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斜塘學校 朱學敏
培養和發展數學思維的重要環節是教學的過程,而教學的平臺離不開問題,為此,創設最佳的教學情境,營造情境交融的心理氛圍,利用一切課程資源“巧疑設問”,讓學生在情趣中學習,在體驗中感悟,在熱望中獲取是我的教學追求。下面就談“問題的設計”的幾點嘗試,在拋磚引玉。
使學生“思在知識的轉折點,思在問題的疑難處,思在矛盾的解決上,思在真理的探索中,思在學生的心坎上”,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的思維障礙,把造成困惑的原因作為設計問題的基礎,為學生理解并接受知識創造條件,如在講解函數這一抽象的概念時,學生往往很難掌握函數自變量范圍這一重點概念,如何突破?結合生活實例,通過“巧疑設問 ”來實現教學目的。實例:一輛汽車以每小時30km的速度向前行駛,假設行駛的路程s(km),行駛的時間t(h),則路程s(km)與行駛的時間t(h)的函數關系式可表示為:s=30t。本節課側重對變量s與t的研究,教學時,我設置以下幾個問題:
(1)當t=1時,s=30,這一現象的實際意義是什么?
教師可引導學生回答,是表示汽車行駛1h后,汽車前進30km,學生不難理解。
(2)當t=0,s=0,這一現象的實際意義是什么?
教師與學生一起探索,是表示汽車沒有行駛,汽車停在原地,前進0km,學生也容易理解。
(3)當t=-1時,問汽車行駛的路程為多少?
心急的同學會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s=-30,老師作啞然狀——?。繉W生頓時領悟“路程為負”不妥,此時,有人驚呼“路程沒有負距離”,有人喊叫“汽車可以往后面開”,還有人提醒“汽車可以倒車”……這時學生情緒激動,各抒己見,當“矛盾聚焦”“熱望形成”,老師可以順水推舟進行解說:對于函數變量的取值不是隨意的,是有條件的,對于s=-30,學生可以認為是“開倒車”的現象,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另一個變量t=-1,難道說時間也可以倒流?……至此,一個較難理解的自變量的取值范圍的概念輕而易舉地得到解決,并且學生理解透徹,印象深刻,由層層相扣的“設問”和層層剝削的“釋疑”,問題的設計始終圍繞在“焦點”處展開,引導學生思維從現象到本質,從內容到形式的逐步深化,理清了套路,深化了概念。
教材中每章節的內容都是處在特定的知識體系中,知識之間內在的聯系方式以及表達方式構成了教材的關聯處,是新舊知識承上啟下的橋梁,是學生掌握知識整體布局的關鍵,所以,抓住這一“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聯處設計問題,以此來誘發思維,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的做法是在教學中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維材料,新舊知識加以聯想,探討知識發展的過程。
例如數學中的有些定義可以按如下程序進行講解:(1)新知識中有哪些新矛盾或新現象?(2)這些新矛盾或新現象怎樣解釋?(3)新矛盾或新現象與原有知識的關聯如何?(4)這種解決的方式或解釋是否符合客觀和數學本身的實際?
為了讓學生理解函數圖象——拋物線方程,講課時,先給出5個函數:y=x2,y=-x2,y=-x2+2,y=x2+2,y=-(x-3)2+2,要求學生通過列表、描點、連線,在直角坐標系中畫出五個圖象,觀察圖象的變化、開口方向、頂點位置,進而讓學生寫出二次項的系數、頂點的坐標,從這些數量的變化去研究圖象本質特征,這種將問題設計在“數形結合”的關鍵處,為下一節“圖象的平移”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因問題的解決使思維向更高層次發展。
為加強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改善認知結構,積極引導學生發現新問題,提出新問題,形成具體有方向性、選擇性、開拓性的學習方式,利用現有知識的結構網絡為學生架設已知通向未知的橋梁,有效激發學生的火花,以現有的知識去吸收同化新知識,使學生在運用知識的同時發展自己的認識能力,提高認知水平。我在教學中注重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設計變式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索結論。
例如在講解軸對稱這一內容時,可以把三角形、軸對稱等通過變式組合,整合成一個知識系統,設置多角度、多思維的問題,激活新的思維火花,培養創造能力。通過變式組合,原有知識成為一個知識體系,加深了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整體知識的把握,改善了學生知識結構,在此基礎上開拓深化原有知識,提出新知識,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在生活中生疑出“問題”,知道生活中處處有學問,培養實踐中探索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更強調應用意識的培養,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生活中出現的新“問題”、新“疑惑”促使知識的不斷完善與發展,因此,學習離開了實際,就成了無源之本。課堂教學中,我經常有意識地結合生活實際,如與現實生活有關的銀行事務、利率、投資、稅務中的常識編成數學“問題”加以研究,如《統計初步》有一例:讓學生設計方案,估算某池塘有多少條魚。
對于這個問題,先隨機網上部分魚,把這些魚全部做好記號后放回池塘,待魚兒均勻后,第二次再打上部分魚,則第二次撈上來的魚中,有記號的百分率就近似于第一次撈出魚數占總數的百分率。對這種貼近生活的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的討論,既掌握了知識,又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其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因此,抓住教材特點巧設問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樣既實現了教學目標,提高了課堂效率,又保證了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