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俊英
(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古藺鎮第二小學,四川 古藺646500)
引言: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做的不單單是讓學生們學習知識,而是在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同時,也要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們對數學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對數學學習積極主動、樂此不疲。如果要做到這點,數學教師就要在教學方法中做出相應改變,通過一些有效手段在教學中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根據當前對于我國小學生心理特征的研究結果來看,這個時期是學生們十分樂意去學習,去接受新知識的年齡段,而如果一個教師博得了學生們的好感,那么他有很大可能也會喜歡這位教師的課堂,這樣學生的成績就會有所提升,從而對教師教授的這門課程產生興趣,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由此可見,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對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的過程中十分重要。如果想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必須明確這個年齡段學生的心理以及喜好,能夠敏銳地察覺到學生的心理和情緒上的變化,即使不在課堂上,也要和學生們和諧相處,尊重每一位學生,和學生之間亦師亦友,所以教師一定要找到正確的和學生們相處的模式,這樣才能和學生們構建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堂上,依然是以數學教師為學生講解知識點為主,僅僅依靠教師的講解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問題,梳理解題思路。但這樣的方法實際上是不可取的,如果學生在課堂中參與度過低,僅僅依靠教師講解來理解數學題的解題思路的話,很容易使學生對解題思路得不到充分的理解,找不到問題的突破口。從而陷入一個死循環,因為對解題方式模糊不清,所以認為數學學習十分困難,然后逐漸對數學學習產生厭倦心理。如果想要使這樣的情況得到改善,數學教師就必須要在授課方式與教學手段的改善上下功夫,使課堂變得輕松愉快,而不乏味枯燥,一定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使課堂變得有趣生動,所以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是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
總結:在培養學生們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多元化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使教學效率得到提高。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讓學生們掌握課堂。同時一定要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這樣才會使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