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金雷
摘 要: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按照美學的規律,有意識、有目的地用“美”不懈地感染學生,提高審美能力,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無疑是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質的好方法。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美育
地理學科具有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的雙重性特點,蘊藏著豐富的美育素材,我們要充分發掘地理學科的美育知識,有意識的把美育教育滲透到地理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思想品德也受到熏陶,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讓學生在審美過程中形成一種愉悅的情緒,使地理教學成為一種生動有趣的活動,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地理教學實施美育的優勢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有豐富多彩的知識內容,自然美、藝術美和社會美三種審美對象都具備,這為地理教學實施美育提供了豐富的源泉。
地理教材涉及大量有關大自然方面的知識,而大自然是美育取之不竭的“寶庫”,有大量豐富生動的自然美的素材。自然美具有形式上的多樣性,空間上的普遍性和時間上的穩定性,能從形象和整體上給人以無限豐富的欣賞和感受,使人產生聯想和情感活動,從而獲得美感。例如,被譽為“大自然宮殿”的阿爾卑斯山,被稱為“貝多芬交響曲”維多利亞大瀑布,幽深曲折的挪威峽灣,南極和北極的極晝極夜;我國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東北大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內蒙古草原,奇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魚米之鄉”的長江中下游平原,綠洲片片、葡萄串串的西北荒漠。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奇麗美景處處可見,這些具有生動性、具體性和直觀性的巧奪天工的自然物,從形象到整體給人以無限的美感。因此,地理教學中的美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一片地理教學等待開發的肥沃土壤,在地理素質教育中有著特殊的作用和效果。
二、基于教材內容進行美育
地理教材內容十分豐富,極富深韻,它首先蘊涵了自然美。例如,在地理教材中能體會到我國華山的險峻之美,廬山的奇秀之美,黃山的雄壯之美,泰山的精巧之美,能感受到長江從唐古拉山走來氣勢磅礴、一瀉千里的氣魄之美和青海湖的恬靜、奇特之美。
在教學我們所生存的“宇宙中的地球”時,就可以給學生講述地球的發展史,使學生認識到宇宙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地理知識隨著人類對地球的不斷認識加深也是不斷更新的。我們還可以指導學生運用地理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如根據衛星云圖試做天氣預報員等。還可以用一些同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趣味問題如:流星是怎么產生的?大氣降水是怎樣形成的?等等。讓學生討論解決,使學生感受到地理獨特的美,加深學生對地理的認識和理解。
三、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美育
教學進度是教學內容與時間的統一。教師應使傳授的知識詳略得當,時間分配快慢有度。教學結構是教師對教學環節和教學方法的安排,是對教學結構的審美化、藝術化的安排。
一節課的開始,是師生之間達成和諧的情感交流的關鍵階段。教師和藹的態度、誠摯的關懷,可以使學生在情感上感到愉悅,為地理美育的實施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新課引入,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準備。教師應在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基礎上,從學生熟悉的知識人手,提出新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形成一種類似于審美期待心理狀態。也可以朗讀教材中一段優美的文字,如“美麗富饒的南海諸島,像一顆顆閃閃發亮的明珠鑲嵌在碧波浩蕩的南海上?!被蛘故疽环掌绶▏陌7茽栬F塔;或放一段錄相,如長江三峽;或放一首歌曲,如俄羅斯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讓學生沉浸在美的意境里。
在教學中,教學效率是出發點和目標,而審美僅僅是手段,我們不應只求于形式的“美”。教師要善于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用地理知識固有的內在邏輯,通過富于吸引力的講授來引發學生的思索。在課堂教學中審美化的要害在于運用啟發式原則,如教師在講我國三大自然區(青藏高原區、西北內陸區、東部季風區)時,從地理景觀的差異講到自然條件的差異,從自然條件的差異再講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差異,使學生在領略祖國自然美的同時,領會地理環境整體性與差異性的基本原理,掌握學習的基本方法。
在新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語言應繪聲繪色、形象生動、節秦鮮明、妙趣橫生。教師的表情在一般情況下,應和顏悅色,親切慈祥。喜怒哀樂的各種表情,既要能“形于色”又要能“不形于色”,力求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恰到好處地運用。教師舉止包括手勢、頭姿、步態等,應從容大方使學生感到安全、自然,充滿信心。此外,形象鮮明、美觀的圖表和教具,簡明工整而富于邏輯性的板書,都能給學生以美的感受,使學生在審美愉悅中接受新知識。
課臨近結束時,教師可讓學生就教材中的一些提法和教師講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質疑,也可就講課內容作簡單的小結,再埋下伏筆,搭好舊知通向新知的橋梁。教師還可用音樂錄像結尾,讓學生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
學生的成長過程是其美感形成的主要過程,而地理教育恰好是培養、提高學生美感的重要陣地。同時,在地理課中進行美育教育既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特殊陣地,也是培養更多更優秀人才的需要。地理教學的內容非常豐富,從廣袤的宇宙空間,到瞬息萬變的大氣環境;從礦藏豐富的地殼深處,到地球上的萬千生物、山川河流。這些都能夠使學生感受到美,從而提高美的鑒賞力、創造力。作為地理教師不僅應該充分運用地理學科蘊含的美去感染、熏陶每個學生,更要有目的、有意識地滲透美育教育,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情趣,使之建立起正確的美感觀念和行為。
參考文獻:
[1]祁玉芳.高中地理高效課堂構建研究[J].學周刊,2018(09):100-101.
[2]曹平.新課標下高中地理教與學的思考[J].學周刊,2018(01):78-79.
[3]付娟.論高中地理教學中生態美育的實施[D].南京師范大學,2015.