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杭建
摘 要:誦讀是學好語文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在大力提倡語文課堂改革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它作為我國語文教學的傳統方法,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語感,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然而近些年來,由于受中考升學率的制約、教學評估地誤導,再加上缺乏足夠地認識,以致誦讀在教學中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地重視,本文就如何改變語文教學的理科化傾向這一現狀,作了微探與實踐。
關鍵詞:中學;語文;誦讀;探討
誦讀是把書面語言轉化為口頭語言,有感情的誦讀,簡單的說,就是把無聲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再創造的言語活動。《中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任何一種語文素養的形成,都離不開讀,尤其是“誦讀”。因此,正如教育部向全國推出的首位名師于永正所說:“讀是學習語文的根本手段。”語文教學如果離開了一個“讀”字,就什么都沒有了。在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是加強“誦讀”的練習。而現在初中學生的朗讀出現了諸多問題,如缺少語文教師專業有效的朗讀指導、學生讀不到“位”、讀不出“味”、朗讀時缺少個性等。面對如此現狀,那么教師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誦讀”,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入情入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讓語文課堂因“誦讀”而更美麗呢?
依據在語言教學工作第一線的優勢,筆者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和初步的實踐,認為語文誦讀活動的展開,可以從如下進行嘗試:
一、重視教師的示范作用
自古以來的教學都重視“言傳身教”,如何讓學生愿意開口去讀呢?老師個人展示不失為一種好方法。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說好普通話是上好課的前提。從親身經歷角度來說,筆者是南方人,兒時周遭的人都不說普通話,但自己每天會跟著新聞聯播的主持人學習。上小學五年級的班主任普通話的很標準,每次上語文課,筆者都非常注意老師的口形,字的讀音。后來,老師發現本人嗓音清脆,培養我朗誦、演小品、課本劇,就帶著去參加演講比賽,本人由此喜歡上了朗讀。大學畢業后站在講臺上,筆者的特長得到了充分的發揮。雖然其中因工作原因有很多波折,但我不忘自己的愛好,不忘每天誦讀美文,觀看《朗讀者》等節目。現在我愿意也敢于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自己的特長,帶著學生讀一讀美文,品一品文味。比如上《皇帝的新裝》時,就可以先教學生怎么寫課本劇,課外學生積極地排演,課上每組同學爭先恐后,要求上臺表演。推門聽課的老師被同學們深深吸引著,不愿離開。試想學生對人物個性還能把握不了嗎?
聲情并茂范讀,給了學生一種美的享受。如執教朱自清《春》一課時,老師如果能邊范讀課文,邊讓孩子們想象美麗的春風圖、春草圖、春花圖和春雨圖。婉轉的語句,美麗的想象,就會把學生帶入了美妙的春天中。此時,如果輕輕的加上一句:也想像老師一樣,美美地讀一讀嗎?學生朗讀的欲望往往會一下子被調動起來,捧起課本搖頭晃腦地讀起來。
筆者認為初中學生更需要老師的范讀,他們的形象思維強,記憶力好,更善于模仿并樂于展示自己,只要老師范讀得好,調度他們的積極性,他們就會朗讀得“有滋有味”,朗讀出“成果”來。
二、加強誦讀的方法指導
雖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但是實際上,初中學生的年齡和學習方法就決定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需要老師更多的保駕護航。可是當今的語文教學中,形式化現象越來越嚴重,雖然老師們往往會讓學生去讀,卻往往就是教學的一個環節,并沒有十分重視。那么老師應該如何指導學生去讀,有效果地讀呢?
現在的初中語文課本,選得課文大多數是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和閱讀水平、讀起來朗朗上口的文質兼美的課文,必須細細讀,大聲朗讀。在執教《黃河頌》、《艱難的國運和雄健的國民》、《土地的誓言》這些課文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個教學板塊:聽
1.請學生聽錄音朗讀,聽的時候要注意字音、停頓、語調;
2.請學生聽某小組配樂誦讀,聽的時候要想象文中的“畫面”;
3.請學生聽教師配樂范讀,聽的時候要感受文中“以聲傳情”的細節,同時要輕聲跟讀。
第二教學板塊:讀
1.請學生自己誦讀。第一遍,重在整體感受,讀準語音(飽滿、圓潤);第二遍讀,重在題為情感,注意語速(節奏、停頓);第三遍,重在進入情境,注意語氣(抑揚、抒情)。
2.請大家一起來感受與表達
(1)請學生試讀精彩段落;
(2)請學生在輕音樂中誦讀;
(3)請學生評說幾位同學的個性化朗讀。
這個訓練過程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朗讀欲望。
誦讀的方式多種多樣:齊讀、分角色讀、單獨朗讀、比賽讀等,這其中用得最多的是齊讀。筆者覺得齊讀有它的弊端,在這過程中,會讀的,不會讀的,認真的,不認真的,甚至“濫竽充數”的,課堂時間有限,教師不可能一一糾正。因此,這種方法不宜多用,最好的是單獨朗讀。那么,就利用晨讀、中午休息時間訓練學生的朗讀,如此,學生感受朗讀帶給他們的樂趣,也就激發了他們對學習語文的興趣。
我們常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筆者認為,語文,需高聲誦讀方能得其無窮魅力;需密詠恬吟,方能探其深遠之韻。讀,尤其是誦讀,要求有感情地讀,是高效語文學習、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的一種有效方式。讓我們語文教育者共同澆灌,使誦讀教學在語文素質教育園地里開出更多更璀璨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