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顏慶
(南寧市邕寧區那樓鎮鎮龍小學,廣西 南寧 530206)
為了更好地適應新時期發展形勢,開闊學生視野,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科知識學習和提問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提問能力,教師需要從教學氛圍的營造、問題情境的創設等多方面入手對教學工作進行調整,激發學生參與數學教學活動及提問的興趣,進而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及能力進行提升的目標.下面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方法及策略進行具體分析.
為了使學生“會問”,提出更多有價值、有針對性的問題,教師可對問題情境教學法進行合理應用,進而通過問題情境對學生進行引導,對學生探究能力進行培養,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設置的問題情境需要符合小學階段學生年齡特點及心理特點,對有趣的視頻動畫、圖片、文字等進行合理添加,使學生能夠直觀理解情境內容,進而實現激發學生求知欲的目的,為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奠定堅實基礎.
以“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教學工作為例進行分析,本節課教學目標:“通過豎式計算連加、連減的方法及簡便寫法”,同時鞏固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相關知識點,使學生能夠靈活解題;教師設置相應的問題情境:“將四班學生分成3組比賽摘柿子,第1組學生摘了29個,第2組學生摘了22個,第三組摘了26個,請問四班一共摘了多少柿子?”;學生通過分別計算和簡便寫法兩種方式得到“77個”的結果;之后教師在問題情境的基礎上對學生加以引導,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想法提出一些有趣的問題,比如,“若第1小組與第2小組聯盟后,比第3小組多摘了多少柿子?”等問題,并且教師在一旁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討論,最終得到問題的答案.上述方法對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幫助,能夠對學生提問的針對性、問題價值等進行提升,同時能夠調動學生參與提問及課堂討論活動的積極性,為學生自主作用的充分發揮奠定基礎.
小學數學教師對學生提問能力進行培養時,需要使學生“善問”,即教師需要對提問方法進行傳授,對學生思路進行正確引導.為了使學生能夠對提問要領進行把握,善于提問,教師可為學生進行適當的講解示范,同時也可從生活中提取素材,列舉典型且代表性較強的例子,同時教師需要對學生思路進行適當的引導,使學生能夠發散思維和舉一反三,進而提升其提問能力.
以“三角形的內角和”的教學工作為例進行分析:教師借助多媒體播放器為學生播放一段有趣的動畫視頻,動畫將2個不同大小的三角形擬人化,之后對2個三角形的對話故事進行播放;教師向學生提問:“大家覺得哪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更大,或是大家有什么其他不同的看法和觀點嗎?”;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啟發,之后有的學生提問:“大的三角形內角和更大一些嗎?”,有的學生提問:“2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相同的嗎?”教師帶領學生通過量角器測量、撕拼法、折疊法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不同觀點進行驗證:部分學生剪下三角形幾個角,將其拼接成了1個平角,還有學生通過折疊的方法組成了1個平角……通過上述方法,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提問的思路,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啟發和引導,進而使學生提出更多與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相關、具有較高價值的問題,使學生對提問方法進行掌握,促進學生提問能力的提升.
若想實現提升學生提問能力的目標,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問題意識、質疑能力等進行培養,進而對小學生的好奇心理、求知欲等進行充分利用,使學生產生更多主動提問的欲望,通過提問滿足自己的求知欲.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可鼓勵學生相互提問,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及課堂討論環節,能夠敢于在其他學生及教師的面前將自己的觀點進行表達,同時教師需要注意對學生表情等進行觀察,避免使尚未準備充分的學生提問或作答,避免對學生提問積極性及勇氣造成打擊.
以“扇形統計圖”的教學工作為例進行分析: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器將電腦磁盤空間、牛奶營養成分表等內容相關的圖片展示給學生,學生對這些事物和內容較為熟悉,此時教師可順勢將上述內容相關的扇形統計圖展示給學生,使其對電腦已用空間、可用空間和牛奶中乳糖、無機鹽、鈣的營養成分所占比例產生直觀、清晰的認識,并對扇形統計圖相關知識點進行掌握.之后教師鼓勵學生提問和質疑,并且設置“問題大王”“小諸葛”等稱號,并且創設寬松、民主、自由的教學環境,使學生愿意提問、敢于提問,勇于爭取這些稱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提問,為提問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
總之,傳統機械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無法更好的應對如今的教育形勢,不能滿足學習者的需求,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已經對教學工作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對素質教育及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產生更多重視,并且通過創設適宜的問題情境、營造輕松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培養學生提問及質疑意識,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最終為學生提問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1]瓏珍旺姆.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11):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