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勇
【摘要】知識產權質鉀是解決企業資金不足,將“知本”轉化為“資本”,實現知識產權的產品化、市場化的有效模式。知識產權質鉀需要在法律的規范下進行,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能夠促進知識產權質鉀的更好開展。我國規范知識產權質鉀的法律體系已初步建立,通過對現有法律、規章、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進行分析,為知識產權質鉀法律制度完善提供更好建議,促進知識產權質押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知識產權質鉀 法律供給 現狀分析
伴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展,知識經濟已經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經濟形態,是提升國家綜合國力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知識經濟的良好發展離不開法律制度的保障,知識產權制度承認并保護知識產品創造者享有的權利,為知識產品的產生、利用、傳播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保障。將知識產權與質押融資相結合,一方面實現了“知本”向“資本”的轉化,讓企業獲得更多的資金進行技術研發和生產經營;另一方面促進了知識產權向技術產品的轉化,盤活了閑置的知識產權,提高了利用率,具有較強的正外部性作用。我國知識產權質押的法律體系已經初步建立,涵蓋了法律、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等,對知識產權質押工作的開展起到了較好的規范作用。
一、知識產權質押的法律保護
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擔保法》第七十五條第三款規定了知識產權質押的范圍,即依法可以轉讓的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第七十九條:“以依法可以轉讓的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出質的,出質人與質權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并向其管理部門辦理出質登記。質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明確了知識產權質押合同形式為要式合同,即書面合同,合同生效條件為知識產權質押登記。第八十條:“本法第七十九條規定的權利出質后,出質人不得轉讓或者許可他人使用,但經出質人與質權人協商同意的可以轉讓或者許可他人使用。出質人所得的轉讓費、許可費應當向質權人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債權或者向與質權人約定的第三人提存”,該條對質押中的知識產權的轉讓和許可進行了規定,必須經過質權人的同意,并就質押權人在轉讓和許可中的優先權益進行了保障。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權法》第二百二十七條第一款:“以注冊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出質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質權自有關主管部門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該條將知識產權質押的種類進行了擴大,不再限制于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更有利于知識產權質押的發展。同時,對質權的成立進行了明確,即辦理出質登記時成立,更有利于對質權人的保護。
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民法總則》第一百二十三條:“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知識產權。知識產權是權利人依法就下列客體享有的專有的權利:(一)作品;(二)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三)商標;(四)地理標志;(五)商業秘密;(六)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七)植物新品種;(/l)法律規定的其他客體”,該條對知識產權的種類進行了進一步的明確,將地理標志、商業秘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植物新品種進行了列舉說明。從以上法律可以看出,我國立法對知識產權質押的種類逐步擴大,知識產權質押合同的形式、生效條件及質權的成立時間也進行了明確規定,是對知識產權質押工作良好開展的有力支持。在法律層面上,還有《科技進步法》第十八條:“國家鼓勵金融機構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業務”,《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第三十五條:“鼓勵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股權質押貸款等貸款業務,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金融支持”,《中小企業促進法》第十九條:“國家完善擔保融資制度,支持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以應收賬款、知識產權、存貨、機器設備等為擔保品的擔保融資”等,這些法條表明國家通過立法對知識產權質押工作的鼓勵與支持,為下位法的制定提供了依據。
二、知識產權質押的部門規章保護
《專利權質押登記辦法》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局務會議審議通過,于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該辦法主要是為了鼓勵專利權的質押,促進專利權的市場化運用,進一步規范專利權質押的程序,以保障質押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專利權質押登記辦法》第十條:“除本辦法第九條規定的事項外,當事人可以在專利權質押合同中約定下列事項:(三)質押期間專利權被宣告無效或者專利權歸屬發生變更時的處理”,賦予了專利權質押合同可以就專利權被宣告無效和權屬發生變更的情況進行約定,為質押權人保護自身合法權益提供了更多的路徑選擇。第十九條和二十條明確了專利權在質押期間被宣告無效、終止和未繳納年費的情況下,國家知識產權局應當通知質權人的義務。這一義務的增加,體現了國家知識產權局在專利質押中的積極作為,避免了出現信息不對稱情況下質權人權利受損的情況發生,有利于質權人及時采取措施保護合法權益,防止損失進一步擴大。
《著作權質權登記辦法》由國家版權局局務會議審議通過,于2011年1月1日開始實施,該辦法對著作權質押登記機構,著作權質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的生效時間,質權合同的內容,不予登記和撤銷登記的情形等方面進行了規范。第十八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請人應當申請注銷質權登記:(一)出質人和質權人協商一致同意注銷的;(二)主合同履行完畢的;(三)質權實現的;(四)質權人放棄質權的;(五)其他導致質權消滅的”,明確了在質權實現、主合同履行完畢,質權人同意注銷和放棄質權等情況下,還需進行注銷登記才能把著作權上設立的質權予以注銷,這也體現了對質權人的保護。第二十五條明確了對國家版權局頒布于1996年9月23日頒布實施的《著作權質押合同登記辦法》予以廢止。從質押合同登記到質權登記,是對《物權法》第二百二十七條第一款:“質權自有關主管部門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規定的落實,由俐旦保法》規定的合同登記生效到《物權法》規定的權利登記生效,體現出對質押合同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尊重和對質權產生、變更的明確,更有利于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三、知識產權質押的地方性法規與地方政府規章保護
2015年,新修訂后的《立法法》將地方立法權的主體擴大到設區的市,這有利于發揮地方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進一步提高地方權力機關和政府的治理能力。當前,各地方對知識產權質押進行了立法規范,主要集中在各省、自治區、市制定的《知識產權促進與保護條例》、《科技成果轉化條例》、《科技創新促進條例》、《科學技術進步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之中。
從目前已有的地方立法規范來看,主要從以下七個方面對知識產權質押工作予以了規范:(一)鼓勵和支持開展知識產權質押工作。這在大部分關于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科學技術創新與進步、科技成果轉化的地方立法中都有規定,表明了對知識產權質押工作的鼓勵和支持。同時,也要看到在這部分地方立法中還存在鼓勵和支持開展知識產權質押工作僅僅是原則性規范,還缺乏具體措施的現象。(二)建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平臺。部分地方立法對建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平臺予以了明確,由相關政府部門與金融機構、中介服務機構共同進行建設,為知識產權質押提供知識產權展示、登記、咨詢和融資推薦等服務。(三)知識產權質押風險補償。地方政府建立知識產權質押風險補償機制,為金融機構、保險公司、擔保公司在參與知識產權質押中產生的虧損提供補償,這樣有助于減少風險,提高各方主體參與知識產權質押的積極性。(四)知識產權質押貼息補助。武漢市通過立法對知識產權質押設立專項貼息資金,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進行知識產權質押進行貼息補助,減輕企業貸款的部分負擔。(五)知識產權質押擔保。部分地方鼓勵和支持擔保機構對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提供擔保服務,以分散貸款主體的風險,能夠更好地促進知識產權質押工作的開展。《南京市紫金科技人才創業特別社區條例》明確了對符合條件的,為知識產權質押提供擔保的機構提供擔保補貼。(六)知識產權質押補貼?!赌暇┦凶辖鹂萍既瞬艅摌I特別社區條例》明確了商業銀行、擔保機構、保險機構和小額貸款機構提供了知識產權質押服務的,享受一定數額的補貼。(七)知識產權專項資金。廣州市通過立法設立知識產權專項資金對包括知識產權質押在內的知識產權創新、促進、服務、管理等予以支持。以上地方立法規范分擔了知識產權質押風險,為質押主體提供了資金補助,有力的促進了知識產權質押工作的開展。
四、對知識產權質押法律供給建議
(一)加強對知識產權質押的行政法規立法。
行政法規作為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門,其法律效力低于法律,高于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承擔著銜接法律與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的承上啟下作用。通過在法律法規數據庫網站以“知識產權質押”為內容,按“正文檢索”為條件,在“行政法規”選項內進行檢索,檢索出的對知識產權質押進行規范的行政法規較少。建議國務院在制定相關行政法規的時候,加大對知識產權質押的規范,制定較為具體的規范內容,為知識產權質押工作的開展提供法規支持,為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提供依據。
(二)對植物新品種、地理標志、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其他知識產權質押的程序及內容進行立法規范
《民法總則》已經將知識產權明確為作品、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商標、地理標志、商業秘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植物新品種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客體。當前,對專利權和著作權質押的程序其內容有了部門規章進行規范,需要對其他知識產權質押程序及內容通過部門規章的形式進行立法規范。2009年9月10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制定了《關于印發<注冊商標專用權質權登記程序規定)的通知》,以規范性文件的形式對注冊商標質押權登記程序予以規定,建議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此規范性文件的基礎上通過調研,制定部門規章,以增強注冊商標質押登記規范的法律效力。
(三)對現有立法進行進一步完善
《著作權質權登記辦法》第十五條規定了撤銷質權登記的情況,但是沒有規定著作權質權撤銷之后對質押權人的通知義務,會導致信息不對稱的情況發生,不利于質押權人及時采取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梢越梃b《專利權質押登記辦法》第十九條的規定,明確質權撤銷之后登記機構的通知義務,為質押權人提供及時的信息服務。各地在進行地方立法時,應在鼓勵和支持知識產權質押的原則性規范前提下,借鑒其他地方的立法,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更具體的實施措施,以提升地方立法對知識產權質押規范的實效,促進知識產權質押工作的更好開展。
參考文獻:
[1]邵銘.促進我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法律問題研究[J].學理論,2011,(14).
[2]沈強.論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的法律問題[J].法律適用,2011,(4).
[3]王長飛.知識產權質押有關法律問題初探[J].貴州警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4).
[4]王艷麗,吳一鳴.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法律制度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13,(10).
[5]張弛.從法律視角論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控制[J].銀行家,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