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滄浪實驗小學校 王柳理
有這樣一個盛傳的教學故事:陶行知老先生去外地講學,講學之前從桌子里掏出一只雞來,大家都很驚奇,不知陶老先生葫蘆里賣的什么藥。只見陶老先生先是用手按住雞頭,讓雞吃米,雞掙扎著就是不吃。正當大家困惑不解時,陶老先生后退幾步讓雞吃米,結果雞很快吃了起來。雞尚且如此,人又該如何呢?聯想我們的數學教學,常常抱怨學生不肯學數學,那是因為他們成天在被動地記數學、背數學、練數學、考數學,而不是自由地按照他們的學習方式、他們的情感興趣去主動地“做數學”。一堂數學課成敗的關鍵是學生的學習樂趣。作為教師,不僅要考慮學生“能不能”學習,更要十分重視學生“樂不樂”學習。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數學情境……”為了調動學生的數學興趣和學習數學的信心,游戲化教學根據低年級學生熟知、親近、現實的興趣,設計游戲形式、游戲規則,以使數學教材變得具體、生動、直觀,使學生感悟、發現數學的作用與意義,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客觀世界,增強數學作用意識。
《數學課程標準》主張“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的基本理念,就是強調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所謂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教學內容,在低年級學生那里往往以具體、生動、直觀的游戲方式存在著。
例如:蘇教版二年級下冊里的《認識時、分、秒》,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小組合作動手做個鐘面,通過自己動手、小組交流和師生討論,學生會更深刻地知道鐘面上有些什么東西,分別代表什么含義。因為是自己做的鐘,在后面教學撥鐘認識幾時和大約幾時的環節中,學生也特別起勁。這時枯燥的數學學習已變成了學生內在的樂趣需求,獲取的知識往往根深蒂固地烙在學生的腦海中。這種教學內容與情景行動融為一體,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生動、和諧、有趣的學習氛圍,學生思維活躍、情感積極、交流熱烈、合作愉快。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人生兩個寶,雙手和大腦。”“手腦并用”構成游戲化教學的主要形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要盡量多安排學生動腦想一想,動口說一說,動手做一做,邊想、邊說、邊做的過程,讓學生學得主動投入,興趣盎然。
例如:蘇教版二年級上冊《認識多邊形》,在這節課練習這一環節設計了兩個魔術:1.把一張正方形的紙剪一刀,也就是剪去一個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圖形?2.學生動手把一張長方形紙折一折,看看每多折一次能變成幾邊形,并且把幾邊形的名字說出來。
學生一聽到老師要教大家變魔術,馬上就精神飽滿,坐得很神氣。我說完要求后就讓學生先小組交流說一說自己打算怎么剪,再動手剪,看看能把正方形變成幾邊形。這兩個魔術都是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動手操作后對多邊形有更深的理解。
又如: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認識100以內的數》,“認識幾十幾”。
(1)談話:小朋友們,請你們數出二十三根小棒,把他們擺在桌子上。怎樣擺才能看得很清楚?
請一位同學到白板上來擺小棒,其他同學同桌合作擺一擺,全班交流擺法。
追問:說一說你為什么這么擺?
(2)談話:現在要擺二十四根小棒,你會擺嗎?自己擺一擺,再同桌互相檢查一下。
請一位同學到白板上來擺小棒,其他同學同桌合作擺一擺,全班交流擺法。
追問:你是怎么知道是24根的?2捆表示什么意思?4根呢?(指名學生回答)
(3)談話:誰能用最快的速度擺出29根?說一說你是怎么擺的?
請一位同學到白板上來擺小棒,其他同學同桌合作擺一擺,全班交流擺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向學生傳授教學知識外,還應重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在這一環節,學生動手擺小棒,通過親自體驗自主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和能力。讓學生通過擺小棒對十幾的已有認識類推出“幾十幾可以用幾個十和幾個一”來表示。讓學生同桌合作,讓他們通過互相啟發、互相動手擺小棒感知新知和舊知的聯系,最終利用獲得的認知繼續擺出二十四和二十九,鞏固了學生對兩位數組成方法的認識,同時更感受數的形成過程。
在低年級小學數學課堂上,只有手腦并用,加強手腦協調操作能力,才能使學生正確而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數學知識,并提高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邊想、邊說、邊做的游戲化教學,既充分利用和尊重了學生的情感、生理和性格特點,又適時轉化了“以教材為本”的傳統教學觀念,在靈活處理教材的同時優化豐富著教材的知識結構,從而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到了數學在生活中的用處。
游戲化的教學要運用到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在老師日積月累的教學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形成的。老師要做個有心人,上課前要對所講的內容了如指掌,下課后又要及時寫反思,把這節課好的方面記錄下來,以后可以繼續用,不理想的方面就要及時改正,并且要思考如何才能做得更好。我們可以把教學計劃寫成電子稿,存放在電腦里,每次上完課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相信經過教師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修改,一定可以見證游戲化教學的奇跡。
總而言之,低年級小學數學教學是要讓初涉人世的兒童對數學產生興趣,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聯系運用于生活實際,促進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形成,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能力,而游戲化教學恰好體現了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