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過去以提高學生成績為唯一追求的辦學模式已經逐漸失去生命力,取而代之的是多樣化、特色化的高中辦學模式。結合素質教育的思想,普通高中開展多樣化、特色化的發展,可以有效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學生的個性發展,同時也為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和學校的多樣化、特色化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普通高中 多樣化 特色化 發展策略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教育的期望也越來越高。面對社會需要的綜合素質人才,面對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普通高中也要結合素質教育的方針,積極地向多樣化、特色化的辦學理念上轉變。讓學生在高中教育中不僅是學習知識,同時也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各項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在教育實踐的基礎上,對普通高中進行多樣化、特色化辦學模式進行研究,力求通過提高學校特色化辦學質量,實現學生知識與才藝兼得,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有效提升。
一、以多樣化、特色化引領教學方式轉變
學校教育既要注重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也要注重個體學生的發展。因此,在教學方式上不能采取千篇一律的固定模式,應該根據學生需求,構建差異化、特色化教學方式。要立足學生素質開展分層教學,讓學生都能夠發揮出自身的潛力,找準自己的定位,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最終實現均衡發展。特別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認知能力和知識水平,為學生定制適宜的教學目標。比如學習能力超強的學生,教師就不能用一般的教學方式進行,而是引導學生不斷的挑戰自我、突破自我。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深層思考和探究,引導學生通過大學選修課程、網易公開課等渠道獲取知識,從而拓展學生學習發展空間、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對于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方法和心態的調整,對知識進行查漏補缺,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的同時,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考能力,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糾正偏科的現象,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對于一些學習特困生,教師要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多進行引導和鼓勵,通過一些基礎和變式訓練,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應用方法,讓學生穩步的提升,逐步的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促進學生的發展。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特點,對學生進行分組,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互相的學習和討論中,優勢互補、互相借鑒,通過分工協作開展一些探討性的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學習方法。此外,小組合作學習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的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活躍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素質發展。
二、以多樣化、特色化推動學校改革發展
普通高中選擇多樣化發展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推進學校特色化建設是體現學校個性化發展,彰顯高中特色化的有效途徑,符合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同時也和新課改的精神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是普通高中不斷改進和完善的必經之路。但如何才能辦出“特色”呢?這就要求學校要結合自身的條件和特點,分析自身的優勢和劣勢,通過比較和整理,找到最佳的辦學路徑。諸如從學校的辦學理念、校園文化、管理模式、辦學形式等方面進行突破,推動學校化劣勢為優勢,以特色提質、以特色取勝。
一是推動教學實施多樣化。多樣化、特色化的辦學需要教師進行分工合作,采取多樣化的教學實施,從而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因此,一方面,學生要組建各學科教學研究室,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體現出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的發展理念,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各學科教學研究的基礎上,學校也要建立高標準的藝術體育體驗教室,實現各學科協調發展,將藝體教研、教學工作、政教工作和總務工作協同實施。另一方面,要采取集中備課的形式,構建網絡交流平臺,將教學資源進行共享,明確教師的分工與合作,教師各負其責,其他教師可以進行補充和完善,從而更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教研、特長等工作的一體化,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推動了學校的發展,體現了學校的特色。
二是打造特色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是學校的名片,是學校文化底蘊和精神風貌的具體體現,彰顯出學校的魅力和水平。校園文化又可以分為顯性文化和隱形文化,在校園顯性文化上,學校要對校園進行整體的規劃,通過校園的格局、環境顯示出校園的文化氛圍,為學生在校園中營造賞心悅目,熱愛讀書的氛圍。在校園隱形文化上,學校要堅持先進的辦學理念,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育思想,遵循學校的價值觀,體現在學校的校風、學風、班風、教風等方面,體現出學校的軟實力,是一個學校發展和提升的動力,同時也是特色化學校的靈魂所在。
三是樹立學校品牌。多樣化、特色化發展是普通高中學校持續發展的理念,學校必須在校園硬件建設的基礎上,對學校的優秀校園文化進行繼承和發揚,并進行創新性的改革,充分地發揮出學校的特色,將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實踐經驗融合到特色校園中,從而以此為突破口,積極的打造學生的文化特色,樹立學校的品牌意識。在學校發展的過程中,深化學校的文化內涵,提升學校的辦學層次,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辦出符合時代精神,學生發展家長滿意,社會認可的特色學校。
三、以多樣化、特色化助力學生特長發揮
現代教育注重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不再是單純的追求分數,這就要求普通高中教育要更加的多樣化、特色化,注重學生的多樣化發展,為學生營造特色化的教學環境,讓學生的個性特長可以充分的發揮,由點到面,引導學生進行多樣化的發展,實現教書育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一是創建特色班級。由于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的差異性,導致學生的學習水平不再同一個層次上,以往的一刀切教學模式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需要。因此,普通高中要為學生創建特色班級,在教學上采用多樣化的方法,根據學生的差異性進行特色教學,讓所有的學生都能進行教學活動的參與,通過多樣化的衡量手段鼓勵學生不斷的發展,提升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各項素質,從而達到高效教學的目標。
二是開設多樣化的特色課程。在組織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學校也要針對學生的特長、愛好,為學生開設多樣化的特色課程,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進行選擇,同時不斷的添加教學器材,引進先進管理經驗,打造一只多樣化、專業化的教師隊伍,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合唱團、國畫展、樂隊、文學社、棋協會等,通過專業的訓練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特長,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是搭建特色成長平臺。學校應該積極主動為學生搭建成長平臺,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校內才藝展示,校外藝術活動。學校根據學生的需要,定期舉辦才藝展示活動,如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等,讓盡量多的學生能夠充分的展示自己的風采,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要鼓勵學生進行校外各類活動的參加,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和探討,通過參加和觀摩,不斷地讓學生進行改進和完善,從而更有利于學生的多樣化發展。
總而言之,在新形勢下,學校在秉承文化教學的同時,要進行多樣化、特色化的發展,為學生提供全方面的學習體驗,從而提升學生的各項素質,辦出有特色的一流高中。
參考文獻:
[1]胡金波.推進課程基地建設 引領高中特色發展[N].江蘇教育報,2011.
[2]章仙蹤.促進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N].中國教育報,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