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實驗小學 王海霞
小學教育作為義務教育的一個重要階段,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提高學生們學習的效率,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構建一個更加高效的課堂,是我們值得重視的問題。將分類思想滲透到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去,有利于簡化學生們對復雜事物的認知,增強他們的學習效果,建構出一個高效的數學課堂。
諺語《之母》曾說:“經歷是才智之母。”學生們獲取知識不能只是一味地依賴老師的講解,更應親身經歷學習的過程,在一步步地發現、理解、探究的過程中領會知識的概念,這有助于滲透分類思想,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在講解“真分數與假分數的區別”時,我首先讓學生們嘗試著利用圖式來表示一些分數,我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平均分為4部分的圓,其中一部分用陰影遮住,學生們經過觀察得出這個圖式表示分數,接著我又畫出了兩個平均分為4部分的圓,并將7個小部分用陰影遮住,這時候學生學習到了單位“1”的概念,明白一個圓就是一個單位“1”,一個圓不能夠表示出我們想要的7個,因此我們需要用到兩個圓。然后我引領同學們進一步拆開圖式表示的,學生們通過觀察發現一個全陰影的表示的圓和一個表示的圓,很容易得出假分數是由一個整數和一個真分數構成的概念。最后,我讓學生們在根據圖式進行認知的基礎上分類等分數,學生們順利地將等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數歸成一類,將分子大于或者等于分母的分數歸成另一類。
根據一定的實例或者圖式,學生們可以收獲對抽象知識的具體化的認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地對圖示進行一定的分類、觀察比較,學生們又可以獲得對概念的概括能力。因此,結合圖式,讓學生們經歷分類過程對構建高效課堂意義重大。
學生們獲得對抽象概念的初步了解后,更應通過各種教學活動進行多元化的辨別,加深對分類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內化對已概括出的知識的感知和認識。多元辨別,內化分類認知對于進一步滲透分類思想,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教授學生們認識“不同角度的三角形”為例,首先我通過呈現一些生活中的角的圖式,比如三角板、三明治等,讓學生們初步概括出三個角中有小于、等于或者大于90°的角的三角形是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還是鈍角三角形的基礎概念。然后讓學生們進行多元辨別,對出示的所有三角形(三明治等)進行分類,進一步判斷哪些屬于銳角、直角或者鈍角三角形的范疇,內化對三角形角度的認知。除此之外,我還將圓形鐘表的每一部分標上30°,分別連接不同時間的時針和分針的尾部構成不同的三角形,學生們成功地把30°、60°等的角看作一類,120°等的角看作一類,在這個多元化辨別分類的過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銳角、直角、鈍角三角形的概念。
因此,在獲得基礎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多元辨別、內化對分類的認知,有助于學生們在教學活動中獲得更深層的感知和體驗、增強抽象知識的理解和感知能力,更有助于將分類思想進一步地滲透進數學教學活動中,促進更加有質量、有效率的數學課堂的構建。
正如薩迪所說:“有知識的人不實踐,等于一只蜜蜂不釀蜜。”因此,只有通過實踐進行實地操作,靈活地將分類的規律應用到具體的數學問題中才能設身處地地獲得對知識的真實體驗,實現分類思想的滲透,助推數學思維能力和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在引領學生們學習“方程”時,我首先出示100+200=300、150+x=350等數學式子讓學生們進行分類,學生們把含有未知數的、只有等號的分為一類,在分類后總結出方程要具備相等的關系、含有未知數。接下來我提出了幾個生活中出現的問題,讓學生們選擇合適的方程解答問題,在數學實踐中應用分類的規律。比如:買10個蘋果和6個梨的價錢是一樣的,花費120元買了一箱60個梨,如果用這個價錢可以買多少蘋果?學生們通過觀察出現的數學公式:20×6÷10x=120、20×6÷10<6等,將它們進行分類,成功地選出正確的公式并得出最終的答案:可以買100個蘋果。
在這個應用分類規律的過程中,學生們經過體驗獲得了對分類思想的進一步認知,同時也加強了對知識的訓練。融入實踐,應用分類規律才能將學到的知識成功地轉換為生活的能力,同時對于進一步提高學習的效率,構建高效課堂具有良好的效果。
總而言之,我們要將分類的思想滲透進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中,通過一定的實例、圖片等圖式引導學生們經歷分類的過程,內化分類的認知,應用分類的規律,從而實現學生們數學思維和概括能力、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構建一個高效的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