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輝
摘 要:凡是與農民有過親密接觸的人,都能體會農民對于自己田里莊稼那種深厚、深沉的感情。做教師亦是如此,真心誠意喜愛學生,并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喜愛,這是一種功夫,也是一門藝術。這種喜愛,是對生命的尊重,而不是對功利的訴求;這種喜愛,是來自心底的流出,而非虛偽的作秀。
關鍵詞:關愛;專業;引領;反思;教書育人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9-05
作者簡介:屈 輝(1980—),女,湖南省衡陽市高新區蒸水小學副校長,高級教師,本科。
一、讓“關愛”成為教育的支點
農民種地,從插上秧苗的那一刻起,心中必然是有愛的。對每一顆種子,從小苗長成碩果,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用愛去關注。天熱時要引水,有蟲時要除害,收獲時要收割,這一切都需要他們以愛的虔誠去等待,以愛的理念去呵護,以愛的陽光雨露去滋養。
每當有人問我的學生:“你們喜歡屈老師嗎?”他們的答案幾乎大同小異:“屈老師很嚴格!”“喜歡她無論講解什么類型的數學題目,我們都會一下子明白。”“喜歡她給我們講那么多勵志的故事,讓我們明白了讀書雖然苦和累,但卻是我們只能堅持不能推脫的應該做的事情!”
六年級有個學期,轉入了一名男生,就連簡單的表內乘法口訣都不會,上數學課猶如“聽天書”。他思想新奇,行為習慣跟不上集體的節奏,做作業總是比別人動作要慢得多。我與家長溝通,家長也是很無奈,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靠爺爺奶奶照顧起居。對于他,表揚見效不大,批評不是長久之計。我很苦惱,心想:“教育有時需要等待,學生有他的成長規律,要堅信他身上肯定有自己的特質,相信他一定能愛上數學。”
一天放學時,我有意讓他陪我去購買班上的衛生用品。看著售貨員刷刷兩下就算出了總價,他有點不好意思。回來的路上,他拉拉我的衣角:“屈老師,我還是要學點基本的數學知識,要不然,我就是出去買個東西,算個錢都不會,那多不好意思呀!”我笑了笑:“是啊,我們的小帥,只要努力一下,數學的學習是沒有問題的!”從那天起,每天放學后,他主動到我的辦公室,“一一得一”地背起了乘法口訣表。我又一步一步地輔導他,諸如什么叫通分、約分,怎樣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最大公因數等。漸漸地,對基本的數學計算題他愿意去做了,對一些簡單的解決問題也愿意思考了,正確率也越來越高。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發現他上體育課異常興奮,眼里閃爍著激動的光芒,且各項體育測試成績名列前茅。于是我向體育老師推薦他進校運動隊,經過短短一學期的訓練,他竟然代表學校參加衡陽市小學生田徑運動會長跑并拿了第一,成為衡陽市許多中學想提前錄取的對象。這一下子提升了他的自信,學習也越來越來勁。看著他小學畢業后給我的書信,訴說著他進省隊的學習生活,心中很慶幸。因為堅持,他的人生有所改變;因為發現,他的人生多了一道風景。教育需要我們靜靜等待,也許在你不經意間他已然綻放,當用耐心去等待,等到他綻放的那一刻。
什么樣的人能稱為師者?教知識是基本的能力,但教學生學會做人,根據每個學科的特點,把育人融入教書中,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師者。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是要熱愛教育事業,只有充滿了對教師職業的無限熱愛,才會在教育崗位上兢兢業業,無私奉獻。同時,教師應該關愛每一個學生。師愛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學生感覺到教師的溫暖,產生愉快的情緒,激發學習的興趣,感受到別人對他的希望和集體對他的信任,從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用“專業”贏得職業的尊嚴
人們常常認為農民種地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又何曾知道他們用自己專業的眼光精挑細選良種,又是如何面朝黃土背朝天地深耕默耘,體現出“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人說,人的職業境界分為兩種,一種是職業的,一種是事業的。回想自己二十年的教師生涯,自我衡量似乎兩者都不像,我倒覺得在職業和事業之間還有一種中間狀態,那就是專業。我的確是把教師工作當作專業來做的,而且對之充滿敬畏。
從教以來,我訂閱了《湖南教育》《天津教育》《江蘇教育》《小學數學教師》《小學青年教師》等二十來種雜志。2017年我光購買數學教學書籍就花費了2000多元。我總想方設法地“擠一點兒,占一點兒,搶一點兒”,只為多讀些書,讓自己在專業上得到更多指導。
在生活中很少用二分之一去加三分之一,數學學科也許沒有語文學科那樣充滿詩情畫意,像音體美那樣讓學生們能在唱唱跳跳中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但它卻是一門能夠讓學生直面困難時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韌勁,它是一門讓學生面對任何結論時自然而然涌現出的一種批判態度,它是那種歷盡千辛萬苦獲得解題時的豁然開朗的自我肯定,這一切都能在數學學科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在不少人的眼里,小學教育似乎缺乏專業性,小學數學更是如此。就那么一點數學知識,誰不明白?實際上小學數學教育并不那么簡單。比如說,我們知道1+1=2,那不是專業,我們更應該思考如何教好1+1=2,如何通過1+1=2的教學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記得有一位任教高中數學的家長曾給我打電話說:“讀四年級的女兒5分鐘可以做到100道口算題,正確率還很高,但是不知道為何列豎式計算總是出錯。”我根據自己的經驗,建議他改變一下孩子練習口算的方法,采用家長報題目孩子說得數的方法來練習,由“視算”走向“心算”。比如36乘7,計算3乘6再加上進位的4是看不到算式的,是把它想在心里的。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孩子豎式計算的正確率真的就上去了。
這件事情之后,這位身為中學數學特級教師的家長朋友,在很多場合都感同身受地說:“小學數學知識并不復雜,但是教好小學數學真不是個簡單的事情。”如果我們小學教師能夠解決其他人解決不了的問題,那我們就真正擁有自己的專業了,我們也就一定能夠贏得自己的專業尊嚴。
三、以“最好”引領發展方向
在農民耕種的過程中,不可預知的東西太多,需要農民們不斷地調整,因地制宜地栽培,細心地呵護,種出最好的糧食。教師如何“做最好的自己”?許多教師認為得到一些榮譽、獲得一些獎勵就是教師專業發展得好的標志,對此我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工作二十年,我最喜歡聽到的贊美聲,不是“屈老師獲得了論文一等獎!”“教學競賽她又是第一!”而是來自家長們的中肯評價:“屈老師是個負責的好老師,孩子交給她,我們放心!”
工作到現在,我已經送走了十三屆畢業班,不少班級都是因特殊情況,中途接手。每次接管一個新班,一開始的確讓人棘手,都只能選擇迎難而上。通過與學生們每天的摸爬滾打,逐漸看著學生們從“一問三不知”到“有問必答”的成功蛻變,這種愉悅與成功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我想,這才叫作“最好的自己!”教育需要我們全情的投入,更需要兢兢業業的付出。都說教師工作是碗良心飯,教學質量無疑是學校永恒的生命線。一些年輕教師的教學質量不高,就抱怨學生的基礎差,抱怨家長這不管那不管。殊不知基礎差的學生總是存在,教師的一個重要勞動,就是盡可能地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在你手上得到更好的發展。“德高為范”的信仰將指引著我們不拋棄、不放棄,讓我們做到最好的自己。
我身為學校的教學副校長,執教數學課,還兼職區小學數學教研員。只要是學校教師有展示課、公開課、競賽課,我都會親力親為手把手地指導。在我看來,每一次展示、競賽機會于他們而言也許就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也許對教師生涯的一次精彩亮相,就是一次“關鍵事件”。
在我的專業成長道路上,就曾得益于諸多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的教學分享,得到資深數學教研員們毫無保留的悉心指導,是他們讓我成長羽翼日漸豐滿,是他們讓我砥礪前行。如今,我幫助他人也不遺余力,成就他人盡心盡力,哪怕手把手地教,哪怕一字一句地改,哪怕犧牲休息時間,也能與他們樂在其中。很享受這種在“磨課”過程中與教師思想交流、碰撞的過程,很享受自己與他們的教學視域得到了更大拓展,很享受他們在最終獲得優異成績時的欣喜欣慰。這一切,于學生、于他人、于我都很快樂!也許就像每一位農民都不放棄稻田里每一棵能給他們帶來豐收希望的稻谷一樣,永遠不會放棄,只要堅持就有希望,只有努力才有收獲。
四、把“反思”貫穿教師生涯
農民種的莊稼長得不好,從來不會責怪莊稼,而是反思自己土是不是松得適宜,肥是不是施得及時,有沒有及時澆水和除蟲。如果我們把教師這份工作當作“種莊稼”,把知識、文化、精神的種子種入學生們的心田,期待它們發芽、生根、開花、結果,又何嘗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不少一線教師大多只將自己艱辛的勞作局限于重復的實踐,而缺乏必要的總結和及時的反思。我一直覺得學習名師應該是一條專業成長的捷徑,不能做簡單的“拿來主義”,不能癡迷于“一招一式”的簡單模仿,而忘記了探究名師的“獨特感悟、獨到見解、文化底蘊、人格魅力、精神風貌、思想境界”。名師們的示范教學只是告訴我們“可以這樣做”而不是 “必須這樣教”。借鑒別人的經驗,還得為我所用,這就是白石老人講的:“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孔子說過“吾日三省吾身”,反思是我們每天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很慶幸自己剛踏上工作時,接手的是兩個同行班的數學教學。每當上完一個班的第一節課后,我總會反問自己:“每個學生是否都聽懂了本節課的授課內容?為什么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狀況?我應該如何做才能避免這樣的事情在另外一個班發生?”在每天結束時,我會拿起筆將教學中的所思所想記錄下來,寫作能讓我們對于教學的思考深入下去。教師的成長過程是一個艱辛付出的過程,我們要感恩于每一次機會,課堂之于老師,猶如舞臺之于演員,一個教師,對課堂應該有著一種展示的沖動和欲望,有此情結,教學才會給人以美感和幸福感。
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細細品味葉老的話才明白,教育如同農業一樣,它的工作對象都是有生命的,他們一樣需要信任、需要寬容、需要耐心、需要期待,需要我們耐得住寂寞的守望。人生漫漫而未知,但我總對自己說:從教書開始,到人生為止,做一個走心的教書匠,也許有一天,我會由衷感嘆:“能像農民種地那樣教書育人,真好!”
參考文獻:
[1]于 漪.教育魅力[M].上海:華東師范
大學出版社,2013.
[2]華應龍.我就是數學——華應龍教育
隨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
社,2013.
[3]王 枬,王 彥.教師敘事:在實踐中體
悟生命[J].教育研究,2005(2):58-61.
[4]葉圣陶.語文隨筆[M].北京:中華書
局,2007.
[5]金華榮.春風化雨[M].蘇州:古吳軒出
版社,2011.
[6]牛春艷.中國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錄
[M].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2009.
[7]宋為群.語文綜合實踐教程[M].南京:
南京師范大學,2011.
[8]鄭 艷.一言一行總關情——素質教
育之中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芻議[D].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