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太倉市陸渡中心小學 王家元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數學是一生中學得最多的一門課程,從小學到中學,從中學到大學,包括研究生的學習階段,為什么教師要花這么多時間來教數學?為什么學生要花這么多時間來學習數學?為什么一定要求學生努力學好數學呢?對學生來說,如果認為這種數學學習只是為了執行學校的規定,或者只是為了在將來能混得一張文憑,那么對數學學習必然采取一種被動和應付的態度,學習的效果也必然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我們老師首先要讓學生充分領略數學的學科魅力有哪些。
小學數學的學科魅力主要體現在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應用意識與創新意識這十大核心概念。而要獲得這些素養,就必須在學生的深度學習中獲得。所謂深度學習是指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圍繞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學習主題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掌握學科的核心知識,理解學習過程,把握學科核心思想與方法,形成積極的內在學習動機、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成為具有創造性又基礎扎實的優秀學習者。作為一名教師,讓學生開展深度學習,是調動學生的內在興趣、潛力的有力體現,那么,那么,怎樣才能實現讓學生真正意義上的深度學習?
讀懂教材是進行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教師要超越純經驗水平,實現對小學數學教材的深度理解,應有這幾方面的視角:要有整體的眼光,理清小學數學知識體系,把準目標層次;著眼數學知識的本質內涵;利用數學教育心理學理論分析;解讀學生的背景、探明學生目前組織知識的方式;挖掘教材暗示的教學方式和線索等。
數學教材是編者基于數學學科體系和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及規律而對教學方式和素材的設想。數學教材是實施數學教學活動的資源,是實現課程目標的主要依據。教師對教材的個性化理解程度和加工水平,將產生不同的數學學習方式,并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
如“平移與旋轉”,教材并不要求從比較嚴格的幾何變換定義出發研究變換的性質,但為了搞好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教師有必要較透徹地理解圖形變換的有關概念,如什么是平移?其本質為“如果原圖形中任意一個點到新圖形中相對應點的連線方向相同,長度相等,這樣的全等變換稱為平移,方向和距離是平移的兩個要素。”基于對知識本質的準確把握,教學中緊扣尋找對應點確定平移的距離開展數學活動,從方向和距離兩個要素描述平移現象,并用知識本質解決實際問題。
又如,對“角的度量”的教材分析時,我們試思考:“量角的本質是什么?”重合,量角器上的角與被測的角重合,角度相等,量角器上清晰地找到角了,量角就迎刃而解。 因此,教學時可讓學生在量角器上畫角,學生畫完角,再交流有沒有不同的角,順勢介紹“中心點”“零度刻度線”“內外圈刻度”、1度的角、度數的寫法等等。由此可見,對數學知識的準確表述、深刻理解是教學策略生成的基礎,更是靈活把握課堂生成資源的關鍵。
在解讀教材時,還要探明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有哪些舊知可以支撐新知,從而組織數學素材,開展數學活動,實現重現、喚醒、激活,使學生學習新知處于良好的準備狀態,從而避免課前不合理遷移,課上不合理建構。
在數學教學中,學習個體必須主動通過多種感官直接接觸客觀世界,不斷地在體驗操作中嘗試而獲得新的經驗。學習數學有時就是體驗數學和做數學。
如在認識長方體的教學中,首先組織學生感知長方體的三要素(長、寬、高),并明確要對長方體進行深入研究可以從這三方面著手,再讓學生猜想制作長方體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同桌合作,領取自己認為所需實驗材料并進行長方體框架的搭制,并在搭制的過程中討論長方體的特征,最后通過過匯報交流,完整呈現長方體的特征。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積極投入,動手思考,不斷探究著長方體的特征,之后在匯報交流時,學生回答得條理清晰,面、棱、頂點的特征一一被揭示。常常借助實踐操作,學生感覺的通道就會越多,那么思維的聯系就越快。如果說學生對于框架的制作還是出于一種直覺,可謂“半夢半醒”,那么接下來的特征探究還真是水到渠成了。正是因為在制作中體驗到要用三種不同長度的小棒,才有了后來提煉出來的12條棱、相對的棱長度相等……學生動手操作不僅滿足了其好奇心,提高了其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體現了由感知到表現再到抽象的發展歷程。
豐富的經驗背景是學生理解概念的前提,否則將容易導致死記硬背而不能領會概念的內涵。學生掌握的數學概念大多是對自身經驗經過辨別、分化、抽象、概括以后發展而來的。
如在百分數的概念初建上,如果采用“數形結合”的呈現方式,選擇近視率、衣服中的成分、投籃命中率等抽象的文字實例進行概念初建,效果均不理想。深入思考后發現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接受依托于清晰的表象,而表象的建立是以對所感知材料的觀察和分析為基礎的。雖然這些數學實例來自生活,但采用文字呈現的方式,它們的共同缺點是太過抽象,教學中很難用淺顯易懂的語言進行講解,學生在理解的時候,大部分也只是意會。為了克服這些實例所表現的缺點,我選擇了電腦文件下載這個數學實例,教學中學生以顯示的文件下載圖象為思維支點,能自然地將抽象的百分數與形象的圖形之間進行聯系,而且通過文件動態下載方式的演示,把靜態的數和動態的形結合起來,豐富了學生的感性材料,為構建百分數的概念奠定扎實的基礎。
數學教材中的概念形成是分階段的,形成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它的內涵和外延,教師對組織不同的素材或對相同素材進行不同的組織,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就截然不同,得到的學習效果也差異明顯。
深度學習是對學生學習提出的一種較高要求,作為教師,也只有深度鉆研、深度反思,才能促成學生努力學習、學會學習,最終達到深度學習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