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
【摘要】互聯網金融一種新型的資金融通、支付、投資金融業務模式,其本質是通過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來實現,即互聯網和傳統金融業的結合體。隨著近幾年互聯網科技的高速發展,和金融市場化進程的加快,互聯網金融產生的一系列金融產物,例如余額寶、微信紅包、互聯網理財等等在內的已取得較大的市場影響力,互聯網金融已逐步輻射到居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并廣受客戶的喜愛?;ヂ摼W金融對商業銀行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和挑戰,面對這種沖擊,商業銀行應該如何應對?本文將從互聯網金融涵義特征,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及未來發展幾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商業銀行 影響 發展
一、互聯網金融的涵義和特征
(一)互聯網金融的涵義
互聯網金融(ITFIN)作為一種新型的資金融通、支付、投資金融業務模式,主要通過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來實現。互聯網金融不是將互聯網和金融單純結合起來,而是基于安全、移動等網絡技術情況下,被廣大客戶熟悉接受后,自然而然為適應客戶新的金融需求而產生的新模式?;ヂ摼W金融為未來金融行業的發展方向打開了新的思路。
(二)互聯網金融的特征
(1)成本低?;ヂ摼W金融采取虛擬運作方式,不需要依靠物理網點,只需在線上通過移動互聯網通信設備終端展開操作,加之較少的工作人員,通過一系列的數據分析便可完成融資業務的一系列過程,便可實現多方對多方資金供求運行,付出的較低的成本。
(2)靈活性?;ヂ摼W金融環境下,資金的需求方和供給方不需要借助傳統中介,便可通過互聯網平臺自行完成金融交易??蛻敉ㄟ^開放的平臺便可方便快捷地找到需要的金融產品。
(3)高效性?;ヂ摼W金融業務主要使用電腦或手機移動終端,客戶不需要像在商業銀行網點排隊即可依照規范化標準化的流程快捷地進行操作,服務體驗極佳。
(3)覆蓋廣。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客戶不需要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便可快捷地在互聯網上找尋到自己所需要的金融產品,互聯網金融的這一特性,能讓其能輻射到更多的客戶,為更多的客戶提供金融服務。
(4)大眾性。除了服務中高端客群外,互聯網金融可以為低收入群體提供金融服務?;谄錅嗜腴T檻低,技術設備要求簡單,大眾客戶也可以利用互聯網科技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務。
(5)管理弱?;ヂ摼W金融沒有類似商業銀行的風險管控、合規以及清收保全機制,容易釀成金融風險案件。由于缺乏準入門檻和行業規范,導致互聯網金融可能會產生較多的政策和法律風險。
二、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一)商業銀行的價值實現和價值創造方式受到影響
截止到目前為止,商業銀行的盈利點主要還是依靠存貸差,絕大多數商業銀行的發展方式幾乎上還是傳統的外延粗放式增長模式,商業銀行通過向客戶提供專業、穩定、低風險的金融產品服務進行盈利,但這些均建立在復雜密集的知識和繁冗的流程基礎之上。
相比之下,互聯網金融的競爭優勢依靠的是網絡信息和數據處理技術,它不需像商業銀行基于復雜的流程,而是將業務流程進行簡化,便可快速地響應客戶的金融需求,并做好匹配、風險定價等流程?;谶@個特點,商業銀行的傳統優勢正在被互聯網金融逐步削弱甚至慢慢取代。
此外,商業銀行傳統的價值實現和價值創造方式被徹底的顛覆還有目標客群的變化,傳統的商業銀行的服務對象偏向于中高端客群,普通大眾客戶作為長尾客群,在過去不在商業銀行的目標范圍內。而在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由于其便捷性和高效性,互聯網金融的目標客戶類型除了面向中高端客群外,普通的大眾客群也在其目標客戶范圍內,大眾客群可以享受互聯網金融提供的良好的服務感受。
(二)商業銀行支付功能被邊緣化
在過去,客戶一直使用商業銀行的支付中介功能完成收付款、轉賬匯款、各類出行票據代購、水電燃氣費用代扣代繳等在內的支付結算業務,除了商業銀行這一個渠道,人們似乎也找不到其他更為便捷的渠道。而在如今的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客戶更傾向于使用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在內的途徑方便快捷地完成移動支付,互聯網金融這種支付結算業務導致金融脫媒進一步加快,對商業銀行的支付中介功能的替代效應較為明顯。
(三)商業銀行金融中介功能受到威脅和挑戰
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1995)指出,若要減少資金融通的交易成本則要求通常掌握專業的知識技術和規模經濟;若要緩解投資金投資方和需求方之間因為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則要求具備專業的信息分析和處理能力,而這兩點正是金融中介所具備的。商業銀行作為金融中介同樣也具備這兩項最基本功能,但如今,商業銀行的這兩項最基本功能正受到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威脅和挑戰,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互聯網金融降低交易成本。商業銀行在完成融資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大的市場交易成本。而互聯網金融模式不需要依賴物理網點,只需通過移動互聯網通信設備終端展開操作,加之較少的工作人員,通過數據分析便可完成客戶信用等級評價和風險管理,便可實現多方對多方資金供求運行。這樣的模式帶來的好處就是,交易雙方付出的成本都極小。
其次,互聯網金融降低信息不對稱。商業銀行具有信息和資金融通不對稱的特征。而互聯網金融可以大大降低資金融通時的信息不對稱,保證交易雙方之間信息溝通充分、定價市場化,整個交易過程公開透明,這樣可以降低交易雙方的道德風險,保證了發展的可持續性。
另外,互聯網金融加速金融脫媒。金融脫媒是指資金融通買賣雙方直接繞開所有中間渠道,直接完成資金的融通的過程。
在過去,客戶需要通過電商、第三方支付公司、商業銀行才能在網上完成支付結算。而互聯網金融模式會大大削弱商業銀行金融中介的作用,加速金融脫媒。
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第三方支付機構憑借積累的海量社會資源信息和小微信貸管理,可以實現直接向小微企業信貸進行融資,基于互聯網金融的方便快捷高效等幾大優勢特點,客戶更傾向于在互聯網平臺上金融支付、融資,商業銀行主要金融中介功能正在被逐步滲透。
三、商業銀行發展思路
(一)重視和加強客戶服務體驗感受
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和挑戰,商業銀行經營客戶的難度正在逐漸加大,商業銀行應追本溯源,重新審視如何做好客戶服務工作,探索和挖掘客戶的金融需求和消費習慣,設計出更多滿足客戶金融需求的個性化產品。在把握風險前提下,運用互聯網技術,以內外部客戶視角優化金融產品,提高作業效率,提高客戶的服務體驗感受。
(二)重視和發展科技金融發展
面對如今激烈的市場環境,除了科技以外,其他任何方式都不足以改變銀行的商業模式;在未來也唯有科技,才可以徹底改變商業銀行模式。新一代技術革命已經開始,人類生活方式和商業生態已經在重構,只有走在行業前列,把握機遇,重視和加大科技金融發展,才有可能不被淘汰,甚至成為行內的“霸主”。因此商業銀行應該重視科技金融的發展,把科技作為銀行變革的重中之重,產品創設緊緊圍繞客戶金融需求,深度融合科技與業務,以科技帶動業務發展,實現商業銀行的快速發展,
(三)加強復合型人才隊伍建設
企業最大的資產是人才,商業銀行也不另外。在過去,相較于理工類、信息技術類背景的專業人才,商業銀行更傾向于招聘經理類、管理類專業背景的工作人員,商業銀行對理工類、信息技術類背景的人才的關注度不夠,直接影響商業銀行無法及時順應時代潮流,或者即使研發出新的金融產品,也無法順應客戶的金融需求,以至于被市場淘汰。面對互聯網金融時代,商業銀行應應增加理工類、信息技術類專業人才的儲備,并加強對此類人才的培養,以此順應最新發展趨勢,緊跟時代步伐,緊盯信息技術發展的最前沿,創造出更多的金融科技產品以滿足客戶的金融需求,實現科技立行。
(四)加強異業合作
如果商業銀行能開展和加強和互聯網科技企業的異業合作聯盟,發揮各目的優勢,起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效果,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開發更多的符合客戶金融需求的系統軟件,提高客戶的服務體驗感受。
其次,在合規的情況下,加強客戶信息方面的共享,創建小微企業線上融資平臺,擴大市場份額。
參考文獻:
[1]謝平,鄒傳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2]由曦,宋偉等.交戰互聯網金融[J].時代金融,2013,(1).
[3]馮娟娟.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競爭策略研究[J].現代金融,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