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華
摘 要: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擁有著古老文化的多民族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源遠流長,資源豐富多姿,種類異彩紛呈。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追溯到原始的文化創造,如原始樂舞的表演、口頭歌謠、工藝技能等,形式多樣的非遺文化由各族人民世代傳承。中國各個民族共同創造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態,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精神價值、情感因素和文化意識,反映著中華民族的生存狀況、文化心理和風俗習慣。雖然我國的文化遺產形式多樣,博大精深,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面臨的嚴峻挑戰。所以,我們要總結經驗、結合國情,積極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新途徑。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價值;保護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價值
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者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精神傳承價值,是過去時代流傳下來的歷史財富,我們可以從中活態地認識歷史、了解歷史。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今人而言,其重要的的價值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精神價值。一就歷史價值而言,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其民間的、口傳的、質樸的、活態的存在形式,積蓄了不同歷史時代的精粹,保留了最濃縮的民族特色,是民族歷史的活態傳承,是民族靈魂的一部分,是超時代的。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鮮活的文化,是原生態的文化基因,對其進行保護、發展有助于在全社會形成文化自覺,這樣既有利于文化的傳承、延續,又有利于文化生態的規劃、建設。三非物質文化遺產鮮活生動地傳承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是民族的生命動力、精神依托,是民族文化復興、民族文化整體可持續發展的源泉,具有傳承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和價值。中國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極富精神傳承價值。因此,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可以激活豐富的民族精神資源,傳承民族精神,鞏固身后的民族根基。
一方面,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真實記錄了一民族、地域的人文、自然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精神價值。另一方面,非物質文化遺產又是無形的,作為重要的文化資源,與許多自然資源一樣是一去不復返的不可再生的。因此,必須下大力氣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務必將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最大限度的傳承下去,充分發揮其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精神價值。
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
我們強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世界性立場和“突出的普遍性價值”原則,這并不與堅持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族立場和國家立場相沖突、相矛盾。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和民族與國家緊密相連的概念。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我們堅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世界性和民族性立場的統一。我國現在處于一個由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折時期,是發展中國家的代表,中國人口地域和歷史的特性決定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存在和保護情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對于中華民族而言,非遺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槍桿基因”,是我們集體記憶根源,也是“我們今天與過去的溝通渠道”。因此,在國家一級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我們的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利于保護我國傳統文化及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多樣性的生動體現。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核心內容就是保護傳統文化,保護文化多樣性。我們今天所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實質就是在延續我們祖先的創造力,它將幫助我們能夠積極、有效、從容地應對我們在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要正確處理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開發與利用關系,我們必須反對兩種錯誤立場。一是貧困文化立場上的民粹主義傾向;二是功利主義傾向。我國政府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之間的重要關系,將保護工作納入國家戰略。一方面,保護那些能順應可持續發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和文化全面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它能進一步推進經濟、政治、文化、自然協調發展,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2.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利于促進我國的文化創新并發展先進文化。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核心目的是為了促進人類社會的文化創新和文化多元化?!侗Wo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在前沿和定義中強調,尊重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為了促進文化多樣性和人類的創造力,是為了豐富文化多樣性和人類的創造性做出貢獻。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人類的創造,其有益于世界發展的普遍價值,更是世界和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和精神源泉。在不同文化系統之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將促進多元文化的發展。人類生存方式的多樣性決定了人類社會需要多元文化,在一個文化系統內部,文化創新是文化發展的生命之源,而文化遺產又是文化創新的源泉。2002年,《伊斯坦布爾宣言》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認為是創造性和文化創作的主要源泉之一”。文化創新的內涵十分豐富,包括文化思想和觀念、內容和形式、體制與機制、領導方式和管理模式等等。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將在這些方面促進各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創新。所以說,保護就是創新,只有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才能有力地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和中華文化的不斷創新。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水平與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尤其是文化產業發展水平有著密切關聯。概括而言,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合理保護和產業化開發利用,可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利用的產業化程度,增強文化國力。這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四川自貢燈會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所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社會一個偉大的文化工程。
因此,傳承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是以社會環境承續不同民族、群體、地域優秀的人類文化傳統,對于維護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對于充分發揮各民族人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于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相互溝通、相互了解、相互團結協作等,具有重要意義。為了社會發展,民族創新,我們更要樹立正確的傳承保護觀念,使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相傳,為中華民族永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