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凌宇 金環
【摘要】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正風生水起,日益發達的網絡科技與市場經濟與時俱進,逐步深入我們的生活,而另一種經濟的也正步入人們的目光,就是信用經濟,可以說是一種建立在人們個人信用與商業信用之間的金錢或者生意的交換與買賣。這一經濟促使人們更加熱衷于積極消費。
【關鍵詞】信用體系下的經濟 消費 互聯網
一、信用體系下的經濟發展現狀與特點
信用經濟的本質是民間借貸,俗稱高利貸,只不過是搬到了互聯網上而已。通過平臺找到放款方和借款方,收取一定低額利息,與銀行不同的是利息很低,是銀行的一半還少,而且具有一定可行性,可以說是自融平臺。這和銀行通過將存款人的錢貸給企業或個人,從而賺取更多收益并分給投資人一部分利息,道理是一樣的。而美國的銀行發源于信用經濟。可是在大經濟發展的背景下,美國順應了時代,銀行崛起之后,信用經濟就銷聲匿跡了,反而在我國這種模式開始在借款方中興起。
任何投資都會有風險,當然網絡平臺的投資方,放款也會有風險,大致有以下幾類的風險,分別從高到低分別是:跑路風險、壞賬風險、流動性風險、政策風險,雖說信用經濟理財收益率可以達到10%,甚至有些可以達到20%,但一旦發生信用經濟公司破產、跑路的狀況,別說是回收,平臺投資人的本金都可能收不回來,投資者的維權道路也必將十分困難,而采取極端方式追回信用經濟,不僅造成社會困擾也造成雙方的經濟損失。
二、信用經濟平臺涉嫌的違規違法問題
(一)涉嫌暴力逼債的問題
其野蠻暴力的催收方式也是個危害社會的問題,若按正常法律程序,對于不能按期還款的借款方,目前,催收行業是風生水起。有的催收方式較溫柔,往往只是系統提示,或者郵寄通知單等方式進行催收與警告,還有的催收方式比較粗暴暴力,跟蹤,脅迫,威脅,等等低劣的手段催收,造成借款方人身安全與心理負擔。
(二)涉嫌非法經營的問題
銀行信用經濟利率比校園信用經濟平臺的利率高4倍不止,也是一個信用體系下的經濟瘋狂信用經濟的原因之一,所以國家并不會認為是高利息信用經濟。銀行只收取利息作為回報,而這種網絡平臺不單單收取低額還有懲罰金,服務費用,在不能及時還款時還有違約金,滯納金,催收費用等多種收款方式,加起來遠遠高于在銀行信用經濟的利息,可以說是一種變相的高利貸,這種信用體系下的經濟往往會使單純的缺乏法律意識的借款方掉入陷阱。
(三)涉嫌欺騙的問題
在平臺推送分期,信用經濟信息時往往夸大宣傳,缺少客觀真實的信息,影響了借款方的主觀判斷,信用經濟利息、違約金、滯納金等收費項目的計算方式和可能金額,只會在信用經濟之后才被告知。殊不知其“金融服務”的知情權、自由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都已經被剝奪,被欺騙也毫不知情。
三、總結
避免因信用經濟平臺校園信用經濟事件的發生,要從這幾方面抓起:
個人素質的提高,了解自己的消費意識和還款能力、加強借貸和消費意識,更應該充分了解借款平臺的借款方式,借款額度,利息日期,與其還款方式和還款平臺,避免逾期還款造成的信用缺失與不必要的經濟損失。信用經濟平臺,各個借款平臺要努力監控資金流量與去向,做好信息的準確與核對,減低風險,嚴格防控,要合理的放款,首先從審核時就要揪出還款能力不強、信用度低的申請要求,事實發生后采取的催收方法要合理合法,各個平臺之間信息資源要實現互通有無,努力完善信用體系,盡量避免一人多貸的情況。監管方面,在目前網絡科技技術高度發達的狀態下,國家更要加強網絡安全的防護與維護,保證個人信息的安全,與平臺收放款的合理合法性,應繼續出臺相關政策以及法律對該市場進行管理。
網絡科技技術的高速發展給信用經濟校園信用經濟平臺提供了基礎,而且順承當下其消費意識,滿足了需求。有積極意義也有消極意義,在大經濟時代背景下,滿足了我國借款方的消費需求,但是也帶來了借款方人身安全的問題。由此可見在法律的約束下,提高個人素質也很重要。
參考文獻
[1]曹延洶,肖楠,呂慶濤,肖立東.對信用體系下的經濟的探究與思考——兼談現代借款方的消費觀[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7,(05).
[2]馬涵.借款方信用體系下的經濟使用體驗的因子分析——以南昌市高校為例[J].現代交際2018,(08).
[3]侯榮燦.新形勢下信用體系下的經濟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基于武漢在校借款方網貸的調查[J].財經界(學術版),2017,(02).
作者簡介:董凌宇(1996-),女,沈陽工學院工商管理專業;金環(1980-),女,遼寧人,沈陽工學院副教授,企業管理專業碩士,研究方向:企業管理,為本文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