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蘇蘭
1.概述小說主要的故事情節。
2.說出小說情節安排的特點。
【設計理由】單元教學要求教師針對學情首先整合單元教材,進行合理調整和完善,為學生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九年級的小說教學,學習目標不能只定位在讓學生說清主要的故事情節上,而且要讓學生能說出單元中每一篇小說在情節安排上的藝術特色。
學生認真閱讀四篇小說,從以下三方面做批注:
1.生字新詞的注音釋義;
2.用簡要的語言分別概括小說的主要故事情節;
3.記下疑問點。
1.編劇來相會。
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把教科書上的文學經典拍成電影,在不久的未來都將成為現實!想象一下,我們穿越到未來,有一個電影公司看中了我們教材中的《孔乙己》《蒲柳人家》《變色龍》《熱愛生命》這四篇小說,想把它們拍成電影。現在,我們就是電影公司邀請的編劇。拍好電影的前提之一是需要編劇們先認真研究原著。各位編劇,這些作品的情節你們是否已經熟悉?”然后,教師在iPad上發送故事情節小游戲,讓學生熟悉故事情節;學生用iPad完成游戲并提交;教師出示答題數據統計結果,針對錯題情況,組織學生分析錯誤原因。
【設計理由】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學習是現代教學的重要理念。這里以“編劇來相會”為情境任務,通過圖文并茂的游戲化選擇題形式,讓學生自我建構單元小說情節。學生的游戲結果能通過平板技術用數據精準統計,這便于教師在課堂上及時得到反饋,并組織針對性教學。
2.編劇談情節藝術。
(1)教師組織學生用平板電腦投票,選出本單元四篇小說中情節最吸引人的一篇。教師用柱狀圖展示投票結果,宣布得票最高的作品和得票最低的作品。教師點開得票最高作品的投票者名單,讓投票者談談投票理由。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比較發言者所談理由的共同點,并啟發學生總結這篇小說在情節安排上的特色。接下來,教師點開得票最低作品的投票者名單,讓投票者談談投票理由。教師帶領學生共同研究這篇作品的情節不太吸引人的原因,并引導學生談談情節安排上的特色。課堂片斷如下:
生:《變色龍》的情節最吸引我,因為奧楚蔑洛夫對待狗的態度一直變來變去,很滑稽。
生:奧楚蔑洛夫表面上是對狗的態度變來變去,其實是對狗主人的態度變來變去。當他不知道狗主人是誰時,就站在赫留金的一邊;當他聽說狗主人是將軍時,就嚇得發熱而脫大衣,并責怪赫留金;當他聽說狗主人又不是將軍時,馬上輕視狗,并表示要幫助赫留金得到賠償;后來聽說狗主人又是將軍時,他又嚇得發抖要穿大衣,并責罵赫留金;最后確定是將軍的哥哥家的狗時,他贊美狗,討好狗,并恐嚇赫留金。這種變化多端的情節很吸引我,因為奧楚蔑洛夫太可笑了。
師:這幾位大編劇都談到了情節的變來變去,都談到了可笑。請問,這篇小說的情節一開始是否就像磁鐵一樣牢牢吸引你,一開始是否就讓你覺得非常滑稽可笑?
生:情節一開始還沒有牢牢吸引我,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情節變化中,我越來越被吸引,越來越覺得奧楚蔑洛夫可笑。
師:也就是說,這篇小說的情節安排抓住了一個“變”字。各位編劇,你們能否把變來變去的內容分一下類別?
生:我覺得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討好上司,一類是恐嚇百姓。
師:類別分得很清晰,情節就是在這兩者之間變來變去的。咱們是否可以給這種組織結構起一個藝術一點的名稱?
生:墻頭草。
師:這個名稱與題目“變色龍”一樣,都是用來比喻人。情節的安排特色起什么名稱合適呢?
生:搖擺式。
師:這個名稱抓住了情節的“變”,起得很有藝術感。咱們就給《變色龍》的情節特色定名為“搖擺式”吧。
師:我們再來看一下得票最少的作品《熱愛生命》,先請沒投票的同學來談談理由。
生:情節不像《變色龍》那樣變來變去,所以不吸引我。
師:我們請給《熱愛生命》投票的同學來談談理由。
生:淘金者吃骨頭克服饑餓,這種平常人難得的經歷一開始就吸引了我。然后,正當他充滿信心地向大海前進時,病狼跟了上來,并越來越接近他。讀到這里,我的心跳都加快了。后來,他出乎意料地與狼搏斗,竟然咬死了狼,還喝了狼血活命,這太吸引我了。
師:聽你談淘金者的經歷,我都感覺到了情節的驚心動魄。淘金者在荒野中,每前進一步,都有一個生死關頭在等著他。饑餓要置他于死地,他克服了;腳的傷痛要讓他在荒野等死,他堅持撐下來了。接下來是哪一關?
生:病狼關。
師:你們閱讀到這里的時候,是否愿意把書合起來,先去忙其他的事,忙完再來繼續閱讀?
生:不愿意。
師:可見,“戰狼”這一段最扣人心弦,令人欲罷不能。作者描寫了一個又一個生死關頭,這讓我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哪一部古典小說?
生(齊):《西游記》!
師:那么,你們說一說,像《西游記》一樣,《熱愛生命》的情節安排特色是——
生(齊):闖關式。
師:又一個非常合適的名稱!
【設計理由】學生都有自己的閱讀體驗,教師要以學定教,由以學科體系為線索的邏輯結構向以學生學習為線索的邏輯結構轉變,從知識的講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轉變;學生也從被動聽講的接受者向主動參與的學習者轉變。教師組織學生從情節吸引人的小說談起,投票者積極地講述理由,讓學生成為主動的學習者;沒有投票的學生,在同伴的幫助下,在教師的引領下,也積極參與探討。
(2)小組討論另外兩篇作品在情節安排上的特色。根據已經總結出的關于情節安排上的特色的名稱——“搖擺式”“闖關式”,教師提問學生:另外兩篇小說在情節安排上的特色可以起什么名稱?學生分小組討論7分鐘后,教師組織學生發表意見,并進行適當的點撥引導。《蒲柳人家》的情節結構,學生很快就總結出來是“糖葫蘆式”,因為何滿子是線索人物,串起了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學問的眾多故事。有難度的是《孔乙己》。課堂片斷如下:
生:我認為《孔乙己》的情節是“百家講壇”式,是由小伙計把故事講給大家聽的。
師:小伙計講的是一家之言,是講故事。百家講壇上雖然也是一個人開講,但不是純粹地講故事,而是發表種種評論。
生:我覺得也是“糖葫蘆式”,因為小伙計就是一個線索人物。
生:我覺得《孔乙己》的“糖葫蘆式”與《蒲柳人家》的“糖葫蘆式”不同。《孔乙己》的故事似乎是被推著走的,有點像滾鐵環。
師:你非常善于思考并富有想象力。有關孔乙己的許多事情,是否都在咸亨酒店發生?
生:不是,孔乙己被丁舉人打斷腿就不是在酒店發生的。
師:那么,這樣的故事又是怎樣傳遞給讀者的?
生:是小伙計聽見的。
師:孔乙己在酒店里的種種遭遇,又是怎樣擺在讀者面前的?
生:是小伙計聽見的。
師:那么,文章是怎樣把小伙計的所見所聞連綴起來的?也就是說,文章是拿什么來推動“鐵環”向前滾的呢?
生:是小伙計的一些評論。
師:大家齊聲朗讀一下這些評論。
生(齊):“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
師:文章就是這樣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的,這就是《孔乙己》情節安排的“糖葫蘆式”,或者說“滾鐵環式”。
【設計理由】設計投票活動的目的,其實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讓學生在鑒賞情節的過程中認識到情節安排的特色,并總結出規律。“教材是個例子”,教師要指導學生用教材,而不僅僅是教教材。
3.編劇心聲。
課堂片斷如下:
師:同學們,讓我們帶著對故事情節安排特色的認識,來完成下列填空。
《孔乙己》運用( )方法,精彩地安排故事情節,讓我們感嘆人物命運的悲。
《變色龍》運用( )方法,精彩地安排故事情節,讓我們_______。
《熱愛生命》運用( )方法,精彩地安排故事情節,讓我們_______。
《蒲柳人家》運用( )方法,精彩地安排故事情節,讓我們_______。
(生作答。)
師:各位編劇,今天的研討會,使我想起了羅丹的名言,這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要由衷地對你們說,本單元每一篇小說的情節被你們鑒賞得這樣美,是因為你們擁有一雙能夠發現美的慧眼!
【設計理由】課堂的結尾不僅應起到對全課的總結作用,還應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的思考,使他們在學習的道路上不斷探索。一堂課的結尾,要能埋藏下一堂課的種子。本節課的結尾設計正是基于這樣的考量,讓學生總結各篇小說在情節安排上的特色,并用仿句的形式來引發他們的深思。
本節課以理清和欣賞小說情節為目標,以單元整體教學為思路,通過創設真實而有趣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對幾篇作品進行了整體學習。學生在比較、分析、歸納、整理中忙碌地“做事”,他們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顯現。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以及投票、互評等環節,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了多樣化,從而有效地促進了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