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秉武
摘 要 教育首先是一種生活,是一種蓬勃向上,鍥而不舍的生活。只有讓師生過上健康、完整的生活,教育才是健康的、智慧的、富有生命活力的。
關鍵詞 語文;教學;困惑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0-0070-01
語文教學要靠我們語文教師去奮斗拼搏,但是在這里套用一句歌詞就是:語文教學,敢問路在何方?
一、語文教學現狀令人擔憂
語文教學的改革似乎越改越讓人感到困惑,新的課程標準強調:“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這的確體現了全新的教學理念,體現了時代的特點,但要真正施行起來,怕不是那么容易。一個語文教師從事語文教學一輩子年,要經歷多少次的教學改革很難有個準。語文教學是一門科學,既然是科學,就應該有它自身的客觀規律。遵循規律,按照語文自身的特點,進行語文教學是天經地義的。但從語文教學的實踐來看,語文教學的現狀確是令人擔憂。學生難學,教師難教,真讓人感到語文教學的路啊,越走越窄。
長期以來,農村中學語文教學由于多種原因把教材視為唯一的課程資源。語文課堂上有幾個學生能夠堅持45分鐘認真聽課或者積極主動參與語文活動的?教師辛辛苦苦,卻是吃力不討好。原因是什么呢?明眼人一看就清楚。都是考試惹的禍。學生都知道老師教的內容考試很少考,甚至根本就考不到。教師們為了提高升學率把教材上羅列的知識點要求學生不斷重復的進行枯燥、繁瑣、機械的訓練。嚴重扼殺了農村中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阻礙了農村中學生語文素質的發展,甚至導致學生厭學情緒。可放眼語文教學現實,還不是依然如故?誰要是相信文件上講的那一套,那你才傻冒呢!你的考分不如人,就有叫你走人的危險。為了生存,語文教師不得不巧于應付,上面檢查了,就來素質教育,檢查一走,趕忙忙應試。眼睛一睜,忙到熄燈。競爭成了教師的緊箍咒,最苦的恐怕還是學生。諸位有沒有發現,減輕學生的負擔喊得震天響,學生的負擔減輕了沒有?結果是學生的書包越來越沉。什么都要行政命令,什么都要統一,結果遭殃的是語文教學,受苦的是廣大的語文教師。
現如今高呼不能體罰學生的社會輿論以及《教師法》的導向,是教師有點不知所措,手忙腳亂,“對如何當一名合格的老師”很迷茫。
二、對語文教學的認識
著名學者余秋雨說:“只有書籍能把遼闊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澆灌給你,能把一切高貴的生命早已飄散的信號傳遞給你,能把一切智慧和美好對比著愚昧與丑陋一起給你,使你馳騁古今,經天緯地。”自古以來我國就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美讀習慣。
語文教學活動是師生共同活動,若要學生樂學,教師必須做到樂教。因為有些學生在學習中往往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即“親其師,才信其道”;所以教師必須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從自身做起,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為學生樹立榜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這樣,教師的要求就會順利地“內化”為學生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習優者不偏愛,學習差者不歧視,了解學生,理解差生,關心差生,多鼓勵,少批評,努力發掘他們的閃光點,使他們的自卑感逐漸消失,激發起他們勤奮好學的上進心,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多提問,多鼓勵,多輔導,讓他們在點滴的進步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學生從教師那里受到鼓舞、鼓勵,從而尊重教師,激起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積極性,他們在聽課過程中,就能全神貫注,聽得投入,學得扎實,記得牢固,理解得透徹,同時智力得到發展,能力也得到進一步提高。
我們教育的對象是人,是活生生的人,是有思想的人,而非東西。那我們就應按人的方式去對待,給他們自由,給他們屬于自己成長的天空。每一根枝條都有自己的伸展方式,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開放時節。我想,教育要做的,就是給每一根枝條以合適的伸展方式,就是幫助每一朵花在該開放的時節絢爛開放。如果神圣的教育都把人培養成了應試高材,培養成了未來搶飯碗的高手,那么,教育無疑淪為了制造業,教育無可替代的神圣使命也不復存在!
三、對語文教學的看法
教育的功利與浮躁,很大程度是由于鼓吹或熱衷于“奔跑”,且是“百米沖刺”。這樣,師生勢必累的很,也煩的很。 站在現實的大地上,教育工作者要有批判的精神,但更要有建設的行為。
因此,我堅信,教育是必要的烏托邦。教育不是夢,但教育永遠不能沒有夢。沒夢的教育是“死”教育,對“死”教育,不倦怠、不冷漠才是咄咄怪事。
因此,我堅信,教育首先是一種生活,是一種蓬勃向上,鍥而不舍的生活。只有讓師生過上健康、完整的生活,教育才是健康的、智慧的、富有生命活力的。
在哲學中講“量變達到一定的程度就會發生質的變化”,我們的教育也一樣,當超負的壓力或多頭的課程標準向教者及被教者襲來時,教者昏頭轉向,學者昏頭轉向;教者汗流浹背,學者汗流浹背。為此我作為一名二十一世紀的年輕教育工作者鄭重的吶喊:“我們教師千萬不能跪著教書。也不為教學上的浮躁與模式所左右,自己要有獨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養成自己的風格,不能喪失自我。他說,你說,不如我說。不能隨波逐流,人云亦云。毫不夸張的說:如果教師喪失自我的跪著教書,那么,中華民族就永遠站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