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鈺
摘要:在人權至上的法治社會,家庭暴力問題卻層出不窮,令人痛心,我們崇尚“家和萬事興”,卻不知家庭暴力事件在黑暗的背后擾亂家庭的和諧,破壞社會的安定和發展。在以往狹義的觀點來看,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好像往往是女性,其實兒童、老人甚至男性都有可能成為家庭暴力悲劇中的受害者,家庭暴力嚴重損害了家庭成員的身體安全和精神健康,給社會安定、家庭和諧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社會的積極發展,所以解決家庭暴力問題迫在眉睫。分析家庭暴力的現狀、成因及對策幫助人們認識到其根源,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保障受害者權益,促進社會和諧安寧,更好的構建社會主
義和諧社會。
關鍵詞:家庭暴力;現狀;成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D923.9;C91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8)29-0208-01
一、引言
家庭暴力作為全世界近三十年廣受關注爭議的熱點問題,因其帶來的嚴重后果和不良影響,成為困擾全球,令人唏噓的一顆毒瘤。但近些年隨著女權的覺醒和社會的發展進步,家庭暴力問題已也得到了普遍的關注和立法支持,全世界現已有44個國家以及地區對家庭暴力問題做了具體處罰條例規定,2016年3月1日我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的正式實施,彰顯了黨和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反對家庭暴力的堅定立場和一貫主張,是貫徹全面依法治國重要戰略部署的具體體現,也代表社會不斷走向和諧與進步。本文首先從我國家庭暴力的特征、現狀進行分析,然后溯及源頭,找到導致家庭暴力問題的原因,分析其帶來的危害,最后從社會觀點、立法體系、綜合治理等各個角度提出解決家庭暴力問題的對策。
二、我國家庭暴力的現狀
目前,中國關于解決家庭暴力問題的條例規定主要存在于以下法律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九條、《婚姻法》第三條、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六條、《刑法》第二百六十條、《婦女權益保障法》第二條、第三十八條、第五十六條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條。另外,國家各部門,例如公安部、司法部、民政部、衛生部也出臺了關于處理家庭暴力的若干意見。國內各地方政府也在國家的帶領下積極響應,出臺相關規定,以此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從2000年到現在,一共有二十二個省份建立關于反家庭暴力法的地方規定,而其他八個沒有建立法規的省份也根據國家指示出臺了處理意見。
三、我國家庭暴力產生的原因
(一)傳統文化原因
中國作為一個文化大國,有兩千余年的封建文化歷史,濃重的閉關鎖國思想和小農意識更是助長三綱五常學說的肆意發展,在古代甚至當代農村,人們重男輕女思想十分嚴重,如果妻子生了個女孩,那么男人會認為無法傳宗接代,就會對妻子百般埋怨甚至拳打腳踢。傳統文化中男尊女卑的思想一旦形成,便很難被改變。
(二)法律設定問題
即使我國各部門法中都對家庭暴力問題有所提及,但是不夠完備且可操作性差,無法很好的保障受害者的權益,即使是與家庭暴力關系最為密切的《婚姻法》,也只是很籠統的提到“禁止家庭暴力”,卻沒有規定救濟方法及保護措施,且保護客體的范圍較狹窄。
四、我國家庭暴力防范的應對之策
(一)設立有效預防機制
1.應加強對婦女、兒童對自身保護的教育與學習,增強對自身維權意識的重視,轉變婦女骨子里軟弱和服從的觀念,為其灌輸男女平等的觀念,使其具有獨立的想法和意識,婦聯組織和女權組織應為其建立庇護所,設立家暴投訴熱線和咨詢熱線,加強對女性的心理疏導,并對婦女進行系統的普法教育。
2.國家政府和黨組織應該對家庭文明建設增加重視,應加強道德建設、素質教育,增加對反家庭暴力服務的財政補貼和政策支持,促進夫妻之間收入均衡,國家應積極加以疏導和治理,構建民主和睦社會主義新型家庭,可以有效預防家庭暴力的產生。
(二)構建法律法規體系
2016年3月1日我國正式實施了《反家庭暴力法》,給家庭暴力事件的解決提供了保障,在汲取借鑒法律法規的同時,也要加強完備關于家庭暴力的法律法規體系、加強對家庭暴力立法工作的執法力度。應在《刑法》中增加家庭暴力罪,對其定罪量刑,對其法定刑進行更加嚴苛的規定。
家庭暴力,一個令人痛心惋惜的字眼,在人權至上、崇尚平等的當今社會,我們要做的不是減少它、削弱它,而是拔除它、根治它。預防教育與懲罰治理相結合,總結分析現狀,深入探究成因,積極尋找對策,我們期待著一個完全零暴力的國家,也憧憬著更進步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馬原.堅決制止和消除對婦女的暴力[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103-105.
[2]曹勇,趙冬艷.對我國城市女性遭遇家庭暴力問題的再思考[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3):67-89.
[3]王禎軍.對在國外遭受家庭暴力的中國婦女尋求法律救濟的思考[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32(5):67-76.
[4]張毅.我國大陸地區家庭暴力防治機制的完善[D].中央民族大學,2012.
[5]李少明.家庭暴力的發展趨勢[N].上海法治報,2003(11).
[6]Miller J L,Kundsen D.Family Abuse and Violence,Handbook of Marriage and family[M].New York:PlenumPress,1993: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