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江心沙學校 朱雨時
生活是數學知識的出發點、歸宿點,二者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關系。至此,小學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也應深刻地意識到這一點,并要以新課改為導向,將“生活化”教學這一模式引入進來,以此來拉近學生與知識間的距離,使最終教學達到一個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將以此為話題,對“生活化”教學的構建路徑進行研究,希望對相關工作的展開發揮出借鑒價值。
小學生由于受到了年齡所帶來的影響,其在開展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對于周邊的一些事物、自己熟悉的事物特別感興趣,所以在實踐教學中,這也是教師要關注的一個要點。至此,小學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巧妙地借助學生的周邊事物,來引導其運用數學思維,來觀察生活,使其在感知數學、理解數學的同時,認知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使其學習興趣、動力大大增強,促使其學習活動持續、順利地開展下去。
例如,在“數一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將教室中的事物作為出發點,讓學生查一查、數一數,在教室中有多少桌椅、多少同學,在文具盒里有幾只筆,教室里有幾扇窗戶等,這樣的方法具有較強的直觀性,與小學生現階段的認知水平、思維特點相符合,使其學習更加順利,最終學習達到一舉數得的效果。
再例如,在學習“認識鐘表”的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就可以讓學生闡述一下自己每天的作息時間,比如,幾點起床、幾點吃早餐、幾點去學校、幾點放學、幾點做作業等,這樣的引導方式更加利于學生的接受。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發現生活中數學知識的存在,使其可以利用數學思維、眼光來看待生活事物等,真正地實現實際生活與數學教學的整合,使學生在局限的課堂中收獲更多。
在學生的學習、成長、發展中,數學知識是必須要具備的,將是其未來生活、學習、工作的重要基礎。至此,小學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也應積極地摒棄“以本為本”這一理念,將一些生動、鮮活的生活實例引入數學課堂中,促使學生真正實現學以致用,將數學學科的內涵、價值、效用等逐一地展現出來。
例如,在講解《認識人民幣》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充分地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來為學生創設出一個生活情景,促使其借助一些數學知識,來成功地解決生活問題,使其在學習中獲取到更多的自信心、成就感,使教學活動順利地開展下去。比如,教師可以將多媒體這一技術引入進來,在大屏幕上為學生展現出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如1元、5元、10元、20元、5角、1角,為后續生活情境的創設打下基礎。而在這之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設出一個生活情境,如“某個星期天,小明要到文具店去買文具,他需要一個筆記本,售價為15.6元,還需要一支鉛筆,售價為5.6元,一個文具盒28.5元,如果他想買好這些文具的話,一共有多少種拿錢方式呢?”在情境設置完畢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解決這一問題,使其在自學、合作學習的模式下活躍思維、積極動腦等,設計出多種拿錢方案,進一步推動其的思維發展,使最終的教學效果得以強化。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不僅展現出了學生本位,使其在學習中始終保持積極性、主動性,也強化了其生活經驗,使其學會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可謂是一舉數得。
再例如,在講解《統計》一課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使學生的學習動力、趣味大大增強,使其學習效果得以進一步地深化。比如,教師可以巧妙地借助小視頻,在課堂中為學生播放一段水果商店內人們正在購買水果的視頻片段,引導學生觀看;而在這之后,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其在視頻中自選一個統計主題,并獲取到所需數據,制作成統計圖,在課堂中展現出來,看哪一小組的數據最準確、表現方式最精確等,進行評比,并下發適當的獎勵,使教學得以開展下去。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擁有更多的自主空間,使其思維的發散性大大增強,將生活化教學的構建價值、作用等最大化地展現出來。
在數學教學中,很多知識都是非常數學化、抽象的。至此,為了幫助學生在學習中更好地理解知識、獲取知識,并推動其數學思維的發展,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運用一些數學概念,來解釋生活現象,以此方式來使其掌握數學概念的真實含義,促使數學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實效性大大強化。
例如,在講解《軸對稱圖形》這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以實際生活為出發點,來引入一些軸對稱圖形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比如“無把水杯”“蝴蝶”“松樹”“飛機”等,為后續教學奠定基礎;而在這之后,教師就可以向學生設問:“這些圖形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你們知道這個特點是什么嗎?”引導學生說出“軸對稱”這一性質,繼而教師再引導:“那你們是根據什么判斷的呢?”促使學生闡述、理解軸對稱的定義,使其建立起牢固的知識表象,使學習效果有所提升。
再例如,在講解“旋轉”這一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先為學生展現一些由旋轉得來了美麗圖案,如園藝設計、剪紙藝術等,并提問學生:“你們知道這些圖案都是怎樣得來的嗎?”促使學生對旋轉的定義、性質進行研究,大大減輕數學學習的枯燥感、乏味感,促使生活化教學得以真正實現。
綜上所述,小學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將實際生活與數學知識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是十分必要的。在此模式下,不僅能減弱數學知識的抽象性、緊密性、難度性,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更加順利、流暢地開展下去,對于有效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也有著十分重大的作用,需要引起教師們的關注、重視等。但是,在此過程中,教師也應掌握正確的構建方法、策略,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升教學成效,向高效課堂的構建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