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海縣第一初級中學 楊芮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的過程,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要通過情境、問題引導學生開展對話,交流思維過程。弗朗德期認為每堂課有三分之二的內容是師生、生生間的對話,然而長期以來,教師被視為知識的權威,追求知識本位和精英主義,過于強調知識的習得、能力的培養,教學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被置于題海戰術之中,剝奪了主體的權利。在課程改革的今天,課堂教學也走向另外一個極端,教師由獨白式走向“參與式”,原本沉悶壓抑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但令人頗感興奮的背后不免讓人深思:學生活動充斥課堂,教師缺乏必要的指導;表揚泛濫成災,真正的對話少之又少。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認為,教育不是將自己現成的知識傳授給別人,而是通過正確的提問引導啟發,引發對方的思考,發掘隱藏于內心的真理,就如同接生婆一樣,幫助孕婦利用自身力量分娩嬰兒,老師也要幫助學生依靠學生自身的力量去孕育真理。對話雙方是平等的,沒有尊卑之分,彼此敞開、相互接納。學生的人格是獨立的,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獨特的情感表達,教師要充分理解學生、相信學生,構建平等的、民主的師生關系。對話不是單方面的表演,而是雙方的溝通與合作。對話是互動的,在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中實現多種視界的對話,對話是創造的,他人的信息被吸納,自己的觀點被喚醒,會產生新的思想,通過不同見解的碰撞,促成新的創造。
話題的類型多樣,從話題的作用來看,有引導、爭論、探究、拓展性對話,從產生方式看,有預設與生成性對話。在引導性對話中,教師引導學生循著問題的解決步步深入。這樣的對話具有引導性,也能引發學生的爭論,或使話題得到拓展。如在《一次函數》的教學中,教者創設情境:加油槍的流量為20L/min,如果加油前油箱里沒有油,在加油過程中,y(L)表示油箱中的油量,x(min)表示加油時間,y是x的函數嗎?y與x之間有怎樣的函數表達式?如果加油前油箱里有4L油,y與x之間有怎樣的函數關系式?教師以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歸納一次函數的概念,由特殊走向一般,讓學生感受到正比例函數是一次函數,為后續的學習研究帶來方便。爭論性話題能引發對話雙方表達自己不同見解,如化簡時,學生1認為,因為2≤x≤4,就可以知道x-2≥0,3-x≤0,然后就可以得到x-2-(3-x)=2x-5。學生2認為,這個問題是不是等同于|x-2|+|3-x|?學生1點頭稱是,其實化簡第一步不就是 =|a|嗎?此時生3認為,如果將|3-x|改成|4-x|呢?生2此時認為,答案不是唯一的……在對話中,學生由二次根式的化簡聯想到絕對值的化簡,對數學概念產生了新的理解。在探究性對話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思維空間,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開展探究,探究的方向、結果都不是唯一的,能促進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預設性對話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內容以及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設計話題,這樣的話題具有預設性,按教師預定的目標進行,這樣的對話忽視了實際的情境,漠視了對話中生成的課堂,影響了教學的成效。生成性對話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生本之間在對話中生成的話題,因難以控制而易偏離教學目標,這需要教師在對話中機智處理自成性話題。
話題是對話教學的媒介,教師設計的問題要具有探究性,要契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要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要貼近學生的生活世界,能引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的數學思考。教師可以根據問題的性質設計話題,要在重難點、疑問點、爭議處設計,能調動學生的興趣,驅使對話雙方展開交流。教師根據問題的生成方式設計話題,當學生自發生成問題時,教師要順應學生的需求,引導學生獲取答案;當師生共同生成問題時,教師要通過追問,引導話題的生成;當教師自己生成問題時,不要講透,要善于啟發誘導學生。教師可以通過師生協商的方式開展對話教學,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并進行組際間的交流,合理地統籌、整合、展示問題,促進話題的生成。
數學課堂是師生共同活動的場所,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機會,要開發學生的思想,讓他們以恰當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想法,讓他們通過思考、加工,將學生的思維引向縱深。學生是知識建構的主體,應從被動的學習方式向多樣的學習方式轉變,引領學生參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教師的提問尤為重要,如果問題選擇得當,會引發學生積極的思考,學生的參與意識就會變得強烈,如果問題選擇不當,就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對話受到影響。教師要抓住知識體系間的內在聯系,向學生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讓學生在習得知識的同時,情感也獲得一定的發展。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已有經驗,讓他們主動參與對話,促進對知識多層次、多側面的理解。
數學語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師要通過具體的情境,再現數學知識的發生過程,引發學生的認知失衡,從而促進學生主動交流。話題要選擇學生認知結構與新知識形成激烈沖突的內容,是學生感到最易混淆、最有疑惑、最難接受的地方,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在對話中,教師要慎重對待學生的錯誤認識,對個別錯誤要個別糾正,對多數人的錯誤要引導學生探究問題、分析矛盾、及時點撥、消除誤解,形成正確的認識,為后續學習掃清障礙。教師要及時觀察學生的反應,把自己置于同學生一個思維起點,以便能準確地了解對話的進程,要捕捉對話中的信息,分析學生的理解程度、思維深度,以保證對話順利進行。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師生要通過有效的對話實現思維的溝通,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從對話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深入理解所學知識,提高探究的能力,讓他們越來越喜歡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