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橫扇中學 張鎮江
數學課程目標要求我們要以數學課程價值的實現為依據,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的情操。數學教學在初中階段占有一定的比例,而數學中的計算能力是解決數學問題的重點。初中數學計算能力的教學必須在“聽、想、說、練”四個環節中下功夫,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精心創設教學情境。如:在學習《黃金分割》這節內容時,先讓學生欣賞一段芭蕾舞表演的視頻,這時學生會很奇怪:我們是數學課,為什么要看芭蕾舞表演?老師可以趁機問學生:欣賞芭蕾舞感覺怎么樣?為什么芭蕾舞給我們美的感受?芭蕾舞演員是怎么做到的?這其中應用到了哪些數學知識?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需要,刺激了他們的求知欲,達到了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有時也可以通過比賽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有理數的混合計算后,將班級同學分成六組,同時做四道有理數的混合計算的題目,看哪個組做得最快、最好,給予適當的表揚,獲得全班同學的掌聲。這樣讓學生在收獲成功的同時,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對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也是很重要的,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此,我要求學生按以下幾個方面去做:首先心要“靜”,上課鈴聲響了,就要準備好上課的物品,并保持安靜,靜待老師的到來。課堂上聽老師講解的時候不去東想西想,只有在寧靜的心境中,才能獲得最佳的聽覺效果。同時要求學生保持正確的坐姿,抬頭挺胸,帶著問題去聽講,如“為什么芭蕾舞演員跳舞的時候是踮著腳尖的?什么是黃金分割?”在聽老師講解時一定要有目的,如果沒有目的,學生僅僅是聽數學,就容易走神。每一堂課,要讓學生感覺有收獲。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提出問題或者教師給出本堂課將要解決的問題,讓他們邊聽老師的講解邊思考,從中找到答案。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提的問題不要太難,要具體,要富有啟發性,促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去想,這樣才能真正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初中數學課堂上除了要學生認真聽老師的講解外,還要求能夠舉一反三,這時就要求學生開動腦筋,去想問題的解決方法。比如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時候,學習了代入消元法和加減消元法,在計算的時候,學生不應該拿到題目就立刻動手去做,而是要想一想這個題目用哪種方法簡單快捷。在分析了相同未知數的系數后,學生就可以很容易找到解題的方法了。又如在學習分式計算時,同樣要求學生拿到題目后不要立刻動手去做,而是觀察題目,看使用哪種方法可以更有效地解決問題。比如計算:時,學生就可以考慮是將代數式中的a、b,看成兩個單項式,還是將a-b看成一個整體。通過比較學生發現,將a-b看成一個整體進行計算,通分時利用平方差公式計算簡潔明了。像這樣,在思考中學習,讓學生學習的效率更高,學得更好。
數學教學要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生動活潑的、富有個性的數學學習活動,在活動中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以提升其數學計算能力。例如,在教學《絕對值》時,教師可以針對絕對值的概念提出要求:請同學們說出一對相反數,并在數軸上指出他們到原點的距離,之后教師可以設置問題情境:一只白狗在數軸上的對應點表示-3,而黃狗在數軸上的對應點表示3,兩只狗到原點的距離分別是多少?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在有趣的問題情境中獲取對絕對值概念的感性認識,并通過對結果的觀察與思考,使學生的學習更加主動、積極,產生愉快的情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說”是圍繞初中數學教學效果和學生對問題理解情況的外在表現。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來回答老師講解的知識點,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語言展示自己對問題的看法。比如:在學習《分式》內容中,需要學生掌握通分、約分以及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等基礎知識,在課堂開始的時候,讓學生口述上一節課的知識點,以加強學生的記憶,在計算題中遇到的相關知識點,如因式分解:中需要用到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可以讓學生口答出提公因式的注意點以及公式法中的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字母表述形式。而在計算一題多解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通過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解題方法。比如在計算時,是先用乘法分配律還是先算括號內的,由學生通過分析比較最后得出兩種方法都可以,關鍵是計算的時候要注意進行約分。這樣不僅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激發學生的數學情感,活躍課堂氣氛,更主要的是能反饋學生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提高數學的學習效果。
學生在具備了一定的數學知識儲備后,能迅速正確地解決問題則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目的。學生求解一元一次方程能熟練地按照去分母、去括號、移項、合并同類項、未知數的系數化為1的步驟進行求解;見到二元一次方程組能很快知道是使用加減消元法還是代入消元法求解;見到分式題目知道先化簡再求值,在化簡的過程中能靈活使用約分和通分;遇到函數問題能熟練運用數形結合的方法求解等。
學生具備良好的解題能力和學習的“動”是密不可分的。每節課在課前預習時可以先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單”,對課堂上將要遇到的基本題目進行訓練。在課堂上及時完成老師布置的題目,在課后將老師講解的內容及時解決并能熟練運用。比如在學習《二次根式》時,課前讓學生計算和面積相關的題目,如知道正方形的面積求邊長,知道圓的面積求半徑,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兩邊長求第三邊等,在課堂上讓學生通過觀察已經計算的問題得出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得出基本的計算公式當堂根據已經學得的知識讓學生計算相關的一些計算,如等,在課后學生通過練習掌握本堂課的知識,并且考慮等計算題的值,為下一節課的學習做出準備。
總之,初中數學計算能力的教學是一個由淺入深、逐步提高的過程,教師必須走出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讓學生愉快地融入體驗數學的情緒,積極投入到“聽、想、說、動”中去,發揮想象的空間,能說則說,能動則動,張揚學生個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把數學課堂變成學生美好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