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泗陽雙語實驗學校 丁愛平
在新課標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知識的自主能動性是小學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小學數學也不例外。為了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小學數學教師要注意將思維能力培養貫穿于數學活動中,不可單純地采用知識灌輸式教學方式,否則無法有效地激活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更無法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學習的趣味性,所以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科學設計數學活動。
興趣是學生內在學習動力的源泉,是使學生持久保持高度學習效率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小學生思維邏輯能力比較差,注意力連續保持時間比較短,更加需要借助興趣來使他們可以持久地投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來。因此,為了可以更好地使小學生在數學活動體驗過程中培養自身的思維能力,數學教師要注意增強數學活動的趣味性,充分利用一些趣味化數學活動來激活他們的思維,促使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知識學習中來。常見的趣味化數學活動主要包括游戲活動和對抗學習活動,具體如下:
考慮到游戲是小學生最為喜愛的一類活動方式,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將思維能力培養貫穿于游戲活動中,以游戲的方式來創設數學活動,使幼兒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學習和掌握有關數學知識,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年、月、日”這部分數學知識的時候,為了使全體學生可以對平月、大月和小月等概念有更深刻的認識,數學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個“小小觀察家”的趣味性游戲活動,借助2018年的日歷,讓學生開展如下幾個觀察活動:其一,在日歷中快速找出自己的生日;其二,對全年的年歷進行認真觀察,對比下各個月的天數,然后說說你的發現。通過第一個問題,學生可以通過觀察和查詢來明確年、月、日的概念;通過第二個問題,可以啟發學生從整體上比較每年的十二個月份的各月天數,這時候他們會發現如下規律:一年總共有12個月,其中1,3,5,7,8,10,12月份為31天,4,6,9,11月份則有30天,而2月有28天或29天,這樣就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大月、小月和平月的基本概念。如此一來,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也拓展了他們的數學思維。
小學生具有很強的表現欲,喜歡展現自己的優勢和能力,所以數學教師可以抓住學生這一特性,將對抗性學習引入數學活動創設中,通過設置對抗性學習活動來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參與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學習“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這部分數學知識的時候,數學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成若干學習小組,然后圍繞“兩位數乘整十數”這個主題,為學生設計一些相關的口算題。由教師出題,各小組成員可以搶答,答對加一分,打錯扣一分,最后比一比哪個小組的總成績最高。通過這種具有競爭性和趣味性的數學問題設置,可以有效激發他們參與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也可以在競爭的過程中發展他們的思維,強化他們的團隊協作意識。
生活是一切知識的來源,并且是一切知識服務的載體。為了使數學活動獲得源源不斷的“活水”,就必須要強化數學活動的生活化特性,即要充分利用貼合小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素材或教學情境來調動和發展他們的思維,促使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因此,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恰當的生活化情境來導入有關教學知識。需要注意的是,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思維,在創設生活化情境過程中,必須要注意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他們熟悉的一些場景或事物。通過設置這些貼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數學活動,可以有效調動他們所學習的學習知識或生活經驗來思考有關數學知識和問題,這樣可以大大提升他們學習數學知識的有效性。
例如,在學習“小數的意義和讀寫”這部分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為了使全體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認識小數,數學教師可以在導入這部分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為學生創設如下教學情境:“在我們現實的社會生活中,我們會常常碰到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到超市購物的時候,有的商品并非是整元數,還會碰到幾角幾分的情況,那么這時候超市標定價格標簽的時候是怎么辦的呢?”在學生思考一段時間后,數學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一些自己制作的商品標簽,如圓珠筆1.2元,小刀0.8元,橡皮0.56元,筆記本4.5元等,然后詢問學生:誰可以指出這些標簽上的標示代表多少元多少角多少分?最后,小學數學教師還可以啟發學生除了超市購物中會涉及小數外,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會用到小數?讓學生比一比看誰知道得多,列舉出來后讀一讀。通過這種生活化情境的創設,可以調動學生的思維,啟發他們思考自己日常生活中到超市購物所看到的價格標簽,這種強烈的好奇心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后續小數部分數學知識的學習,同時也可以使學生走出單一思維的知識學習困境,促使學生逐步從感性思維向理性邏輯思維認知方向發展,這可以更好地促使學生思維的發展。
為了滿足新課標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和標準,就必須要強化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自主性和能動性的發揮。在以往的數學活動中,主要以數學教師自主設計為主,學生很少參與數學活動設計,完全是按照教師的指引來參與數學活動,這種數學活動不利于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也限制了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因此,為了更好地發展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加快轉變傳統的數學教學理念,強化數學活動的科學設計,尤其是要凸顯數學活動的自動化特征。實際上,小學生思維活躍,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均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這時候數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可塑性特征,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引導全體小學生均可以參與到數學活動設計中來,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與此同時,通過使小學生參與數學活動內容和流程等設計,可以深化學生對于有關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也可以提升他們熟練地應用各種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化對這些數學知識的記憶,增強了他們的學習效果,更為關鍵的是發展了自身的數學思維。
例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這部分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數學教師為了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認識“軸對稱”這個基本數學概念,數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認識一些他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對稱事物或現象,引導他們歸納和總結這些圖形或現象所具有的一些共性特征,強化他們對于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在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概念有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啟發學生自主開展數學知識學習活動設計,如數學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同學們,我們已經對軸對稱圖形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和認識,下面我們能不能結合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選擇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來談一談自己是如何認識軸對稱圖形的?”通過這種自主學習活動的設計,可以使每個學生立足于自身的學習情況和生活經驗,積極思考教師問題的解決方法,這樣會使學生在自主思考過程中,強化他們對于軸對稱知識的理解和認識,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總之,數學活動是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教學環節,其在培養小學生思維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學方式所無法比擬的巨大優勢。為了順利發揮數學活動在發展小學生思維能力方面的積極作用,就必須要立足于小學生在學習中主體地位的基礎上,科學創設生活化、趣味化和自主化的數學活動,希望可以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