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悅 朱熠晟
“廉潔”一詞最早出自于《楚辭》,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品質和傳統美德,廉潔文化是廉潔的理論和行為方式及其相互關系的文化總和,是關于廉潔的知識、理念、制度及與之相對應的生活方式、行為規范的總概括[1]。廉潔是一種義務和責任,是具有合理價值取向和崇高價值理想的道德評判標準。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就堅定了反對腐敗的決心。作為新時代高等院校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廉潔文化教育建設是黨中央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教育部制定下發的《關于在大中小學全面開展廉潔教育的意見》明確了大學階段廉潔教育的目標以及內容,標志著高校廉潔文化教育是我國反腐倡廉行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近年來,黨和政府針對反腐倡廉的力度不斷加強,取得了一系列的階段性成效。但腐敗之風污染著校園這方凈土,考試弄虛作假、競選賄賂同學、編造畢業簡歷等現象比比皆是。高校在對學生進行基礎教育的同時,應當重視對其廉潔文化的教育,有效預防校園腐敗問題的發生。
加強廉政建設不僅是黨依法履行職能的重要責任,也是促進社會構建和諧體系的重大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2]?!备咝T陂_展廉潔文化教育的過程中,應當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地指導下,將廉潔文化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體系之中,多方位積極引導,努力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養,使其在生活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3]。
高校大學生廉潔文化教育,是大學生走入社會之前需要接受的重要一課,這不僅為學生未來的人生發展指引正確方向,還有助于進化社會風氣,促進國家反腐倡廉的進一步建設。高校應當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思想指導,帶領大學生高舉反腐大旗,自覺抵制腐敗文化。同時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價值觀,與歪風邪氣作斗爭。
當代大學生心智尚不成熟、缺乏社會經驗,極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干擾。只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使其真正健康成長。因此,在大學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廉潔文化教育與道德教育、金錢觀念的結合[4]。廉潔文化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礎,在德育的全過程中貫徹廉潔文化教育時必不可少的。事實上,金錢的魔爪已伸進校園,相互攀比、拜金主義、唯金錢論等社會不良現象正腐蝕著大學生的心理。高校在對大學生實施廉潔文化教育時,要結合新時代青年心理特征,對大學生進行正確金錢觀和財富觀的教育,最終達到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客觀要求。
通過對南京林業大學大學生廉潔文化教育的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從中發現了現階段高校大學生廉政文化教育所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分析導致此種現象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此來推動高校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步伐。本次調查以南京林業大學學生及教職工為調查對象,采用簡單隨機抽樣的調查方法,共發放問卷321份,回收有效問卷321份,回收率100%。其中,男女比例各占29.28%和70.72%,調查對象以在校大學生為主,比例達95.65%,共青團員占比88.16%。
為響應黨中央廉政建設的號召,許多高校已經開設各項廉潔文化教育的課程和活動,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績與效果。
1.高校已廣泛開展廉潔文化教育活動
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高校一項重要職責就是普及大學生廉潔文化教育。各級院校應當高度重視廉潔文化教育的必要性與重要性,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使廉潔文化教育呈現多元化趨勢。
在本次調查中,61.99%的同學表示學校設置了廉潔文化教育的相關課程或活動,并對其十分重視。53.27%的同學表示學校廉潔文化教育活動開展較好,通過多途徑多渠道開展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廉潔文化教育活動。由此可見,高校已結合學校自身和學生實際兩方面情況,大力而廣泛地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2.大學生對廉潔文化教育的認同度逐漸提高
通過高校開展的廉政文化教育活動,大學生對于廉潔已經有了深刻的認識和認同。受調查的師生中,有超過95%的人都表示認同廉潔意識是合格公民應當具備的基本意識,并不只有黨員領導干部才應該是廉潔文化教育的對象。有超過半數的人對國家反腐倡廉的相關政策比較熟悉,絕大部分師生認同“廉潔文化教育進校園”,并希望將廉潔文化教育課程作為一門必修課納入大學生培養方案中。
對于很多黨員干部因貪污受賄落馬的現象,66.67%的同學表示黨員干部腐敗應當予以嚴懲,30.53%的同學認為應當繼續加強和重視廉潔文化的教育。當發現身邊親戚朋友存在不廉潔行為時,有65.11%的同學愿意給他們宣揚廉潔文化知識。這就表明,通過廉潔文化教育,廣大師生對于廉潔文化的認可度與接受度逐漸提高,廉潔文化已經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對大學生的心理與行為產生了積極影響。
3.廉潔文化教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高校廉潔文化教育圍繞學校中心工作,不僅應當貫穿于各職能部門日常工作,而且應該納入校園文化活動。有49.53%的同學表示學校設置的廉潔文化教育課程形式內容豐富多樣,具有較大教育意義;24.3%的同學認為課程形式與大學生結合不夠緊密;8.1%的同學表示學校開設的課程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盡管一部分同學對于學校開展的廉潔文化教育課程及活動感到不滿,但不可否認,廉潔文化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已經在廣大學生中不斷深入,對大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自覺廉潔從業的自覺性具有潛移默化的“提純效應”。
黨的十八大召開后,腐敗問題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關注。然而大學生廉潔文化教育才剛剛處于起步階段,盡管在高校開展的課程和活動教育引導下大學生廉潔文化教育已初見成效,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
1.教育效果不佳、不正之風尚存
為響應反腐倡廉建設號召,部分高校均開展了廉潔文化教育的相關課程及活動,但實際收獲卻并不理想。在涉及自身利益時,學生往往會忽視廉潔意識,對自己放松要求,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在當代校園中,有12.46%的同學認為不廉潔現象在校園中是普遍存在,55.76%的同學認為校園中的不廉潔現象,是極個別現象。有超過半數的同學身邊存在著為實現目的給老師送禮或請同學吃飯的現象。種種不良風氣并沒有因為廉潔文化教育的實施和普及而有所緩解,廉潔文化教育的效果不理想,有待提升。
2.教育內容深度不夠,方法單一
多數學生都清楚廉潔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很大一部分學生并不能明晰廉潔文化教育的具體內容。高校大學生廉潔文化教育正處于積極探索的初步發展階段,相關教育教材在編寫的過程中會存在脫離實際、泛泛而談等問題。高校在開展廉潔教育相關課程時,大多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展開,往往會存在徒有形式、內容枯燥的問題。上黨課、作報告、樹典型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強學生的廉潔意識,但過于片面,流于形式,忽視了學生的思想動態。
3.教育管理機制不健全、社會合力不完備
當前高校廉潔文化教育的覆蓋面不夠廣泛,尚未形成所有學生普遍受廉潔文化教育的管理機制。廉潔文化教育地開展也僅僅停留于一種臨時、短期的活動,并未形成廉潔文化教育的長效機制。同時,高校在進行廉潔文化建設時沒有與家庭和社會形成合力。高校廉潔文化教育作為社會廉潔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效果通常會受到全社會廉潔文化現狀的影響。我國正處于體制改革的關鍵階段,社會上還存在著“執法不嚴”“有法不依”的現象,這對即將要踏入社會的大學生們無疑是一種巨大挑戰。社會文化環境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高校廉潔文化教育的效果,學校與社會步調不一就會影響大學生廉潔文化教育的效果[5]。
高校各級黨委團委應當高度重視大學生廉潔文化教育,著力突出“教育為主為先,監督為實為重”,構建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為學生廉潔人生提供優質土壤。
高校應當實行黨委統一領導,學生工作、紀檢監察、宣傳教育各司其職,探索“把廉潔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德育工作、師德師風建設,融入日常的工作學習生活,把廉潔教育與課程開發、學科教學、主題實踐活動相結合”的“三融入”、“三結合”模式[6],開展一系列主題突出的廉潔教育社會實踐活動,促進高校廉潔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在開展廉政文化建設時,高校要堅持“四個納入”原則,將廉潔教育與日常學校管理工作有機融合。
學校要健全組織領導機制,按照廉政文化建設工作的要求,制定廉潔文化建設的意見,成立廉政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健全工作協調機制,建立健全廉潔文化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和協調會議制度。健全督促落實機制、經費保障機制,完善激勵機制及理論研究機制,設立廉政研究基金,定期舉辦校園廉政文化建設論壇。
定期舉辦廉政文化活動,打造廉潔文化品牌。調動師生積極參與廉政文化建,充分發揮人才優勢。積擴展廉政文化建設空間,搭好文化舞臺。充分利用校內廉政宣傳媒體,加強反腐倡廉的宣傳聲勢和效果。完善互聯網站活動載體。依托互聯網,建立廉潔文化網站,正確引導網上輿論。
高校應當緊密結合實際,堅持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把廉政廉潔教育納入工作計劃,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積極營造出“人人思廉、人人崇廉、人人促廉”的良好氛圍,極大推動學校各項事業的和諧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