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格娟
摘 要 作為一名素質教育新形勢下的初中地理教師,應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藝術,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實現寓教于樂。關鍵詞 提高;地理課堂;趣味性;教學藝術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0-0232-01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現在的教師,不但要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更要有高超的教學藝術;不但要緊跟時代步伐和潮流,更要有創新。現代教學要求的是快樂高效的課堂,要寓教于樂。那么怎樣的教學才是充滿趣味的?怎樣才能讓學生認真學習地理知識,熱愛地理學科呢?我想,那就要把趣味貫穿到整個地理教學的過程中去。一、趣味導課——巧設導入,激疑引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導語可以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進入角色,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和學習興趣。1.詩詞情境法。詩詞不僅內涵深刻,而且蘊含著大量優美的地理景觀信息。如果能夠恰當的運用詩詞創設情境,則能更好的將學生引入課堂,翱翔于地理的世界。例如在教授“臺灣省”時,讓學生朗誦余光中的《鄉愁》。“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這短短數語瞬時將學生帶入最大的國殤、最深的鄉愁當中。用這首詩作為這節課的導語,在學習之初就從情感上感染學生,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同時也提高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2.聯系生活法。地理是一門與生活密切聯系的綜合學科,生活中處處有地理,若能準確的選取生活實例導入新課,則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地理知識。例如在教授“中國的氣候”一節時,正值國慶收假后,我問學生:國慶黃金周,同學們都跟家人去哪里旅游了?學生踴躍回答。我又說:“國慶假期,我去了陜北靖邊,看到黃土高原上的人們已經穿上了羽絨,家里打開了暖氣,而我們班的王老師去海南度假,看她發到朋友圈的照片全是短袖短褲,沙灘陽光。同是金秋十月,同處祖國大陸,為何差別如此之大呢?”由此引出中國南北方的氣候存在差異,水到渠成,效果顯著。3.歌曲激勵法。在給初三學生進行二輪復習時,怎樣設計導入成了一個難題。此時不能再用初一、初二傳統的導入方法,而是要想盡辦法調動學生在中考沖刺階段復習的積極性。我采用了歌曲激勵法,確定“每周一歌”來激勵學習。這樣的導入,在每節課前都調動了學生復習備考的主動性,反而事半功倍。二、趣味授課——活教引導,教學生花地理課堂上,其實可以恰當放棄傳統的說教灌輸方式,把學生樂于接受的事物融入教學,使學生興趣更高,印象更深刻。1.生動趣味語言法。在地理教學中應適當的引入順口溜、諺語、古詩、故事、謎語、歌曲以及地理別稱進行教學,既使授課語言通俗易懂,又生動有趣。例如學習“中國的疆域”時,先打出一條謎語:“藍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雞在其中,頭指世界最大洋,尾擺全球大陸中”。這是哪個國家?學生興奮地喊出:“中國,中國,這是偉大的中國!”用謎語吸引學生的眼球和注意力,迸發求知欲的火花。2.微課輔助法。在地理教學中,要充分發揮科技在課堂中的重要作用。我比較提倡在地理課堂中輔以微課教學,通過短視頻實現教學模式和敘述方式的改變,真正實現愉悅高效的課堂。例如,講到“中國的山脈”時,中國山多名雜,難學又難記。我制作了一個六分多鐘的微課《跟著詩詞學山脈》,用優美的詩詞,動聽的音樂,聲情并茂的畫面,給學生以強烈的感染,觸發他們的思考,從而在愉悅的氣氛中突破教學難點。三、趣味練習——妙設題目,高效反饋課堂練習可以及時反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一節課安排多次反饋性的練習,實際上就是給自己的教學進行會診的過程。1.競賽式練習。對于地理學習中簡單易記的內容,設置題目,讓學生在“賽中學”、“學中賽”,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提高了效率。例如在學習“中國的鄰國”時,我要求學生運用方位記憶法當堂記憶中國的20個鄰國,看哪個學生記得最快、最多?學生快速行動起來,并積極舉手回答。通過這樣的方式既體現了公平,又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快樂。2.分層次練習。當堂反饋練習分A組和B組,有層次,有梯度,以供不同程度的學生擴展提高。例如在學習“臺灣省”時,反饋訓練環節,A組題目是考查基本知識點的選擇題,要求全班學生當堂完成;B組題目是中考真題中的綜合題,有一定難度,引導部分學生當堂準確解答,另一部分學生下課思考、求助完成。四、趣味小結——高招小結,舉一反三在新課標的教育理念下,必須打破常規的“一言堂”式課堂小結,讓學生自行歸納和總結。我在每堂課的小結環節都會問學生三個問題:(1)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2)你掌握了哪些學習地理的方法?(3)你最大的體驗是什么?通過這三個問題,對學生的要求從知識上升到方法,從方法上升到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如果學生每節課都能從這三個方面認真小結,一定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總之,提升初中地理課堂趣味性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體現教師素質的藝術。在地理課堂中若能對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全面的改革和創新,做到教學與藝術聯姻,高效同樂趣俱來,才能真正實現寓教于樂。地量千古文明,理蘊萬世精華。當地理變得有趣,讓教育成為最美的遇見。參考文獻:[1]張春艷.增加地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J].吉林畫報:教育百家A,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