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星港學校 朱 忞
小學數學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教師需要將傳統的課堂講評模式轉變為師生互動模式,以此增加學生的參與度,推動參與式課堂的實施。參與式課堂要求全體課堂組成人員共同參與,只有師生共同配合打造參與式課堂,才能提高教學水平。倘若教師能夠深入探究參與式教學并將其付諸實踐,那么學生對數學課堂的積極性也會有所提高。
不少學生將自己與老師定位為下級與上級,這種上下級觀念使得學生與教師之間出現了無形的墻。也有不少教師仗著自己的身份是教師,便看不起學生,這也是使師生疏遠的原因之一。既然時代更新了,課堂也不能守舊,必須有創新的地方。人們在朋友面前最能夠表露出真實的情感,所以教師需要學會與學生交朋友,使學生敢錯、敢問、敢答。在學習面前,師生應是平等的關系,每位師生都不應過多地糾結孰強孰弱,而應該以學習為終極目標上好每一節課。教師無須一味遷就學生,只需要讓學生與自己的天秤保持平衡即可。
互動是參與式課堂的核心,可謂“無互動不參與”。尊重其實是平等的分支,但尊重需要師生對平等有更加深入透徹的理解,懂得了平等,未必明白尊重。一個教師要讓學生尊重,必須得言出必行、恪盡職守。教師要讓學生信服,學生才能遵循教師的指導。笛卡爾曾言:尊重別人,才能讓人尊敬。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毫不吝嗇地給予他人自己的尊重。但是,即使師生都能夠做到互相給予尊重,傳統的師生關系也還是異常緊張,學生害怕與老師進行過多的交流,甚至是厭惡。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教會學生尊重的內涵,讓學生懂得尊重,以此作為師生間互相交流的前提和基礎。
信任在師生關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彼此之間的信任是課堂合作的前提和基礎。其實,教師與學生是互利的關系,也因為這種互利的教學關系,師生間存在著絕對信任的可能性。絕對信任不是要求師生將隱私告知對方,而是讓學生放心將自己的學習交給教師,相信教師會毫無保留地將知識點全盤教給自己。教師也要信任學生,對學生絕對負責。
小學學生在接受理論知識時有一定的困難,教師應利用生活實際進行教學。例如,在教學“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教師可將該知識點與生活實際中的超市購物相結合,讓學生處于某一情景中學習,更加有效率、有質量地保證學習。教師通過將生產者、消費者和銷售人員等角色分配給學生,既能幫助學生深入了解生活中的購物環節,又有利于教師教授所要教學的知識點,學生也會因為本次經歷而關注生活中存在的數學。
在參與式教學中,超負荷的學習方式是行不通的。教師不能留給學生過于繁重的課后作業,一定要保證學生課后有一定的自主學習時間,應科學合理地分配課堂時間與布置家庭作業,也應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如,在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找規律”這一課中,教師可進行提問:如果有五只兔子分別為甲、乙、丙、丁、戊,但只有四根蘿卜,那么能吃到蘿卜的兔子的搭配有哪些?教師可讓每五人一組進行小組,討論和探究。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借鑒其他同學,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其他同學的老師,擺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例如,教師可讓學生自己找一個同學當自己的“小老師”,這樣,在刺激自己學習的同時也能激勵他人學習。另一種方法是讓學生間互相批改作業并對作業進行批注,學生自行批改作業時并不會產生緊張感,而一旦作業落入他人手中時,學生會產生緊張不安的感覺,害怕自己的錯誤被人發現。讓學生互相批改作業和監督學習便是利用了這種心理,學生只要有此類心理,便會認真完成作業,并且力求少犯錯甚至不犯錯。
學生在課堂上花費的時間可能一般無二,但課堂后的時間如何分配就因人而異了。當然,教師也不能強制要求學生完全利用下課時間進行查缺補漏,但放學后的課余時間便得要求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有計劃地進行規劃。比如,在學習“周長是多少”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與家長一同剪裁不同形狀的規則圖形,讓學生使用直尺、三角板等工具進行測量。等學生基本掌握規則圖形的周長測量與計算時,教師可讓學生與家長課后自行探究不規則圖形的周長測量與計算,還可以讓學生與家長將自己的探究結果等分享到班級群內,達到教學目標。
總而言之,參與式課堂教學要求學生回歸主體地位,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和課后思考,而教師也應最大化地給予學生自主思考、創造的空間,引導學生參與有關提高創造力的活動。參與式教學針對傳統教學方式中的不足之處,提出更佳的能夠應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的方案,具有巨大生命力,是教學中的優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