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毅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小樓中學 511300)
思維能力是支配其他數學活動的基礎,同時是學生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必要條件.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之一.對于數學教學而言,若僅僅只關注知識的傳輸,而不重視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學到的知識只能適用于某種特定的情況,學生會缺少將知識泛化和吸收的能力.不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無法正確地理解數學知識內在的關系,從而對學生后續的發展是有影響的.因此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是廣大一線數學教師需要重視的問題,它是學生終身發展的保障,也是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的前提.
“思維從問題和驚訝開始”.對于初中生而言,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學生對新問題很容易產生陌生感,久而久之,容易喪失數學學習的興趣.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針對不同的班級,不同的教學內容,對教學過程進行調整,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設計富有趣味和邏輯的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的思維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例如在《有理數》這一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決定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數學知識進行導入.教師首先說到:“今天我們已經是七年級的學生了,我是你們的數學老師,我身高1.69米,體重70千克,今年34歲,我們班級共有54個同學,其中女同學27個,占班級總人數的50%.”然后提出問題1:“在老師剛剛的介紹中,總共出現了哪些數字,它們可以怎樣分類呢?”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緊接著設計的問題如下:問題2.在生活中,僅僅有整數和分數夠用嗎?問題3.前面帶有“-”號的數應該如何命名呢?在日常生活中,正數和負數分別可以表示哪些量呢?問題4.你是如何理解“正整數”“負整數”“正分數”和“負分數”的呢?請舉例說明.問題5.有沒有一種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的數呢?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對有理數的分類更加清晰,在思考和回答問題的過程當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培養,對數學問題的探究更有條理和邏輯.
思維的寬度和深度決定了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當一個學生在平時的訓練中,注意了思維的擴展,那么當他拿到一個題目時,他可以很快地找到最高效的方法,同時可以找到題目中的亮點.擴展思維的方式在數學中體現為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以及開放性問題.教師在平時的教學當中,對于一道例題,不能僅僅停留在一種解法上,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深入挖掘題目的解法.然后進行對比,將一道題目進行適當的擴展,得到變式練習題,給學生獨立完成,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

例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線性質的探索中,已知:在△ABC中,DE是△ABC的中位線,求證:DE∥BC,且DE=1/2BC.

教師首先給出上面的例題,然后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盡可能找出更多的解法,小組討論結束之后,教師請學生分享自己的解題方法和思路.學生們給出了幾種證明方法與其相對應的輔助線就有以下幾種:
方法一:延長DE到F,使EF=DE,連結CF.
方法二:過點C作AB的平行線交DE的延長線于F.

方法三:如圖,延長DE至F, 使EF=DE,連接CD、AF、CF.

隨后教師對學生進行鼓勵,同時總結初中平面幾何會因為輔助線的不同,導致證明過程的復雜程度不同,因此需要合理選擇輔助線,才可以更快地解答證明題.同時教師給出一題類似的一題多解題目,要求學生課下獨立完成,盡量使用多種方法解決.
通過一題多解和課下獨立練習,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擴展思維,打開思路.師生互動的形式讓思維培養的過程變得更加有趣,提升了學生的興趣.
鼓勵主動的思考質疑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最切實有效的方法.學生在對新問題進行思考,并且提出自己想法的過程中,整個思維是最活躍的.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體驗感增強,思維變得活躍,提升了思維的質量.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下冊第六章中,有這樣一個閱讀思考活動《為什么說不是有理數》,教師可以進行一次數學探究活動,教師首先給學生講述希帕索斯發現邊長為1的正方形對角線無法用整數或者分數表示的故事,然后教師提出問題:“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么認為不是有理數呢?”對于學生而言,從接受概念開始,就默認了不是有理數,沒有深入思考教師所述的問題,當學生聽到這個問題時,立刻展開了討論,教師讓部分反應熱烈的學生站起來說一下他們的看法以及思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若出現小的錯誤,教師應該多給予鼓勵引導,幫助學生糾正,而不是一口否定,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隨后教師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究,去驗證自己的思路.通過從質疑到動手解決的過程,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得到了培養,數學思維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
課堂內的思維能力的培養,大部分都是在教師引導下完成的,提供給學生的獨立思維空間較少,這也會導致學生思維無法全面展開,那么就需要教師將思維能力培養的視角擴大至課外,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課外進行思維活動,更好的培養數學思維.
例如在七年級下冊第10章《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的教學結束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安排一個課外實踐調查活動,要求學生調查自己所住的社區的爺爺奶奶們對新聞、體育、動畫、娛樂四類電視節目的喜愛情況.教師讓學生進行自由組合,分成多個小組開展實踐活動,要求學生自己設計調查問卷、調查方案,然后將數據進行整理,得到結論,最后在班級內部進行交流.這樣的調查活動,給學生機會去獨立完成數學探究,學生在每個探究階段都會遇到不一樣的問題,例如問卷如何設計更為合理,如何整理雜亂的數據以及如何發現數據的規律.這些問題都是需要學生自己解決的,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思維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活動結束之后的交流環節,學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在活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進行點撥,促進學生思維的完善.
在培養學生思維的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進行問題引導或者是一題多解的訓練時,學生若不能夠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那么教學效果會大打折扣.這也就要求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一個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在平時授課之余可以多與學生進行交流,與學生拉近距離,在課堂之上,對待學生要包容,以鼓勵策略為主.
對于初中生而言,許多數學知識與小學數學差距較大,學生若沒有足夠的興趣支撐,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積極性不高的情況.因此教師需要對課堂中提出的問題,設計的活動都要精心篩選,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接軌,這樣學生在結合生活經驗思考問題時,興趣得到了激發,從而更好地進行學習.
思維過程是出現在人的大腦之中的,那么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需要用語言將思維的過程表達出來.但是數學語言的缺失,邏輯的不完整,都會影響學生正確完整地表達出自己思維過程.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進行適當的訓練,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敘述模式,表達的過程要有條理,因果合理等.教師需要給學生機會去多說,多練,這樣才能夠正確表達出自己的思維.
總之,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初中數學教學中不可以忽略的部分,教師要改變把分數作為指向標的想法,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標.創新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養成有邏輯嚴謹的數學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