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第八十六中學初中部 徐愛慧
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天下之事,非新無以為進。初中數學是培育青少年很重要的途徑,教師的課堂教學要教出風格。
所謂“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
目前的初中學生很多人沒有閱讀習慣,理解能力較差,學案教學讓學生對教材更不熟悉了,使他們使用工具書的能力越來越差,數學課堂教學刷題成了常態,學生的表達能力差,自信心不足,評價只在考卷上可見,嚴重忽視了過程評價,于是在教學中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提出困惑,學生之間進行交流討論,然后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互相之間進行評價,達到知識的完全掌握或是更好的升華,提出了“閱讀交流展示評價”教學模式。
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突破了學科界限,其他學科也可以使用,符合學生的愛好,讓學生在改進學習方法上得到快樂的體驗,學生在評價他人的同時,更好地理解了知識,讓課程的實施更快更好。
英國教育家洛克要求教師記住:教師的工作,不是要把世上可以知道的東西全都教給學生,而在于使得學生愛好知識,尊重知識,在于使學生采用正當的方法去求知,去改進他自己。
我們作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要為學生提供最好的服務,教會學習,讓他們自覺自愿地走進課本,喜歡閱讀,在課堂上愿意表達自己的觀點,也能夠評價他人的想法和做法,需要落實在社會發展和國家意志需要的人的培養上。
1.完成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讓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2.學生才是課堂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3.學生通過評價他人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自己的學習積極性,青少年的大膽發言,可以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讓他們的思維活躍起來,產生思想碰撞,老師在觀察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不僅讓學生學會知識,也讓他們的心理素質和處事能力得以提高,更好地與同學會相處,融入集體。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教師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多和學生交換思想,聽取意見,讓學生深刻理解閱讀數學課本的好處,讓學生養成課前和課后閱讀課本以及參考資料的良好習慣,從思想上徹底認識到數學學習閱讀的重要性。
教師要深入細致地研究教材,把課程標準的要求把握好,提出的問題有科學性、趣味性,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有利于學生掌握解題的思路和方法。教師把知識的重點和難點、規律、方法以問題串的形式展示出來,反復讓學生歸納總結和分享,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從而獲取新知識。
交流采用多種方式:同桌交流,小組交流,大組選代表交流或老師提問交流。這種設計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激發他們探討問題的熱情,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果教師不能在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展示機會,閱讀課本和課堂交流環節就不能達到好的效果,一些懶惰的學生就會敷衍了事,甚至忽略閱讀課本,交流時開小差。如果老師把握課堂交流環節,很好地調動了各層次同學的積極性,就會使閱讀和交流環節落到實處。因為班級學生多,教師在上新課時都讓大家先交流,然后再給機會充分展示,做到對全體學生的學習情況心中有數。
教師上課的時候,要注意給機會讓同學們相互評價,對展示知識的內容方式提出自己的辦法,老師再做出客觀公平的評價,肯定完成任務的學生,肯定評價有特色的學生。
“閱讀交流展示評價”教學模式對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需要老師長期不懈地通過課堂交流來促進。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習,讓學生學會與他人溝通,和諧人際關系,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進行課堂展示讓學生有自信,思維更加靈活,也提高了責任感和擔當能力。學生在評價過程中學會了比較和觀察提煉,讓學生將知識轉化為智慧,將理論轉化為方法,將思想轉化為性格。
總之,在教育重視學生六大核心素養培養的大潮中,教師要不斷地探索和改進自己原有的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教出風格,教出創新性的學生,不落于因循守舊,沒有活氣的課堂魔境,才能使數學課堂教學生機勃勃,成為學生喜歡的學習舞臺。“閱讀交流展示評價”教學模式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