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安宜初級中學 趙煜璇
以游戲的方式開展初中數學教學,則游戲涉及的內容亦應圍繞數學知識來進行設計,如此方能讓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學習到相應的數學知識,而非僅是體會游戲的樂趣。當然,此教學模式若能得到良好運用,則其直觀形象且生動有趣的特性亦能得到充分發揮,由此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且能促使學生主動去思考并最終理解數學知識。不僅如此,因游戲所營造的活躍氛圍將使學生的注意力變得高度集中,而學生上課開小差的現象減少,則勢必有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大幅提升。
學生能否對新知識產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采取了怎樣的知識引入方式。如若教師的引入方式吸引學生,則勢必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可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對此,基于學生普遍對游戲有著無比的熱愛,故教師亦可基于此來致力于對學生求知欲的激發。
如當進行“三角形外心”的相關內容教學時,教師便可通過游戲引進的方式來展開教學,如此一來,既有助于對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且能切實幫助學生理解三角形外心的性質及具體的獲取方法。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如下游戲:首先,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并向每一小組各發放一個圖釘以及三個分別為銳角、鈍角以及直角的三角形紙板。隨后,教師要求學生用圖釘將三角形紙板固定在白紙上,再通過外力的介入來讓三角紙板轉動,此時的三角紙板的轉動輪廓便會形成三個圓圈。基于此,教師可順勢引導:“為何會出現三個圓圈?”“為何圓圈的數量為三個而不是一個或兩個?其中蘊含著怎樣的數學思想?”“是否由辦法能讓轉動的圓圈數變為一個或兩個?”隨后,當學生逐一探討上述問題,并得出問題的結論后,教師便可引進“三角形外心”的相關內容,而此時的學生因注意力高度集中,而勢必會表現出高漲的學習積極性,由此既能保證理想的學習成效,又能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可謂一舉多得。
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數學概念講解中,教師往往僅是照本宣科式的“搬動”教材所描述的內容,故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僅難以引起學生注意,且學生對此缺乏良好的學習興趣。對此,若教師能以游戲的方式來向學生灌輸這些數學概念,則勢必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如當進行“平面直角坐標系各象限內的坐標符號”的相關內容教學時,教師便可設計如下游戲:首先,教師選取兩名學生,要求其以手牽手的方式站立,以此來表示此為有序實數,而后基于教室地板這一平面,教師選取其中某一坐標點來將左邊的學生表示為橫坐標,而右邊學生則表示縱坐標。接下來,要求兩名學生于教室黑板處站立,并以布蒙住其雙眼,教師在臺下設置任意坐標點,并將之視作學生的“家”。此時,臺下的學生需以向臺上學生報坐標點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回家。通過此類型的游戲開展,學生不僅了解了平面直角坐標系的作用,且能深化對此部分知識的理解與認知。
數學本是一門具有邏輯性與抽象性的學科,而若教師于實際教學過程中仍舊采取教師講、學生記的方式,則勢必容易讓學生產生倦怠心理。對此,若能以游戲植入的方式來展開教學,則能進一步增添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趣味性,繼而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
如當進行“三角形的三邊關系”的相關內容教學時,教師便可給學生三根木棒,并讓學生自主動手拼接,而在學生拼接過程中,教師可向其提出如下問題:“要想拼湊出三角形,則三根木棒需滿足怎樣的條件?”而后,為增強游戲的趣味性,教師可對回答速度最快且準確的學生予以適度的獎勵,如此一來,不僅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且借由對問題的探討,學生逐步得出了“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結論。
古語有云:“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此語主要強調的內容便是復習的重要性。鑒于初中數學囊括眾多知識,且均有較強的邏輯性,故在學生復習過程中,教師亦可通過開展游戲的方式來進行,如針對“節水”問題的學習,教師可讓學生自主展開調查,并以自制表格的方式來完成調查內容。相較于書面性的作業,學生無疑更熱衷于以游戲的方式復習,對此,若教師能滿足學生此方面需求,則勢必能轉變學生對復習的態度,繼而逐步感受到數學的魅力。
總之,以游戲的方式開展初中數學教學,則教師需意識到游戲終究僅能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其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并不能完全替代教學。因此,針對游戲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引入,教師需務必把握好尺度,如此方能避免出現學生過渡沉迷于游戲的情況,有效提升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