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寶應縣涇河鎮中心小學 王寶清
以往小學課堂內遵循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講臺上講題,學生在下面聽。課堂內缺乏一定的溝通與互動,整體環境氛圍偏低沉。而新課改教育方針推行后,課堂中主體由教師轉變成學生,廣大教育工作者格外重視學生的感受,踴躍使用教學語言,發揮語言的魅力,利用教學語言對于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作用,尤其是在數學這門學科內,教學語言的使用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體課堂的教學質量。
受傳統教育模式的長期影響,課堂內教學氣氛沉悶,整體教學嚴重缺乏趣味性,導致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匱乏,課堂參與度極低,陷入無限死循環。且數學學科極具邏輯性、抽象性、嚴謹性,小學生在消化知識點過程中容易出現偏差。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授課時務必積極主動地使用教學語言,發揮教學語言的積極作用,將知識點化抽象為具體,化繁而簡。在日常教學時經常會發生這樣一些情況,例如講解公式概念時,用詞表述缺乏準確性和嚴謹性,對于上課總溜號的學生,言語用詞過于苛刻,對于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過度批評等等,這都是教師錯誤使用教學語言的具體表現。
數學是一門非常嚴謹的學科,小學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必須重視用詞的準確性,例如“百分數”與“分數”,“圓柱”和“圓錐”,“增加了”與“增加到”,“位數”與“數位”等等,都是兩種定義完全不同的概念,在根本上有著質的區別。稍微不注意就容易出錯,如若沒有及時改正,小學生學習的知識也是錯誤的。數學的學習主要呈現在概念、定義、公式、定理上,一丁點的錯誤都會導致計算結果的偏差。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格外注意自身的發音問題。首先要做到使用標準的普通話教學,避免方言發音的偏差導致小學生理解出現問題。其次是確保讀音的準確性,教材中時常會出現多音字,遇到拿捏不準的地方可以標注音標。
每一個班級都有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和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孩子,當面對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時,如何面對,如何對待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因學生個人綜合能力和素質差異問題,導致成績有高低之分,部分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會有自卑心理出現。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積極使用鼓勵式語言教學,輔以耐心講解知識點,幫助小學生消化知識難點,提高學習成績。課堂教學中細心觀察,留心注意小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學生進步的細節,第一時間給予鼓勵和表揚,哪怕進步只有一丁點。制造良好的氛圍,使學生感覺到自身的優點和進步。“我相信你可以完成這道題,你來試一試。”“這個問題老師需要你來一起完成,咱們一起研究一下吧。”“別著急,你再仔細想一想,你一定可以說好的。”只要學生敢于嘗試,不在乎成功還是失敗,小學數學教師都應給予充分的鼓勵,使學生體驗到強烈的成就感,培育其學習小學數學的自信心。
小學數學不同于其他學科,沒有優美的詞語來為課堂填充華麗的色彩,公式概念又極具邏輯性和嚴謹性,不像日常口頭語一樣可以讓小學生快速消化理解,理解難度較高。這就要求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充分發揮課堂教學語言的作用,語言風格活潑有趣,簡單易懂,將小學數學教材知識生動化、形象化,更好地讓小學生接受。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克與千克》時,可以引入小學生都喜歡的動畫人物作為克與千克的具體代表。如《熊出沒》中的熊大、熊二以千克單位標注,它們喜歡吃的蘋果以克標注。這樣不僅直觀地體現出克與千克之間的差別,且小學生更容易理解克與千克的概念。通過動畫的代入充分調動了小學生課堂的注意力,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還可以大量使用新鮮詞匯,引入經典小品臺詞或模仿動畫片配音發聲。例如模仿《熊出沒》中熊二的說話,不僅撥動了學生的心弦,吸引了課堂注意力,還營造出一種輕松快樂的環境氛圍,讓小學生感覺愉快放松,進而促進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渴望表現自己的心理故意犯錯,從而調動其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講題時或解題時故意說錯其中的某一步驟或某一運算結果,然后假裝思考或怪異地盯著學生。一些觀察細致且反應快的同學很快就會舉手請求發言,這時候可以再等待一會,給一些反應慢的同學思考的空間,再假意裝作非常著急的模樣,尖聲問道:“哪里有問題嗎?為什么?”最后抽選舉手的學生來指出教師哪里錯了,為什么會錯。在以往的小學數學課堂內,都是教師講課學生聽。通過故意犯錯,讓學生自己來講解知識點與問題,讓學生使用小學生之間的語言來講,幫助其他同學更簡單、更容易地理解數學知識,進而提升整體學習效果,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積極豐富課堂內容。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數學教師教學語言的使用至關重要。日常教學時謹記用詞的嚴密性和科學性,整體風格活潑有趣,生動貼切,形態自然不做作,語氣中透露出的情感富含親和力。善于利用小學生的特質特點,制造一定的情節環境來增加學生的參與度,適宜地使用教學語言鼓勵學生,給予學生大力的肯定。培育其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主動性,活躍課堂氛圍,使師生之間充分交流溝通,更好地幫助小學生學習小學數學,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最終為實現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打下堅實深厚的基礎。
[1]林小梅.洞悉語言藝術 感悟數學之美[J].名師在線,2017(04):47-48.
[2]劉敬東.數學教學語言的實踐與探索[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6(1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