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國家發布的保險業“新國十條”,指出了國家大力發展現代金融保險服務業的意向和決心,其次分析了山東省現代保險服務的近幾年取得的卓越成果與未來的發展態勢,但是發現在山東省現代金融保險服務業高速發展的同時,其所需要的高職高專層次的人才卻極度匱乏,主要原因有整個社會人群對保險行業認同度低,學校在專業挖掘和“零距離”就業方面措施不夠等。
【關鍵詞】高職 金融 保險 “零距離”就業
在上海舉行的“2015陸家嘴論壇”上,國家確立了“新常態下的金融改革與擴大開放”主題,因此在新時期、新形勢、新目標的經濟背景下,國家對金融保險業的改革發展提出了新要求與指導方向,山東省70多所高職院校如何牢牢把握保險業難得的發展機遇,搶占生源人才高地,提升院校的社會辦學聲譽,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值得山東省所有職業院校的學者們深入思考。
一、山東省金融保險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
隨著“新國十條”、拓寬保險投資渠道等保險政策的逐步實施,整個保險業向好發展趨勢明顯,尤其是央行連續幾次降息之后,保險行業的成績分外搶眼。近年來,山東保險業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貫徹落實保險“新國十條”,堅持抓服務、嚴監管、防風險、促發展,著力深化保險改革創新,著力加強和改進監管,著力防范化解風險,著力保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行業實現平穩健康發展。
(一)山東省金融保險行業取得的卓越成果
山東原保險保費收入達到1196.46億元,占比超過6%,居全國各地區原保險保費收入第三位。具體來看,上半年山東財產險業務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80.66億元,同比增長12.01%,增速同比上升2.25個百分點,保費規模位居全國第四;與此同時,人身保險業務呈現高速增長,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915.8億元,同比增長51.7%?,F代金融保險服務行業持續發展和自我造血能力不斷增強。
(二)山東省現代金融保險服務行業的發展態勢
1.人身保險持續高速增長。2016年上半年,山東人身保險業認真學習貫徹保險“新國十條”,改革創新、積極進取,延續了近年來高速增長的態勢。會議肯定了上半年山東人身保險市場發展取得的成績。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山東人身保險市場運行呈現“保費增長較好、業務結構趨好、風險管控較好”三個較好態勢。
2.財產保險業務穩中有進。2016年上半年,山東財產險業務平穩增長,保障水平穩步提升、行業風險可控、商車改革持續推進。
2016年上半年山東財產險市場運行平穩向好,累計實現保費收入280.66億元,保費規模位居全國第四;商車改革效果顯著,社會各界反響良好;“國十條”貫徹落實力度加大,環責險業務規模不斷擴大,信用保險、首臺套保險、醫責險、安全生產責任等業務增長迅猛。
二、我省保險行業人才供求狀況分析
(一)社會對保險人才的需求分析
當代科學發展的趨勢和人才需求的要求總的來說是宏觀上要求越來越寬;微觀上要求越來越專。寬與專相結合是最理想的人才結構。
1.學歷層次結構。目前保險業界所實際招聘和使用的專業人才中包括大專、本科、碩士和博士四個層次的學歷結構。從用人單位的實際情況來看,大專和本科生的需求量是最大的,其次是研究生,需求量最小的是博士生。
2.知識層次結構。作為一個合格的保險專業人才至少應當具有如下知識結構:第一層次是風險管理知識,第二層次是保險學知識,第三層次是營銷學知識,第四層次是法學知識,第五層次是精算學知識,第六層次是財務會計學知識。
3.專業技術層次結構。保險業界需要的專業技能人才有產品開發設計技能人才、保險業務經營技能人才(含展業、承保、防災、理培等業務)、保險營銷管理及銷售人才、保險財務管理技能人才和保險資金運用技能人才。
未來保險人才需求的就是:“學歷+知識+專業技術”的多專多能的人才,和能夠獨擋一面的人才。
(二)我省高職院校開設保險專業情況
通過網絡調研我省所有高職高專類專業院校,通過查閱各高職院校招生信息中的招生數量,2016年我省依然開設保險專業的院校名稱與專業名稱如下:
(表格中數據來源于各相關高職院校官網公布的數據)
從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到如下特點,首先在山東省70多所高職院校中,開設保險相關專業的高職院校僅有10多所,遠遠不能滿足高速發展的現代金融保險服務業對高職高專層次人才的大量需求;其次,即使在開設保險相關專業的院校,保險相關專業的定位比較狹隘,每個院校僅設個別保險專業,招生數量也相對較少。
三、山東省現代金融保險服務業人才供求不平衡成因分析與應對措施
從以上的山東省現代金融保險服務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數據,以及山東省高職高專層次保險人才供給數據進行對比,發現保險行業內的大專層次人才基本從出于斷層狀態。這有社會、學校及家庭等各方面的因素導致形成了如今的這種狀態。
(一)整個社會對從事現代保險服務的認同度比較低
有數據分析,77%的被調查者認為保險實務專業就業市場前景一片光明,僅有9%的被調查者持悲觀態度。但是在行業內經常會出現保險企業到學校去招人,卻招不到人的現象,主要是由于社會大眾對于保險行業的認同度較低,不愿子女畢業后到保險公司工作,另一方面也是行業的工作壓力較大,員工流動率較高,但是保險專業人才供不應求的狀態是確定的。
(二)學校在專業挖掘和“零距離”就業方面提升空間大
保險市場中,主要是保險營銷人員為主,缺少相關技術型人員,相關數據顯示現階段金融保險業供需只有1:4左右的水平。我國政府相關部門在預測分析未來10年內急需的12類人才中,金融的主要行業如保險、理財類人才位列其中。
學校要首先從招生階段開始即應加大對現代金融保險服務業的宣傳,刷新廣大家長和學子對現階段的保險業的認識;其次要充分優化教師結構,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從本地甚至全國聘請有經驗的行業知名專家擔任兼職教師或講座專家,建立起一支專兼結合、理實共進的師資隊伍;另外,學校還應該在校內外建立長期合作的實訓基地,可以參照“學徒式”教育模式,實現“零距離”就業。
參考文獻
[1]周玉芬,楊欣鑫.高職金融保險專業建設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4).
[2]王圓圓.高職院校金融保險專業建設的可行性[J].經營管理者,2016(19).
作者簡介:李虹(1984-),女,漢族,山東安丘人,畢業于天津大學,任職于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研究方向:農業經濟、農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