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彩虹
自主的字典意義是自我做主,不受別人支配。教育學中的自主是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雙方的自我能動的努力行動。
發展的字典意義是事物由小到大、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變化。教育學中的發展是指教師和學生在各個方面循序漸進的成長過程及其所取得的新成果。
學生自主發展這是“中國學生核心素養”中三大素養的其中一個素養,這一理念的提出,旨在改變傳統教育中的“教師中心論”,讓學生成為教育的中心、發展的中心,要求教育要充分發揮內因作用,喚醒學生的的自主意識、發展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發展的能力,為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探究學習方式是在問題意識驅動下的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的學習方式,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于學術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搜集相關信息、調動知識儲備解決問題的探索活動,是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學習方式。
閱讀教學就是教師指導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閱讀文本,學生也要閱讀文本,然后師生雙方開展對話交流。
1.開放性。語文探究性教學具有開放性,其開放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探究內容的開放性。教學以文本內容或與之相關的問題為主,學生可以從校園走向社會。事實上只要是學生需要的與文本有關的內容都可以成為學生探究的內容和主題;二是探究過程的開放性。語文探究性教學方式和方法豐富多彩、靈活多樣。學生可以運用多種學習方式和途徑。如閱讀、思考、質疑、探究、歸納總結,可查閱各種資料、走訪社會有關部門、采訪各方面的專家等。三是探究結果的開放性。鼓勵學生就研究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和主張。在語文探究性教學中,老師要盡可能為學生創建一種開放的課堂結構。
2.主動性。語文探究性教學要求老師主動地探究教材教法,指導學生展開探究性學習。老師的作用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要主動去學習,豐富自己。學生在探究學習中主動性更為突出,表現為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疑問,自主選擇探究;參與確定對自己有意義的學習目標;主動定出學習進度;參與設計評價指標。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在學習中有情感投入與體驗,充分發揮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3.合作性。語文是一門富有感情的人文學科,其最高鑒賞境界就是共鳴。在探究性閱讀教學中,學生在獨立研究、互相探討的過程中必然會發生思想碰撞,這種碰撞的火花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合作探究的產物。語文探究性教學要求學生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強調合作精神。他們的小組討論、社會調查等都需要合作,并且要求以小組為單位陳述觀點。
4.全體性。在新課程標準中,重點指出: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使他們在參與中得到發展,這是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共識。老師要給那些少參與的學生多一點機會,鼓勵他們回答問題,引導他們學會討論,積極參與到集體學習當中去,這樣才能整體全面的兼顧到各位學生的發展。為此,老師必須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施教,盡可能發現每一個學生身上的創新火花,讓每一個學生形成自己的特色。
5.問題性。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以問題為中心,能否提出對學生具有挑戰性和吸引力的問題并使學生產生問題意識,是進行探究教學的關鍵。問題意識會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問題意識是指問題在學生心里造成一種懸而未決但卻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沒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就不可能激發學生認識的沖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更不可能激發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造思維,從而也就無從探究、發現。
6.實踐性。學以致用是語文探究性教學的又一基本特征。語文探究性教學重在探究過程的體驗和知識技能的應用,目的是發展運用語文知識和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創造性思維。從實踐的基本特點出發,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制定不同程度的專題,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學生在實踐中發展能力,拓展思維。與一般的學習活動相比,語文探究性學習更接近人們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踐,因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