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興市第一高級中學 印桃紅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水平直接關系到未來的發展,而自主學習是提高成績最有效的措施,所以教師應該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特點,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實現全面發展。以下是對教學方法的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交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夠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從而提高學習的主動性,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抓住學生的興趣,以學生的興趣作為教學的切入點,這樣能夠減少學生對新知識的畏懼感,并且對其中的難點有心理準備,從而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推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學習“圓與圓的位置關系”的時候,我為學生準備了兩個大小不一的圓環,通過對兩個圓環做位置移動,將圓與圓的位置關系形象地展示在了學生面前,而學生則表現出了很大興趣,學習的積極性也很高,這一節課進行得很順利。可見,在教學中引起學生對知識的興趣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創設問題情境是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最有效的方式,在情境中,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調動學生的思維,通過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促進其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分析課堂內容,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為其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將知識形象生動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從而拉近學生和書本的距離,提高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動性。
例如,在學習“分層抽樣”的時候,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即:“對一個公司員工的工資水平進行統計,但是該公司員工較多,部門也較多,所以怎樣有效地進行統計呢?”這個問題拋出后,學生開始提出自己的解決辦法,有的同學開始從課本上找答案,提出了分層抽樣的辦法,可見,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可以讓知識換一個“身份”進入課堂,從而更好地被學生接受,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在當前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將所有的知識非常全面地介紹給學生,對于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困難也會及時地提供幫助,但是,教師全方位地為學生服務反而會讓學生產生依賴心理,大大降低了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適當為學生搭建獨立空間,對于學生能通過自己研究解決的問題,教師絕不插手,以此來降低學生的依賴性,培養學生的自信,從而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應用”的時候,在給學生講述了經典的習題應用之后,我就把課堂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去解決其他相關的題目,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去自我學習,在學生遇到了問題的時候,我并沒有立刻給出解決辦法,而是對該問題提出了簡單的指導,讓學生自己去研究問題,通過這一節課,我發現學生可以獨立對一些問題進行探究,并且學生表示在該過程中受益匪淺。可見,給學生一個自我成長的空間,可以讓學生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從而更輕松地進行學習。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加上學習強度大,學習進程太過于緊張,很少有時間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只是一味地向前跑,而忘記了對學習中遇到過的問題、自己的學習方法等進行反思,這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而且也不利于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多督促學生進行反思,總結自己的問題,并做出相應的改進和調整,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從而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學習主動性。
例如,在進行“等差數列前n項和”習題測驗的時候,我發現學生出現的錯誤比較多,因此組織學生進行錯題的整理,要求他們在以后的學習中也要養成整理錯題的習慣,并且每周我會安排一節課專門用來復習這些錯題,復習的方式并不是由我來講課,而是安排學生上臺分享自己的錯題,從而提高學生的上課積極性,促進學生整體進步。經過這樣的過程,學生可以及時地反思自己的學習,找出自身的不足之處,并且進行彌補和改正,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學生提高綜合素質,促進全面發展大有裨益,因此,教師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方法,做出相應的改進和優化,以期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成績進步以及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