蒙山小調》時,我在課堂中展開了合唱的訓練。我著重強調了合唱中情感的處理,引導學生深刻體會音樂作品的藝術色彩,用情感帶動歌唱,夯實合唱的基礎。我從音樂作品的歌詞分析入手,引導學生展開有情感的朗讀歌詞活動,激發他們內心真誠的情感,體會作者對沂蒙山的熱愛之情。除此之外,我還展開了歌唱中表情的訓練,引導學生要學會以情帶聲,要滿懷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面帶微笑地歌唱。歌唱中要強調眼神的表現力,要讓學生充滿贊美地展開歌唱表演,用生動的情感歌唱,打造合唱的良好效果。教師在合唱中強調情感表現的重要性,通過對歌詞的深刻理解,學會帶表情地演唱,讓合唱在統一的情感表現中完美展現,夯實合唱的基礎,提升合唱的水平。
教師要引導高中生學會有情感地歌唱,通過帶情感地朗讀歌詞,深刻理解作品的內涵,并借助有表情的歌唱,來幫助高中生在合唱中統一情感的表現,生動演繹合唱作品。
總之,在高中的音樂課堂中,我們要多進行合唱的教學,通過一系列科學有效的聲音訓練,提升高中生的合唱能力,讓他們學會有氣息支撐的歌唱,學會高位共鳴的發聲,在多聲部的旋律練習中感知合唱的統一和諧,在情感的把握處理中,提升合唱的專業性,高效完成音樂教學中的合唱訓練。教師在合唱的教學中要注重這些歌唱細節的強調,要科學訓練歌唱的聲音,只有幫助高中生找到了正確的歌唱方法,才能提升高中生合唱的能力。
[1]邢遠龍.淺談合唱聲音訓練[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8,(06): 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