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饒市上饒縣田墩鎮黃市紅門小學 占亞麗
數學的教學不能與生活脫軌,教師需要意識到這一點,否則數學的教學將如同海市蜃樓般空洞、縹緲。這無疑導致了學生理解費勁,而數學成績停滯不前。鑒于此,數學生活情景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師需要不斷鉆研的方向,生活情景教學是數學教師的利器,服務于其教學工作,具有現實意義性與效率性。
數學知識理論性極強,但絕對不只是一門理論學科。如果將數學當成是一門理論學科,以“說教”的授課方式去灌輸,那么學生將會難以應付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與生活脫軌的授課,數學也將變得毫無意義。生活情景的創設則是教師教學藝術的外化,考驗教師的數學能力修養,這種教學方式,教師在生活中挖掘相關的數學問題,通過情景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的目的在于引領學生走進情景,感受數學,讓學生在具體、可感的情景中發揮思維去創造,教師才能夠最大程度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也能夠切身感受到數學不是懸空的知識,而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讓學生能夠運用理論知識去應對自己所碰到的難題,這才是數學學科的最本質的要求。
縱觀當前,有的教師依然把數學與生活分離,以至于難以在教學事業上有所建樹。數學知識相對枯燥,如果沒有借助生活情景展開,則會讓學生感到索然無味。學生疲于學習、抵觸數學,教師自然便也無法讓自己所傳授的知識讓學生徹底掌握。而生活化的情景具有生動性,是小學生真正認識數學的開始,當教師所設計的生活情景具有合理性、趣味性之時,學生必然有所觸動,學生才會感到數學這門學科的有趣之處與學好數學對生活的作用,進而在興趣的驅動下,學生在學習數學之時才會聚精會神,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設置生活情景需要立足于實際狀況,這便要求平日里教師需要多與學生溝通,“讀”出學生的感情需求。同時,教師需要定期質檢,了解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與思維能力模式,唯有這樣,教師所設計的教學生活情景才更具合理性、客觀性,也只有教師設計的生活情景能夠引起學生的感情共鳴,學生才會在此基礎上發揮聯想能力去創造與思索。相反,如果教師所設計的情景與學生的認知水平背道而馳,那么這樣的教學會讓學生感到深奧不可測而產生抵觸情緒。總之,學生會理解、能理解,課堂的氣氛才能夠在無形之中升溫,學生也將在潛移默化之下進入數學問題的學習之中。如,《分類與整理》這一節課,筆者聽講公開課時,有兩位主講教師分別設計了不同的導入情景。一位教師這樣設計:同學們,藥鋪里面擺放著各類保健品、藥品,有一個櫥柜上面擺放著各類維生素與鈣片等,有一個櫥柜上面擺放著板藍根、夏桑菊等等。那么,現在有一包葡萄糖,請問銷售人員應該把葡萄糖擺放在哪個櫥柜上面?以藥店作為情景導入教學,然而教師卻忽略了小學生的年齡特征,以至于當時許多學生并沒有反應過來。而另一位教師這樣設計情景:同學們,想必大家都有過超市購物的經歷吧,超市里面的物品、食品林林總總,充斥著購物者的視野,有的櫥柜上面擺放著各類蔬菜,有的櫥柜上面擺放著各類飲料……現在,銷售人員面前有一排酸奶,他應該擺放在哪個位置比較恰當?顯然,這位主講教師設計情景比較貼合學生的實際,也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實踐證明,后者的情景教學更能帶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
有一個成語叫作“拋磚引玉”,也即拋出自己的芻議,以彰顯后來者的高見。而數學生活情景的設計原則,也需要教師用拋出簡單的情景,引起學生深刻的見解與感悟,這樣的教學才是成功的體現,教師的教學設計應該以此靠攏。情景設計應該遵循簡單的宗旨,進而向深度化、廣度化拓展,讓學生體驗由淺入深、破解神秘的數學問題的成功喜悅,這樣的教學情景也是激發學生求知欲的源泉。如,在《三角形》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拋”出這樣的情景:如果我們建筑一座木屋,但是由于“木”的牢固性比不上磚頭,那么我們只好從設計上尋求更牢固的建構,應該如何設計才更合理呢?在這樣簡單的情景引領之下,學生層層深入、探討,如同“剝洋蔥”一般,最后追溯問題本質這個源頭。整個過程中,數學環境輕松,學生身心愉悅,教師、學生在情景之中展開對話、交流,在摸索中,數學問題也便迎刃而解。
數學生活情景著重“生活”二字,貼近生活的情景設計,要求教師在設計過程中做到將數學徹底糅合在生活之中,而學生置身于情景之時,能夠“讀”出自己所經歷的生活氣息。唯有這樣,學生才更愿意跟著教師的思路展開自己的創新意識,也唯有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氣氛才會熱烈,學生的自信心也會有所提高。總而言之,數學生活情景需要生活的鋪墊,任何天馬行空的想象,都要有理有據,符合生活實際。唯有如此,學生才會徹底了解數學的用途,而今后,當學生在生活之中碰到數學問題之時,也能夠在腦海中反應既定的數學原理,運用理論解決問題,學生才能夠增加數學的應用意識,而數學能力也悄然提升。
綜上所述,數學生活情景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至關重要,而教師所設計的情景也需要具有針對性、切合生活,并且能夠如同“剝洋蔥”般層層深入。唯有如此,教師所設計的數學生活情景才更具合理性、客觀性,才能夠讓這種教學方法真正服務于教師的教學實踐,而這樣的課堂才更具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