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華市江南中學 林益余
數學作為一種計算工具在任何學科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不管是做一些科學研究還是生活當中的計算,都需要數學理論基礎作為支撐,所以學好數學至關重要。高中數學在每個學生眼里學習難度是比較大的,內容繁多,題型多變,往往有些學生很努力地去學習反而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再加上面臨高考的壓力,學業的繁重,從而使學生漸漸對數學產生一種厭煩感,喪失了對學習數學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要合理地采用教學方法,針對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針對性地去制定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快樂中去學習數學,既要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還要讓學生學到知識,使數學成績得到一定的提高,從而促使學生自身得以更好地發展。
一些學生在進入高中之后學習數學非常吃力,一方面是由于適應不了高中課堂的快節奏,更重要的是初中數學沒有一個扎實的基礎,因此在高中學習數學時才顯得比較吃力。數學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成的,它是一個環環相扣的科目,只要有一個知識點沒有理解透,那么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就會比較困難。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課堂當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初中的數學基礎理論狀況來進行教學,對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要適當放慢教學速度,穿插一點初中基礎理論知識,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下去。
例如,在高中數學授課過程當中,需要大量的計算,這就需要初中的一些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等基礎理論公式,而有些學生初中基礎理論知識不扎實,在解題過程中雖然知道整體的解題思路,但對一些公式不太理解,導致題解答不出來,因此教師在針對這些學生的時候,應該簡單地帶著學生去回顧一下初中的一些基礎理論知識,讓學生對公式有一個充分的理解,然后再進行高中數學內容的講解,這樣初中與高中知識相互結合,學生對題型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教師還要注意初中數學和高中數學的差異性,由于高中數學題型較多,內容較難,題型的解答思路也是靈活多變的,因此教師不能用初中數學的解答思路來進行高中的數學題型的解答,讓學生多方面地去對數學進行理解。
在大多數學生的眼中,數學課堂是枯燥乏味的,有些學生甚至感覺上數學課像是在聽天書一樣,因此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顯得尤為重要,大多數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的主要原因是聽不懂,因此教師應該研究怎樣把復雜多變的數學題型變得更加簡單,讓學生通俗易懂,更加容易去理解,只有學生能夠聽懂,才更加有信心去學習,漸漸地也就對數學產生學習興趣。課堂效率和課堂氛圍也能夠得到保證。
例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常教師在講本節課內容時直接講本節內容的重點,而且上課的節奏也相對比較快,這導致一些學生跟不上,聽不懂,從而放棄了對本節課內容的學習。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當中對教課內容的講解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由淺入深,漸漸地引導學生去進行思考,如在講三角函數這一內容時,不能上來就把公式寫上去,然后再代入題型當中去,教師應該首先對三角函數的公式進行證明和解釋,讓學生對公式有一個充分的理解,然后再把公式運用到題型當中去,讓學生先去解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充分得以調動,學習質量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課堂氛圍也能夠得到很好的維護。
高中數學不同于初中、小學數學,它內容多,題型復雜多變,需要學生有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這需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采用正確的教學方法,積極引導學生去對相同類型的題進行歸納和總結,讓學生真正對相同題型有一個深刻的理解。通過正確的學習方法,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以及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講幾何證明這一節課的過程中,教師要一步一步去引導學生對幾何問題的解答,首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問題,面對這種類型的題應該采用怎樣的解題思路,是應該通過作輔助線解答還是通過相關定理來進行解答,讓學生通過思考定出走哪條解題思路,然后再順著這條思路一步一步地去進行探索和解答,最后學生解答出來后對這種相同題型的問題進行總結,讓學生養成一種記筆記的好習慣,及時對問題進行記錄,這樣才能真正對相關知識進行復習,以便對這些知識點進行鞏固和深入理解。
在高中數學課堂研究過程中,教師除了要重視課堂上的效率,還要重視學生課下的學習狀況,提高數學成績需要學生去多做練習題,不斷總結做題經驗,反復對自己所做過的題型進行復習和鞏固。課堂上教師只是教授學生解題方法和解題思路,而學生真正對老師所講內容有一個充分的理解需要學生課下去多下功夫,學生不但要養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教師也要不斷去總結在授課過程中的經驗,尋求更好的教學方法和學生更容易接受的解題思路,而且還要嚴格要求學生去完成相關作業。學生和教師共同進步,教學質量和學生成績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