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良
摘 要: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是在小學、初中基礎之上一個較大的跨越,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運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具有很高的水準要求。促進學生的語文可持續發展是教育者工作的出發點,這對于學生的成長、教學價值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質量;教學效率;提高措施
一、目前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雖說高中語文作文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角色,但在迄今為止,關于語文作文教學方面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的、切合實際的方法; 作文教材方面也相當的匱乏; 高中作文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和批改作文時處于隨心所欲的狀態,沒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學生是一遇作文課就如臨大敵,愁眉苦臉,腦子一篇空白,面對題目無從下手,最后迫于應付只能東拼西湊,寫出的東西不知所云,蒼白無力,沒有思想和看法。
二、開展探究性閱讀
在對閱讀問題進行課堂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考,是探究性閱讀實現其“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目的的最主要方式。除了創設情境之外,教師可以使用不同的提問策略,對學生思維方式進行指導。例如,使用推想性提問的方式,“從這個角度上你還能想到相關的什么”,使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把文中沒寫出但是又與閱讀有密切關系的額內容推想出來;又如,使用發散性提問方式,以某個問題的為基點,鼓勵學生從正面、側面、反向進行思考,在探索的過程中,教師不斷鼓勵學生:“同學們對這個問題還有什么新角度”、“我們還有那些方面沒想到”,以此督促學生將思維面擴展,去解決那些內涵較深刻的閱讀問題。
三、開展合作教學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角色發生變化,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向導和促進者。教師要清晰地告訴學生學習的任務是什么,如何來完成,在完成的過程中有什么要求,達到什么樣的效果。教師要根據課程特點、學生的特點,確定有效的合作學習方式,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分析課程內容的基礎上,設計好合作學習的目標,并且目標的表述要清晰。同時教師還要注重靈活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愉快的心情和高度的責任心來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合作習慣。例如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課堂教學。(1)問題探究法、啟發鼓勵發.例如在上作文課時,課堂上講練結合,對同一作文題目,面向全體學生提問有關寫作思路與意圖,發散思維,引發學生的興趣。這樣交流可以互相借鑒,互相學習。然后讓學生課后完成作文,進行進一步的完善,不拘泥于課堂和書本。(2)自主合作、小組競爭。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組織若干學生團體進行合作學習,如舉行演講比賽,話劇表演等。在小組合作與競爭過程中,小組成員可以之間可以相互交流,彼此爭論小論文,互教互學,共同提高。
四、營造快樂的教學氛圍
快樂藝術課堂的根本目的使實現人文教育,即通過課堂教育使學生們對語文學習的真正意義有所體會和感悟。在課外閱讀課——沈從文《邊城》節選課堂中,師生閱讀完文章選段之后,教師并沒有對閱讀問題進行講解,而是對學生們講述了沈從文身世、其他文學作品、和沈從文同時代的作家的身世和作品等。學生們津津有味的聽著,之后教師連續提出了幾個問題,請學生們共同討論“沈從文時代的文學作品共同性有哪些?”、“文學對時代有什么意義?”、“為什么稱文學為文化瑰寶?”。學生就這些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高中學子化身為文學評論家,討論結束后,師生又回到閱讀問題解答上,這時候教師發現,學生們在解決問題時更加重視從作者心境、時代環境角度考慮,解讀更確切。可見,快樂的、藝術的課堂對教學效果提高有明顯幫助,教的師成就感強,育人目的達到,職業滿意度也得到了發展。
五、樹立正確的語文觀
談到語文教學,我想每一位有責任心的語文教師一定會緊鎖雙眉。綜觀過去與現在,語文教育耗時最多而收效甚微,當今青年對傳統文化、文學藝術、歷史哲學的淡漠,都可從中小學語文教學中找到根源?!罢Z文”到底學什么?最基本的問題成了最困惑的問題,這實在令語文界汗顏!令人振奮的是,積弊已深的語文教學問題終于在二十世紀末展開了大討論,功能目的、教材教法、考試評價成為關注的熱點,隨著新大綱、新教材的啟用,語文教改大潮滾滾而來?;诖?,教師就要樹立“大語文”觀念,突破傳統教學。
傳統語文教學,從教學內容上看,是以教育部統編教材為主的線形結構,其優劣在此不加祥述。但值得指出的是,如果將語文教學僅僅理解為語文教材的教學,那是十分狹隘的。語文教師的視野要開闊,要有選擇教學內容的膽識和能力,語文教材雖然收集的是名篇典范之作,卻不足以概括人類文化的全部,學生有權了解更多教材以外的知識。語文教師要善于獨立思考,掙脫教參的束縛,同時博覽群書,以豐富的學識,富于個性的見解引導和啟發學生,讓學生有求知發展的空間。此外,語文源自生活,生活處處是語文,學語文還應走出課堂,通過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力,學會積累與思考。
語文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求知”,還應引導學生如何“做人”,關注學生的未來發展。相對于傳統的語文教學思想來說,這種大語文觀的思想尊重學生的發展,更適合于當今教學改革的發展和要求,更能真正從素質教育的角度出發來教育和培養學生。
參考文獻:
[1]嚴偉.高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的途徑及誤區[J].考試周刊,2011(04).
[2]畢曉祥.論如何有效設置高中語文選修課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