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秣陵中心小學 趙仁靜
小學教育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提升其綜合能力的重要基礎與前提階段。小學生雖然思維活躍,但其年齡較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教師應針對其好奇心較強等特點,靈活應用游戲化教學策略,增強數學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從而最大程度地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游戲化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理論,其主要是指以游戲化的教學方式開展數學教學活動,從而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所服務,有效改善枯燥的課堂教學氛圍,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
數學是一門具有較強邏輯性與思維性的學科,相比其他科目具有一定難度,且學習過程比較枯燥、乏味,不易使學生喜歡與接受。因此,在新課改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與時俱進,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征與學習特點,靈活應用游戲化的教學方法展現數學內容與知識,促使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與環境中提升數學學習能力與綜合素養。
正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導入環節十分重要。小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比較活躍,但是注意力不易集中,學習持久性較差。因此,教師應在教學開始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奠定學生思維開展的基礎,促使其更快、更持久地進入學習狀態。
比如:在“平均數”相關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就可在教學導入環節引導學生進行“拍球”比賽游戲——讓兩組學生進行比賽,一組5人,另一組4人,將比賽過程中學生的拍球數詳細記錄,最后呈現第一組總成績高于第二組。當第二組的學生感到不公平時,教師就可順勢引入“平均數”的概念,從而讓學生產生平均分的意識,加深其對知識的印象,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再比如:在“10的分與合”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猜一猜”的游戲:手持10張卡片,讓學生抽走一些,然后通過剩下的卡片猜出學生抽走的個數,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激發其學習興趣與熱情,從而促使其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感知抽象的數學理念,提升數學教學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教學過程的游戲化,增強教學趣味性,從而引導學生更加積極地進行學習與思考,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全面提升其數學能力和綜合素養。
比如:在“克與千克”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成立小組進行競賽,為小組提供道具,如雞蛋、鋼筆、數學課本等,引導小組成員主動參與其中,估算每一個物體的重量并記錄。然后,教師用提前準備的秤與大家一起測量,最后看哪個小組估算的數據最為準確,并給予一定的獎勵。
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并在游戲競賽的過程中深入體驗,提升學習積極性,鍛煉觀察與估算的意識與能力,從而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與合作,同時不斷提升綜合素養。
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更加突出了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基本數學關系、空間形式的特殊過程則是其主要的認識對象,而促使其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是主要教學目的。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依據學生的認識水平與具體特點,選擇學生熟悉或比較感興趣的游戲化素材,以激發其參與學習的熱情,激發其探究新知識的欲望。
比如:在“循環小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準備六張撲克牌:Q、J、K、Q、J、K,先拿出Q、J,讓學生猜下一張是什么,帶領學生探索游戲的規律。學生對撲克牌比較熟悉,也更愿意參與到游戲的探索和新知的學習之中,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提升了教學質量。
在新課改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應依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立足于其認知與發展水平、已有知識與經驗,選取貼近其生活與生活經驗的游戲化教學方式,有機結合數學知識與社會生活,從而拉近數學知識和學生生活之間的距離,促使其在生活中感悟數學知識、學習數學知識。
比如:在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教師就可引入一個“打電話”的小游戲:如果打電話給小明,那么請問19里有幾個一、幾個十?再引導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電話游戲,從而讓學生在電話對話中交流學習感受,掌握數的組成規律,同時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以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和已有生活經驗,促使其更快樂、更積極地進行知識學習,提升數學能力。
綜上所述,數學是小學教育的核心科目,對學生的邏輯能力、思維能力要求較高。伴隨著當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小學數學教學面臨更高的機遇與挑戰。小學數學教師應與時俱進,不斷開拓探索,立足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等,靈活應用游戲化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與熱情,活躍其思維空間,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升其學習意識與能力,在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的同時,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和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