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晨曦
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教育對于小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起著較為關鍵的作用,甚至將對小學生的未來發展產生不利影響。針對這一情況,小學班主任應結合小學校園學習、生活環境的變化,以小學生為中心,在提高小學教學質量的同時,加強小學生在思想品德、人格等其它方面的建設。由此看來,小學班主任的角色地位較以往有所提高,根據目前小學教育階段暴露出來的問題,小學班主任需要進行更加細致的分析,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決對策。
在小學基礎教育階段,班主任的工作內容較為復雜,尤其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同時,小學班主任工作中所暴露的問題逐漸增多,相關問題的存在,將直接影響到小學班級教學管理工作的正常展開,甚至關系到小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
傳統教學管理理念中的課堂主體劃分將教師的地位無限制的提高,學生僅僅作為被動接受的一方,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得不到有效發揮。不僅如此,應試教育體制下,小學班主任過于重視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忽略了學生在美術、體育、音樂等素質型課程方面的學習,甚至存在文化課占用素質型課程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目前大多數小學班主任在日常教學管理工作中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待提高,對班級教學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無法及時介入,且處置方式有待商榷,造成這一實際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體包括兩個方面。
(1)小學班主任的專業發展缺乏政策保障
目前,我國在小學班主任專業發展保障體系建設方面仍待完善,小學班主任的職業規劃存在政策指導的缺失,以至于在教學管理工作中表現的較為消極。在此情況下,部分教師對小學班主任的崗位存在排斥心理,從而避免因班主任崗位所帶來的自身工作壓力增加。
(2)小學班主任工作壓力較大
小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成長的關鍵時期,對事物的認識并不全面,這都是小學班級教學管理工作中的風險因素。并且,由于小學在班級人員設置方面多為40至50人,小學班主任為保證教學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平均每天在班級教學管理中使用的時間約為5個小時,同時還要承擔部分教學任務,這大大增加了小學班主任的工作壓力。
不僅如此,隨著我國在政策法規制定方面愈發強調對未成年權益的保護,未成年自我保護意識不斷提高,小學班主任在日常教學管理工作中需要特別注意方式方法,教學管理工作如履薄冰。
對于大多數小學班主任來說,在承擔日常班級教學管理工作的同時,還要完成學科教任務,因此,小學班主任這一崗位需要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體系與管理能力。首先,作為班級教學管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小學班主任應當具備基礎的組織管理知識體系,能夠處理班級教學管理中的各種問題;其次,小學班主任同時也是小學生在校園內的臨時監護人,需要對管理范圍內的所有學生保持較高的責任心;最后,由于小學班主任在日常教學管理工作中涉及到與學生、學生家長、教師之間的溝通,所以,掌握一定的溝通協調技能也是小學班主任的基本能力組成要素之一。
在這種嚴格的崗位要求體系下,大多數小學班主任都有著或多或少的不足,日常教學管理工作受此影響而導致相關問題層出不窮,或得不到完美的解決。
面對以上各方面的問題,從小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的角度出發,以及站在班級日常教學管理工作有序開展的角度拉看看,相關問題的解決需要執行以下策略。
小學班級日常管理工作離不開班主任的付出,班主任在教學管理方面的專業化水平將直接影響到班級日常教學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因此,對小學班主任進行持續化的專業技能培訓,是提高小學班級日常教學管理水平的關鍵。
為此,相關部門與學校應建立長期有效的班主任培訓機制,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定期為小學班主任提供專業技能培訓,在培訓內容的設計方面,需要結合當前小學班級日常教學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解決方法體現出時代性,使小學班主任在類似問題的解決過程中能夠做到游刃有余。
針對當前小學班主任在班級教學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學校方面應當加強班主任的專業發展路徑分析,通過樹立小學班主任的專業發展意識,為其打造更加廣闊、自由的發展平臺,以激發小學班主任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首先,學校方面要轉變傳統班級教學管理理念,根據時代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求變化,使班主任專業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其次,學校方面應加強班主任專業發展平臺建設,采取多種方式打造適合班主任專業成長的空間;第三,為班主任提供更加輕松的工作氛圍,鼓勵小學班主任在日常教學管理工作中進行創新,總結經驗教訓;最后,在小學班主任隊伍中建立多樣化的學習組織,便于班主任之間進行經驗和資源的相互交流。
學校層面的各種因素都屬于外部因素,小學班主任在專業知識領域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己,在獲得外界支持的情況下,還需要通過自我發展意識的構建才能夠實現班級教學管理水平的提高。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指導,外因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小學班主任若要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則需要樹立正確的發展意識,在此意識的指導下完成工作經驗的總結,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改進。
小學班主任自我發展意識的構建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個人職業發展爭取更大的機會,但是,從實踐來看,過于以個人發展為中心將偏離小學班主任的工作方向。因此,在班級教學管理工作中,小學班主任應采取更加貼合實際的教學管理策略,引導個人發展意識的構建與小學生健康、全面發展的要求相吻合。
首先,班主任工作考核評價體制應當具備規范性、公開性特點,只有如此,才能夠確保評價結果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其次,在應試教育指導下的小學班主任工作考核體制的基礎上,增加以師德、德育、學生心理輔導、學生行為輔導等多項內容,實現小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第三,學校方面應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在小學班主任工作考核結果與工資待遇方面建立關系,通過利益的驅使,提高小學班主任在日常教學管理工作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并按照相關要求進行科學管理;最后,將班主任工作納入職稱評定考核范圍之內,在職稱評定過程中,優先考慮考核評價結果優異的班主任。
小學班主任日常教學管理工作的內容不只是局限與校園范圍之內,對于學生在校園內的各種表現,小學班主任還會與學生家長進行必要的溝通,因此,小學班主任的日常教學管理工作同樣需要學生家長的支持和理解。在傳統教學管理方法中,小學班主任會采取電話溝通、家訪、家長會等方式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但是,這種傳統的溝通方式卻并不能夠達到較好的效果。隨著小學班主任教學管理方式的轉變,學生家長成為提高班級教學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此,小學班主任應創新溝通方式,構建更加便捷、有效的溝通渠道,提高班級教學管理效果,具體形式包括以下幾種:
第一,采取與小學生相適應的親子主題會的形式,為小學生和家長創造一起學習、娛樂的機會,通過這種更加輕松的氛圍,獲得家長對教學管理工作的支持。
第二,成立家長委員會,為家長提供個人意見和建議反饋的平臺,并通過家長委員會協調班主任與學生家長之間的關系,減輕班主任在與學生家長聯系方面的壓力。
第三,改變傳統教學管理工作中的“封閉式”管理理念,鼓勵學生家長參與到日常班級教學管理工作中,針對其中出現的相關問題進行討論,找到更加科學的解決策略。
盡管,小學階段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基礎階段,但是,這也恰恰說明了小學階段教育的重要性,在此過程中,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與班主任日常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不無關系。所以,小學班主任應轉變傳統教學管理理念,加強以現代化教學理念為指導的現代班級教學管理創新,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尋求科學的解決方法,有效利用內、外因素,在實現班級日常教學管理工作有序開展的同時,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1]小學班主任工作存在問題以及應對策略[J].吳開源.才智.2012(29)
[2]小學班主任工作存在問題以及應對策略[J].張洪霞,陳曉旭.科技創新導報.2015(12)
[3]淺談如何做好小學班主任的管理工作[J].劉紅娟.中國校外教育.2015(12)
[4]新時期小學班主任工作創新與優化路徑探析 [J].柴珍珍.中國校外教育.20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