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響水縣實驗小學 林 華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探究思考,促使學生參與觀察、實驗、推理等活動,并在探索中獲得活動經驗的積累、數學思想的感悟、操作能力的提升。學生運用剪刀、模型以及測量、作圖等動手探究、動腦思考,在“做數學”中獲得創造才能的發展。傳統的教學中學生被動傾聽、被動作答,學生雖能獲得相應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也能在考試中取得較好的成績。但學生的動手能力沒有得到提升,實驗教學是傳統教學的有益補充,學生在操作的背后呈現思維,使知識得以順應與內化。
小學生缺少自控力,他們面對不感興趣的事物易分散注意力,在傳統數學課堂中,他們好動的天性難以得到釋放,長此以往,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會大幅度下降。在數學實驗課堂中,他們是學習的主人,通過自由的討論探究,獲得的經驗遠比枯燥的說教來得有意義,也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很多學生認為數學知識抽象而心存恐懼,教師要從生活中挖掘數學知識,尋找數學的原型,為學生選擇恰當的操作工具,探究數學知識的本質,這樣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數學實驗中,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運用各種方法去解決問題,能獲得豐富的表象,促進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發展。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過于看重結果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忽略了學生親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課堂看似熱鬧,卻缺少實際教學效果。在實驗前,教師要明確實驗目的,展現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讓他們親歷知識的發生過程,體會到探索的樂趣。學生從創設情境開始,進行有條理的實驗探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如果只參與動手操作而缺少思維的參與,這不是真正意義的數學學習。教師不能囿于操作,要引領學生在操作的基礎上觀察、分析,挖掘背后隱藏的數學規律,并逐漸上升為數學方法原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理解必要的數學知識。
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感受直觀的知識、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但實驗中誤差是不可避免的,獲得的數學結論還需要進一步的邏輯論證,讓學生形成嚴謹求實的態度。如,在探求“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時,學生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等活動探索三角形的內角和,學生在量、剪的過程中會出現誤差,所拼起來的角有時不是一個平角,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只有邏輯論證才能歸納結論。
小這數學知識分為“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等領域內容,都有涉及操作性的內容,如數的比較、分數與小數的認識、平面圖形的面積、立體圖形的特征、隨機事件的概念等,教師要深入研讀教材,搜集生活教材,并依據學情對內容進行合理的改編,為學生提供可操作的實驗內容。如,在蘇教版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體》一課教學中,教者借助于可操作的電子白板課件,呈現一個大正方體,其表面被涂上紅色,提出問題:“如果將它的棱平均分成兩份,可以切成幾個小正方體?每個小正方體有幾面涂色?”學生同桌合作手切正方體,思考:為什么還有三個面沒有涂上顏色呢?如果將大正方體的棱平均分成三份,切出的小正方體還都是三面涂色的嗎?學生觀察、思考,匯報自己的探究。教者讓學生在電子白板上觀察涂色的小正方形,思考:這些小正方體分別在原來大正方體的什么位置?三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在原來大正方體的什么位置?兩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在原來的什么位置?一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在原來的什么位置?0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在原來的什么位置?學生針對這些涂色小正方體的位置,對其中蘊含的規律進行猜想,拿出三種不同的正方體,通過涂一涂、找一找、數一數、說一說,根據記錄表格中的數字,思考如果棱被分成6份、7份、n份,三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幾個?
實驗,可以促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可以對數學結論進行驗證,可以讓學生去感受數學思想方法。實驗的目的不宜過多,但需明確,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目的,將實驗分成探究型實驗、理解型實驗、驗證型實驗,它們之間既有共性,也各有各的特點,教師要圍繞教學目標與實驗目的,選擇恰當的實驗,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實驗器材包括示范性教具、操作性學具,教師要合理地使用實驗器材,讓學生的感官得到協調發展,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小學數學實驗器材相對短缺,教師要用好現有的器材,積極地開展實驗教學,可以利用小棒進行認數教學,探求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利用小正方體、小正方形等學具,探求數學規律,歸納結論。
教師創設合理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積極性。情境不一味求趣求新,要圍繞實驗目的與認知水平,設計出引思的情境。學生操作也要把握有度,過于簡單難激活思維,過于詳細學生缺少探究的空間。教師要以協作者的身份參與到實驗之中,不宜越位,但也要在學生有疑惑時及時點撥引導,對他們的發現有肯定鼓勵,在他們發生爭議時恰當引導,實現有意義的探究學習。教師要引領學生反思實驗,要分析第二次實驗與第一次實驗的不同,要對實驗過程進行梳理,獲得知識體系的建構、思想方法的感悟,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數學實驗讓學生親歷探索求知的過程,讓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促進學生知識的建構,操作能力的培養,數學思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