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海縣永寧路實驗學校 陳 實
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數學教學必須要關注學生本身的發展,而不是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標,要為學生創造一個積極主動的教育環境,營造一個活潑的教學氛圍,給學生提供足夠的發展空間。在數學教學課堂上,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思維和想象力的激發,要讓學生學會用頭腦思考,而不是一味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教師要適當地調整教學內容,優化教學結構,使數學教學能為學生服務,幫助學生獲得知識。
一個良好的教學課堂,不應該是沉悶的氛圍,而應該是有一個活躍的教學環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為學生營造活躍的教學環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開放學生的思想,特別是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更能達到啟發學生思維的目的。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與學生處于一個平等的關系,只有在老師真心對待學生的情況下,學生才會以最真實的態度對待老師,這樣學生與老師之間才能建立起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師生關系。創設良好的師生互動的課堂,才能讓學生真正融入課堂上來,在學生積極活躍的時候予以鼓勵,在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適當提醒,營造和諧的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思維,開放思想。
比如說,教師在教學直線與線段時,可以選擇利用圖片的方式來將學生引入課堂上來,教師可以選擇與直線或是線段有關的,在生活中經常運用的一些實物,如電話線,讓學生對這節課所學習的內容有更深刻的了解。又如在學習質數與合數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之前學習的約數內容,來喚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同時又與現在所學的相聯系,讓學生觀察1、2、6、7、8、11、12、15的約數,然后教師通過讓學生分類,進而提出質數和合數的概念,促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開放式的教學是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學生學習的輔助工具,讓教學的內容成為學生學習和創新的依據。教師可以將數學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用學生身邊熟悉的、有趣的數學問題來教學,這樣有利于學生發掘有趣的數學活動,將教材的內容學“活”了,讓學生能夠用數學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解答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教師適當調整教學內容,不僅只是教授教材上的內容,融入一些生活元素,貼近學生的生活,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將所學習的內容變得更加有趣。
比如,在將統計學運用到生活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自己創設問題:現如今我國缺水問題比較嚴重,有很多城市都還存在供水不足的問題,一方面,缺水現象如此嚴重,另一方面,水資源浪費的現象也非常嚴重。那么同學們在刷牙時如果一直不關水,讓它一直流,結果會怎么樣呢?學生在聽到之后,便會自己陷入思考,回想自己是怎么樣做的。學生興趣高昂地參與到課堂上來,真切地感受到數學不僅只有枯燥乏味的課本知識,也有生活元素,這樣可以相應地提高學生的測量、思維、運算等的實踐能力。通過練習,不僅讓學生從無聊的課本中脫離,并且可以在無形中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數學源于生活,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應該善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把課堂延展到課外,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有趣性,拓寬學習數學的學習渠道,拓展學習空間。同時開展教學評價,讓學生回顧自己的學習歷程,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出改進意見,激勵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加以改進。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讓學生學會如何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比如,在教學圓的概念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發現圓的本質,讓學生用繪畫的方式來對圓進行理解,然后教師再用專業性的語言逐步引導學生,將圓的抽象概念轉化為具體實際的圖畫,這樣有利于學生對數學學科的了解,對數學用語也會更加貼切規范。教師在教學之后,再向學生收集反饋意見,發現自己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總而言之,在小學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多種方式進行教學,首先讓學生理解概念,促進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同時也要結合實際生活,將抽象的數學化為形象具體的事物,便于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對其有深入的認識。開放式的教學是未來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趨勢,以開放的課堂教學來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營造活躍的學習氛圍,豐富教學的內容,拓展教學的空間,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的潛力,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感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